在俄烏沖突中,盡管俄羅斯軍隊損失慘重,仍然強調發起地面進攻。
據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2月14日發布的《俄烏武裝沖突第三年的戰術發展》報告稱,已經出現一種新型戰術:突擊部隊攜帶FPV無人機抵達前線,使無人機操作員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打擊敵方陣地。軍事博主Unfair Advantage和專家Samuel Bendett強調這種進攻戰術旨在通過精確且持續的打擊,對防御方施加持續的壓力,其打擊效果類似炮兵發射制導炮彈。
本文為“軍隊鑒定(Army Recognition)”網站發布的介紹文章,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RUSI的報告深入分析了近期俄羅斯軍隊發動的進攻戰術,通過裝甲車輛和輕型車輛將部隊運送到烏克蘭防線附近,然后再發動步兵攻擊。一旦找到掩護,俄羅斯士兵通常會堅守陣地,等待后續增援部隊抵達,直到可以繼續發動正面進攻的規模。
這些攻勢通常以10~30名士兵的小規模方式進行,雖然許多攻勢都失敗了,但俄羅斯軍隊依靠高頻率的作戰來削弱烏克蘭軍隊的防線并取得進展。據烏克蘭陸軍一個旅的報告稱,在一個地區,每條防線每天平均遭到27次攻擊,這表明俄羅斯軍隊正在采取一種旨在利用數量優勢的消耗戰方式。
這些步兵攻勢得到了滑翔制導炸彈、火炮和FPV無人機的火力支援。然而,滑翔制導炸彈必須在發射前預先編程,這限制了它們在動態作戰情況下的使用效果。火炮短缺,以及進攻部隊與火力支援部隊之間的通信延遲,進一步限制了作戰靈活性。FPV無人機通過對防御陣地進行快速、有針對性的打擊,可以彌補這些限制,填補實時火力支援的關鍵空白。
傳統上,FPV無人機是從后方發射的,需要幾分鐘才能抵達目標,這降低了它們在快節奏的進攻作戰中的有效性。此外,無人機操作員一次只能控制一架無人機,限制了同時打擊的目標數量。俄羅斯軍隊的新戰術通過將無人機直接部署到前線,來緩解這些限制因素,大大縮短了飛行時間,并保持了對防御者的壓力。一個由十人組成的突擊隊可以攜帶20多架無人機及其標準武器,而操作員則留在后方,以遙控方式控制這些無人機。
據“Unfair Advantage”稱,俄羅斯陸軍突擊部隊在進攻前預先部署FPV無人機,并打開它們的電源可以立即起飛。這種方式可以將打擊延遲時間縮短到幾秒鐘,從而實現更連續和同步的攻擊流程。這些無人機經過預先配置,可以快速部署,無需前線士兵操作復雜的開機程序,從而確保無縫融入作戰行動。
這一戰術與美國VRR公司研發的“地獄蜂箱(HellHives)”概念相一致,該概念就是預先放置無人機儲存單元,并可以根據需要遠程啟動。VRR還探索了通過載人和無人機車輛部署這些無人機儲存單元的可能性。在烏克蘭,已經將用于補給運輸和掃雷作業的無人車輛配備類似系統,進行預先部署從而進一步實現流程自動化。
采用這種戰術有可能會改變戰場態勢。截止到目前,無人機主要通過增強偵察能力,并在敵方進入交戰范圍之前阻止其前進,從而讓防御部隊受益。然而,將FPV無人機部署到更靠近敵方陣地的地方時,可以通過近乎即時打擊的方式,將這一優勢轉移到進攻方身上。盡管有這種潛力,但這種戰術仍然容易受到電子戰系統和反無人機防御設備等對抗措施的影響,這可能會削弱其實戰效果。
俄羅斯軍隊裝備了各種型號的無人機,包括FPV自殺式無人機、偵察無人機和巡飛彈藥。常用的型號包括用于執行戰術偵察和炮火校射任務的“海鷹-10”無人機,以及專門針對裝甲目標和防空系統進行精確打擊的“柳葉刀”。此外,遠程監視無人機,如Zala和伊朗制造的“候鳥-6”無人機,可以提供實時戰場情報,并增強前線部隊協同作戰能力。
電子戰系統也參加這些進攻行動,以破壞敵方通信,并壓制敵方無人機,從而加強俄羅斯對戰術空域的控制。這種綜合戰術通過限制敵方態勢感知和響應能力來提高作戰效率,在前線戰況復雜的地區創造優勢。
以“地獄蜂箱”概念為例,自動化無人機部署的潛在整合可能會進一步加快作戰節奏。在烏克蘭,地面機器人可用于這種方式,從而實現更一致、更高效的無人機部署戰術。雖然這些進步主要有利于防御行動,但它們對進攻戰術的適應性可能會顯著改變戰斗的全過程。然而,烏克蘭方面的對抗措施,包括先進的無人機檢測和壓制系統,是否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仍然需要較長時間的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