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是鳥語花香、樹木成蔭的季節,但是在位于淮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缽池街道馬莊社區的景瑞天成花苑小區(曾用名‘羅馬假日’)內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小區內近500棵長了10多年的樹木被“抹頭殺”后成了光禿禿的木樁子,居民戲稱成了練功用的“梅花樁”。“紫牛問政”平臺接到投訴后,連日來,記者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調查采訪。
被“抹頭殺”的樹木之間豎著寫有“花卉樹木要愛護”的小區居民文明公約牌。
類似這樣被“抹頭殺”的樹木,場景,小區隨處可見。
小區到處可見成片光禿禿的木樁子
“現在還沒有立夏,但走在小區內沒有樹木遮陰,已是曬得慌。”小區居民曹先生等人告訴記者,小區樹木被砍,已不是第一次,2022年一次性被物業砍伐37棵大樹,今年3月份開始陸續被砍470棵大樹。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道路兩側,還是居民樓前后、圍墻邊,到處可見成排、成片被“抹頭殺”的樹木,小區景觀河兩側垂柳樹部分長出的新芽與樹干頂端被“抹頭殺”留下的切口格格不入。經過小區業主東、西、南、北、中分區逐棵清點,這次被砍伐的大樹有470棵。曹先生告訴記者,直徑約35厘米左右、高度在10米左右、樹齡在13至16年左右的被砍樹木他們稱為大樹,被砍樹木主要有兩種:柳樹、香樟樹,其余被砍的一些小樹他們并沒有統計。
類似這樣被“抹頭殺”的樹木,場景,小區隨處可見。
物業安排的人員正在“砍伐”樹木。
小區業主直言:沒有任何手續
面對小區綠化現狀,居民周大爺很是生氣地說:“有些樹木不是業主強行阻攔砍伐,估計小區內能賣錢的大樹將一棵不剩。”更有居民直言:是小區物業安排人干的,而且沒有任何手續。
提起小區物業——淮安秋潤物業有限公司,小區業主有許多怨言。“正常修剪我們肯定同意,但如此修剪我們肯定不會同意,這是惡意砍伐。”小區業主告訴記者,自從2022年物業以修剪樹木名義連根砍伐37棵大樹后,物業公司就開始陸陸續續地以修剪名義砍伐樹木,業主也先后向轄區社區、街道以及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園林、住建等部門逐級反映情況,但都無人過問,直到今年3月23日,物業公司安排外來人員開始對小區樹木大面積砍伐。
小區業主提供給記者的一段工人砍伐樹木的視頻中顯示:一名手持電鋸的工人與一臺抓機正砍伐樹木,旁邊站著背著手、穿制服的物業保安。另外一段視頻則顯示:砍伐工人正將已鋸成段的樹干運走。小區業主告訴記者,其實砍伐樹木的人他們都認識,就是專門砍樹、收樹的。
有直徑30厘米的樹木被連根鋸掉。
類似這樣被“抹頭殺”的樹木,場景,小區隨處可見。
達成意見:聯合調查,該處罰的處罰
涉及小區樹木被物業過度修剪一事,該區園林、住建、行政執法(城管)、街道、社區等相關部門與單位集中接受記者的采訪。
“最起碼也是過度修剪。”該區園林局馬姓負責人稱,在接到居民投訴時,園林部門、街道、社區、住建、行政執法等部門人員到達現場。物業對小區樹木修剪過程中沒有到園林部門備案,更超出修剪的范疇,現場也口頭告知讓他們停工。
“現在要請園林部門對涉事的樹木進行價值評估后,我們將對涉事的相關單位或個人按程序依法進行處罰”,該區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小區轄區馬莊社區書記王英稱,她接到投訴后也曾到現場查看,也口頭說了讓物業停工。物業為何這樣干,馬英書記說,都是為了錢。找人定期正常修剪樹木,物業要花錢,選擇收樹的人來過度修剪,可以用修剪下來的樹木抵人工費,甚至還能賺點,同時在過度修剪后,三五年內,物業不再需要花錢修剪。
淮安市物業管理協會副會長曹軍華認為,小區的樹木歸全體小區業主所有,小區樹木管理、養護屬物業管理基本范疇之一,任何單位和個人末經業主共同決定,不得擅自砍伐移植。小區物業在管理過程中,根據物業與甲方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正常修剪樹木時,如小區有業委會,事先要向業委會報告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正常修剪,反之,物業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正常修剪。
曹軍華告訴記者,根據該小區目前樹木被毀情形,物業這一行為明顯不是正常修剪,需要到屬地社區、街道、園林管理部門申請批準。根據該小區既成事實這一狀況,社區、街道、住建園林部門以及城管部門都負有職責范圍內的監管責任,最起碼在接到群眾投訴、這些部門在到達現場后沒有履行書面告知、勸阻、以及向上一級有權部門報告這一職責。
最終,接受記者采訪的社區、街道、住建園林、城管形成一致意見:聯合調查,該處罰的處罰,如涉及犯罪的,該移交移交,絕不姑息!截至記者發稿,馬莊社區已在小區張貼公告:近期小區樹木修剪問題引發廣泛關注。經相關部門調查核實,秋潤物業在小區樹木修剪過程中存在過度修剪問題,影響了小區整體綠化景觀和樹木正常生長。對此,經開區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正在依法依規推進處置工作。
多說一句:
無執法權不是政府工作人員不作為的擋箭牌
記者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針對小區樹木被過度修剪一事采訪期間,相關職能部門在接受采訪時說得最多的就是:“我們沒有執法權”。
由于開發區的特殊性質,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職能部門的行政執法權都在市級行政執法部門。但即便如此,無執法權也不能作為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不作為的擋箭牌。試想,如果從3月23日居民投訴開始,相關職能部門積極行動起來,主動作為,現場調查、取證。面對群眾訴求,即便超出執法范疇,仍可通過協調聯動、上報反饋、及時對物業公司下達“通知書”,甚至是“處罰告知書”等,也許該小區綠化樹木不會成為居民口中的“梅花樁”。
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主動作為、積極溝通,是搭建政府與群眾連心橋的關鍵,不要只愿處理有執法權在手的事務,而對其他問題避之不及。要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用心用情解決問題,才能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溫度與力量。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