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侵刪。
你身邊有沒這樣的案例:
夫妻感情不好時,想著熬過7年之癢就好了;
工作不開心時,想著熬到升職加薪時就好了;
明明已經過不下去要離婚時,想著等到孩子高考完就好了。
就好像人生是一碗苦中藥,只要現在強忍著喝完,未來所有的病痛都會消失。
直到看懂《蠻好的人生》中,60歲周阿姨在老伴去世僅兩個月,不但跟小20歲的男友甜蜜戀愛,更要為他買100萬保險時,才明白猛然明白,她為何寧愿苦熬20幾年,也不告訴女兒真相?
01
劇中的周阿姨在女兒16歲時,就已經和老公離.婚了。
但女兒孫潔當時正在高考,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就瞞著,想等熬到她上大學就好了。
孫潔高考不如意,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又想讀研究生,周阿姨繼續熬,想等她工作就好了。
可孫潔工作后,很快談了朋友,馬上要談婚論嫁了,這時候如果告訴她實情,讓親家怎么看?
只能繼續熬,等到孫潔生了女兒,周阿姨又幫忙帶外孫女,好不容易熬到外孫女上學了,可是前夫又查出來癌癥。
這下更不能說了,繼續熬。
送走了前夫,周阿姨也終于明白了,到了她這個年紀,很多事如果再不做,就沒有機會了。
她一輩子都為家、為女兒、為外孫女、為前夫付出,為他們一熬再熬。
她總以為熬過去就好了,可不想還是因為阿東的事情和女兒產生了分歧。
她告訴女兒真相,不想再熬了,她要在人生余下的時間里,好好為自己活一回,去過自己的幸福生活。
如果周阿姨能早點覺醒,早點跳出“熬過去”的陷阱,或許早已過上了別樣的人生。
02
表姐比我大兩歲,從小到大一直是個活潑開朗的性子,而且愛玩。
工作后周末不是和朋友爬山,就是去K歌。
可有次聊天中,她卻吐槽:天天加班,胃還經常疼。
翻她的朋友圈才發現,已經看不到她之前吃喝玩樂的身影,反而更多的是凌晨的街頭和對家人的抱歉。
想勸她,她卻說,等熬到升職加薪就好了。
半年過去了,她確實升職了,但過得并不開心。
因為升職后的幸福是短暫的,她在“熬”的過程中,把一路上得不到的幸福都押在升職這個結果上。
可到達目的之后才發現,那一點點甜,已經回饋不了這一路上的痛苦。
熬真的太費心力了,還沒到達終點之前,已經讓人精疲力竭。
和表姐相反的是,朋友小莉是個絕不委屈自己的人。
談戀愛時,發現男友撒謊,她二話不說,立馬分手。
后來結婚,每當遇到不開心的事,都會及時把感受說出來。
有時老公回應不了,提供不了情緒價值,她就去找別的痛快。
比如,去外地旅游幾天,或者找閨蜜去看電影。反正就是怎么讓自己舒服,怎么來。
當她放棄“熬過去”這個念頭時,反而更愿意積極找老公溝通,尋找辦法調整。
工作中,當同事找她幫忙做方案時,她能明顯感覺到內心的糾結和不情愿,果斷拒絕。
而不是礙于面子先答應,想著再“熬”一兩個小時就好了。
凡事如果總想著“熬”既會讓你充滿怨氣,而且就算熬過去,未來不一定會好,相反大概率會更差。
03
不管是劇中周阿姨,又或者表姐和小莉的案例,都告訴我們:千萬不要熬。
因為【熬】足以說明,我們在做一件非常吃力,而且讓自己相當不舒服的事情。
每一個陷進“煎熬”的瞬間里,都要及時自我關懷,問問自己,為什么現在不開心,還有沒有讓自己更舒服的辦法呢?
當你將“自我煎熬”的情緒,轉化為“自我關懷”的力量,才是真正的覺醒。
人生不是苦熬的征程,而是自我關懷的修行。
與其用 “熬過去就好” 的執念綁架生命,不如像周阿姨晚年覺醒般,學會在每一個當下傾聽內心聲音。
那些讓你輾轉難眠的焦慮、如鯁在喉的委屈,都是生命給予的 “及時止損” 提示。
別讓 “等孩子長大”“等退休以后” 成為囚禁自我的牢籠。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人生沒有「熬出頭」的終點,只有「活明白」的此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