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英三度圍攻河州未能得手,最終敗退至洮泯、循化保安、扁都口及河西一帶亂竄,沿途肆意燒殺搶掠,造成甘肅青海等地大量死傷。
馬仲英進軍寧夏相關情況
1.抵達定遠營及后續行動
1929年4月初,馬仲英在國民軍追擊下率領兩萬騎兵來到阿拉善左旗定遠營,打算逃往寧夏。當時阿拉善蒙旗的達王恰好外出不在,出城迎接的是王府負責人范營長、毛八吐魯、八哈乃等人。為了保全城池和百姓,他們向馬仲英表態:只要不燒殺搶掠,要什么給什么。馬仲英在定遠營逗留了四天,王府也非常“配合”,送上了一萬多發子彈和一些糧草作為“見面禮”。
阿拉善左旗
4月12日,馬仲英率部隊離開蘇峪口,轉道寧朔縣,開始向銀川進軍。寧朔縣城的滿營將軍常連對馬仲英說:“欲成大事,須得人心,寧夏防務空虛,可以垂手而得。但進城之后切記不要濫殺無辜,還要多與地方人士合作。”馬仲英的隊伍雖然名義上有兩萬人,但實際上能打仗的士兵只有四五千人,許多人是沿途擄來的平民家屬或被脅迫而來的雜役,甚至還夾雜著一些商販。武器槍支數量更是不足,子彈也異常短缺。唯一的優勢就是馬匹充足,除了每人一匹戰馬,隊伍里還有大量備用馬,用來馱運行李和補給。
寧朔縣
2.攻打寧夏城過程
寧夏城內當時只有馬鴻賓留守部隊的一支百人小隊,由營長馬煥之率領駐守西城。恰巧回到銀川的王德銓,曾是馬鴻賓部22師的旅長,也臨危受命參與了守城。他緊急組織機關職員、警察和市民等力量,分別防守東、南、北三面城墻。5月11日凌晨,馬仲英率部從城西北角發起猛攻。戰斗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由于馬子才部的士兵做了內應,西門很快失守。不到一個半小時,馬仲英便攻入城內。在激烈的戰斗中,王德銓陣亡。寧夏省主席門致中眼看大勢已去,帶著十幾名護衛倉皇出南門,逃往大壩。
馬仲英的部隊進城后在大街小巷搜殺,但凡穿軍裝、制服或穿灰色衣服且留分頭的人,尤其是說直隸、山東、河南口音的人,一旦發現,當場格殺。銀川的機關單位皆被搗毀,財物被洗劫一空。馮玉祥開辦的西北銀行被清查,鈔票被成捆抬到門口大街上用大刀剁得粉碎,白洋被整箱整箱的帶走。寧夏省政府秘書長趙雪田在省府庫房淋煤油自焚,建設廳長魏鴻發出城逃走,代理教育廳長邵禺芝改裝混入泥瓦工中未被發覺,財政廳長扈天魁因公去甘肅未歸躲過一劫,只有民政廳長馬福壽沒有逃走。
各方勢力后續反應
1.軍閥投靠合作情況
馬仲英剛攻下寧夏沒幾天,原被馮玉祥收編的平羅地方軍閥蘇雨生便帶隊殺了過來,試圖將其趕出寧夏。在寧夏城北約40里的李崗堡,馬仲英與蘇雨生展開了一場激烈交鋒。經過一番苦戰,蘇雨生不敵,敗退回平羅。見勢不妙,他索性倒戈,直接投靠了馬仲英。消息傳開后,竄擾吳忠一帶的另一位軍閥楊老二也坐不住了。他迅速表態愿與馬仲英合作。為了顯示誠意,楊老二和蘇雨生還一起親赴寧夏,與馬仲英會面,算是正式加入了他的陣營。
2.國民軍馳援及交戰情況
甘肅省主席劉郁芬得知寧夏危急,迅速讓吉鴻昌的三十一師、李掄祥的二十二師和鄭大章的騎兵師日夜兼程馳援寧夏。吉鴻昌率部從鎮番出發,經涼州、古浪、中衛一路向銀川急速推進。5月初,部隊抵達中衛,正巧遇到從銀川逃出的寧夏省建設廳長魏鴻發。通過他的講述,吉鴻昌對銀川被攻占的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吉鴻昌在中衛休整了三天后繼續北上,沿著黃河北岸行軍,最終在距離大壩約二十里的廣武駐扎。馮玉祥親自下達電令,要求吉鴻昌務必在三日內以不破壞地方為前提,收復寧夏。
5月下旬,國民軍吉鴻昌率30師到達青銅峽西的分水嶺。此時的馬仲英憑借從馬福祥和馬鴻賓處獲得的大量槍械,已將兵力補充至每人一槍的裝備,并且招募了不少河州籍回民,實力明顯增強。為了阻止吉鴻昌部隊北上,馬仲英在分水嶺以北的大壩和小壩一帶布置了防線。隨即雙方在這兩地短兵相接,展開了激烈的對抗。戰斗中,吉鴻昌部的牛團長所帶的一團幾乎全軍覆沒,而孟憲德團長也在戰斗中陣亡。馬仲英的部隊繳獲了吉部官兵遺棄的財物和大量槍械。
敗北后的吉鴻昌在廣武重整旗鼓,并調集援軍準備反攻。與此同時,吳鵬舉率領的部隊從河州回師,與吉鴻昌聯合作戰。隨著雙方不斷交戰,馬仲英部的彈藥漸漸耗盡,而后方補給遲遲不到,馬仲英不得不退回到寧夏城。面對吉鴻昌的步步緊逼,他意識到兵力懸殊,寧夏城難以堅守。于是在5月末的一個晚上,他下令縱火燒毀了馬福祥和馬鴻賓的公館以及無法帶走的槍炮彈藥,帶領部隊撤退到距寧夏城北百余里的黃渠橋。吉鴻昌部隊在馬仲英撤離后的第三天順利進入寧夏城。馬仲英留下的大部分部隊被吉鴻昌收編,并在寧夏各地安置駐扎。
后續再次進攻及后續移動
在北京的馬輔臣和在天津的馬廷賢得知馬仲英攻占寧夏城的消息后,于6月初計劃前來支援,并帶來了為馬廷勷代購的200支手槍。在途中他得知馬仲英已經撤退至黃渠橋,于是改道趕往黃渠橋。有了他們的幫助,馬仲英再次進攻寧夏。
6月7日,他在城北的八里橋擊退了吉鴻昌的一支搜索部隊,隨即逼近城西。馬仲英把全部兵力集中在城西的唐徠渠附近進攻西門。雙方為了爭奪西門外的居民區展開了反復激烈的戰斗,最終馬仲英的部隊成功逼近西門。然而,吉鴻昌從小南門派兵出擊,試圖包圍馬仲英的右側。同時,吉鴻昌也派出駐守在新城的騎兵向馬仲英的后方發起反擊。面對腹背受敵的困境,加上師長馬毛毛和一名團長陣亡,馬輔臣的右臂也在戰斗中受傷,馬仲英決定暫時撤退,帶領部隊退至石嘴山,并繼續向后套的三道橋、黃羊木頭、渡口堂一帶移動,最終逃竄到渡口堂。
在馬仲英駐扎在后套期間,馬鴻逵派出一名副官三保與他聯絡。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派了一名姓孔的參謀與馬仲英接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