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不斷提速,對跨境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層次、更多維度的需求”“人民銀行將不斷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政策工具箱,形成更加適配外向型經濟的金融體系”“國際化程度有效提升仍然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個主要方向”……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陸磊提到。
圍繞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不斷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日前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為便于市場更好理解《行動方案》政策,4月23日,人民銀行召開新聞發布會。
陸磊在會上透露,按照“打通堵點、破除痛點、解決難點”的工作思路,《行動方案》有兩個核心要點,一是突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二是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
跨境金融服務需求轉變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持續深入的當下,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愈發緊密。近年來,隨著國內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眾多企業積極尋求海外市場機遇,“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
這一過程中,企業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再僅僅局限在資金結算與融資等基礎部分,而是更需要涵蓋匯率風險管理、跨境保險保障等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方案,并呈現出更為多元化、復雜化的特點。
著眼于更好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行動方案》應運而生。會上,談及《行動方案》的出臺背景,陸磊指出,近年來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沖擊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國際經濟循環造成了阻礙。
“為更好應對市場競爭和外部挑戰,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不斷提速,對跨境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層次、更多維度的需求,企業對外投資從單一貿易向產業鏈布局延伸,企業全球化布局從單一市場轉向了多區域協同,要求金融服務網絡要同步跟進,針對不同市場特征和不同金融需求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陸磊補充道。
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陸磊表示,《行動方案》就是立足這一點,推出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系列舉措,有利于提升跨境資金的流動效率,降低貿易成本,支持各類主體更加安全、便捷、高效“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
整體來看,《行動方案》包括了總體要求、主要內容和保障措施三個部分,共計18條舉措,對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內容涵蓋以下五個方面:提高跨境結算效率,便利企業全球資金管理;優化匯率避險服務,提高外匯風險管理與應對能力;強化融資服務,助力企業全球投融資;加強保險保障,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完善綜合金融服務,提升全球配置能力。
陸磊強調,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行動方案》各項舉措落地落實,認真做好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工作,切實支持企業“走出去”,不斷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創新匯率避險產品
事實上,結合當下復雜的經濟形勢和企業展業的實際需求,跨境金融政策近年來密集出臺。各項政策整體注重開放創新與安全便利并行,致力于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支持各類主體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現場了解到,相較過往跨境金融領域的政策,《行動方案》具備四大亮點:一是多項政策先行先試,二是優化業務流程,三是創新產品和服務,四是數字化賦能。
“本次《行動方案》立足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這是‘走出去’企業的核心訴求,以業務流程優化和技術賦能為支撐,兼顧效率、安全。”對于四大亮點,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會上總結道。
王信舉例稱,《行動方案》在依法合規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便利化舉措,為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提供“上海經驗”。例如,試點通過再貼現窗口支持人民幣跨境貿易再融資,這項舉措已于2024年12月在上海正式啟動,可助推緩解外貿企業融資難題、盤活內外貿資產,激勵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提升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新產品和服務方面,《行動方案》針對企業融資、外匯風險管理等多個場景進行產品創新。在“開發多樣化的匯率避險產品和服務”中,《行動方案》提到,鼓勵銀行積極拓展匯率避險“首辦戶”企業,推動企業增強匯率避險意識,降低企業匯率避險成本。支持銀行加大匯率避險產品開發力度、不斷增加境內市場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種類,開發匯率避險專項擔保產品由財政提供擔保費補貼,降低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成本。
匯率風險是每家外貿企業的“必修題”。近年來,受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雙向寬幅波動特征明顯。年內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了不同幅度的震蕩走勢,隨后又強勢回升。
基于人民幣匯率“雙刃劍”的特性,這種波動對我國外貿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此前金融監管部門也多次強調,金融機構要積極提供匯率避險服務,企業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提升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指出,上海新推出“匯率避險政策性擔保”業務,企業無需繳納保證金即可辦理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產品相關業務,能夠幫助企業有效、低成本地規避匯率風險。
不斷優化政策工具箱
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金融與貿易中心,上海在跨境金融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從金融市場發展來看,上海已構建起包括股票、債券、期貨、黃金等在內的完備金融市場體系。
《行動方案》為何選在上海落地?本次發布會也給出了答案。
陸磊表示,當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穩步前進、成效顯著,特別是在跨境金融服務領域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經驗”。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達到了29.8萬億元,同比增長30%,占全國業務總量的47%,這不僅是上海對標國際規則、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體現,更是中國金融體系深度融入全球市場的重要標志。
另根據人民銀行上海總部4月22日披露的數據,截至2025年3月末,上海市轄內共有100家銀行報送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信息,3月結算量29143億元,一季度累計結算量83333億元。
陸磊指出,上海是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在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中發揮了龍頭作用。《行動方案》推出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形成賦能企業“走出去”的強大支撐體系,有利于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化水平,持續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更好地服務金融強國建設。
陸磊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金融強國目標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差距,需要在找準短板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和提升。當前,國際化程度有效提升仍然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個主要方向。以《行動方案》出臺為契機,人民銀行將不斷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政策工具箱,形成更加適配外向型經濟的金融體系。
吳偉則進一步強調,為加快政策落實落地,上海市將打造“走出去金融服務包”,整合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解決方案。服務包將根據企業需求和特點,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組合和專業化的服務團隊,確保企業能夠獲得最適配的金融服務,對于一些重點企業還將采取“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務,為企業量身定制專屬的金融支持方案,更好地滿足企業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