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假期臨近,消費市場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黃金時段。對于信用卡業務而言,這不僅是刺激消費、提升業績的關鍵時期,更是一場爭奪市場份額的“競賽場”。4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五一”,信用卡在活動形式、優惠力度和場景覆蓋上全面升級,有的借助社交裂變實現獲客拉新;有的推出階梯式獎勵機制激發持卡人消費熱情;還有的攜手電商巨頭,推出長免息期,減輕持卡人還款壓力,吸引持卡人提前規劃大額消費。分析人士預測,未來1—3年,信用卡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智能客服、個性化推薦等功能將不斷完善,信用卡業務將與更多的生活場景深度融合。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日,包括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推出假期福利活動,涵蓋辦卡贈禮、購票立減、分期達標有禮、出境游優惠等。
招商銀行注重社交裂變式營銷,成功推薦親友辦理信用卡達標后即可在眾多禮品中任選其一兌換,提供的換購好物精準擊中假期出行、居家生活等場景需求。
農業銀行則將目光聚焦出行場景,增加了抽獎形式。針對“五一”的出境游熱潮,該行Visa、銀聯、萬事達信用卡也推出了不同程度的打折、消費返現等活動。
可以看出,今年“五一”信用卡營銷告別傳統模式,圍繞消費者對假期的多元化需求,在活動形式、優惠力度上進行升級。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信用卡原有的營銷模式已經難以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銀行必須從成本和獲客之間找到新的平衡,新的營銷模式通過創新的活動形式和獎勵機制,能夠更好地激發消費者的參與熱情,提高用戶與銀行之間的互動頻率和黏性。
在銀行的零售板塊中,信用卡業務長期占據著重要地位,作為零售金融的“排頭兵”,它不僅是銀行獲客的重要渠道,更是零售業務收入的關鍵增長點。然而,當經濟增速換擋、消費市場結構深度調整,疊加金融科技浪潮的沖擊,曾經高歌猛進的信用卡業務,正陷入增長瓶頸。
隨著A股上市銀行2024年年報的密集披露,信用卡業務的發展態勢逐漸清晰。發卡量減少、信用卡消費交易額縮水、不良率承壓……年報內的一組組數據,勾勒出市場增長放緩、挑戰加劇的現實圖景。
而在年報之外,多家銀行出現各地信用卡分中心終止營業的情況,不少銀行停發聯名卡,同時對信用卡權益內容進行縮減,削減冗余發行成本。一系列降本動作背后,是信用卡業務告別野蠻生長、邁入轉型深水區的深刻變革。
一位銀行信用卡部門人士直言,盡管短期數據承壓,但信用卡依然是銀行獲取優質零售客戶的核心入口。在存量競爭時代,每一個新增或留存的信用卡用戶,都可能成為銀行理財、房貸、保險等多元化業務的潛在客戶。此外,隨著經濟復蘇預期增強、消費市場回暖,信用卡業務仍存在巨大的潛力,銀行此時的營銷投入,也是在為市場反彈提前布局,搶占先機。
“未來1—3年,信用卡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智能客服、個性化推薦等功能也將不斷完善”,王蓬博進一步指出,信用卡的利息收入是銀行的重要盈利來源之一,而且信用卡和消費直接相關,通過對持卡人消費行為、信用狀況等數據的分析,可以幫助銀行獲取大量的客戶資源。此外,銀行通過與各類商戶合作,開展促銷活動,進一步拉動內需,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接下來,信用卡業務將與更多的生活場景深度融合,除了傳統的餐飲、購物、旅游等場景外,還將在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領域拓展業務。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