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二十四節(jié)氣,在我國傳統農耕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天文、氣象進行長期觀察、研究的產物,是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在大理,世代生活著20余個民族。春看百花,夏吃“一掌雪”,秋品核桃,冬食凍魚……不同節(jié)氣到來時的“儀式感”、生活方式,背后折射出特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也承載每個大理人濃濃的鄉(xiāng)愁,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大理發(fā)布”微信公眾號設立專欄【24節(jié)氣·看大理】,將大理的飲食、風景、人文風貌等與諸位共饗,展現大理區(qū)域獨特的人文內涵和審美意蘊,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倡導網絡正能量。
二十四節(jié)氣
串起時光流轉的詩行
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
二十四節(jié)氣之——
谷雨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這個時節(jié) 既是春天的謝幕 亦是茶農與時間的深情對望 采一葉春意,藏一盞春香 方不負這最后的春光 圖源:“微南澗”微信公眾號 漫山茶園泛起翡翠色的漣漪 一片片嫩芽 在茶農的指尖跳躍,落入竹籃 那是大自然饋贈的珍貴禮物 茶農們穿梭于茶園 忙碌的身影與翠綠的茶樹 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春日畫卷 …… 今天,跟隨小布的腳步 一起走進云霧繚繞的茶山 大理與茶 大理種茶歷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詔大理國時期,大理感通寺周圍便開始種茶了,后來感通茶還成為了云南的歷史名茶之一。“其條色均勻,芳香馥郁,滋味醇正,雋永綿長,是飲茗中之上品”,與感通古寺同輝的感通茶,是云南禪茶文化的見證。 大理州是云南普洱茶重要原料茶種“大理茶”的命名地,是云南省海拔分布最高的茶葉生產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異,茶葉品質優(yōu)良,茶多酚含量30%以上,氨基酸含量3%以上,是高檔綠茶、白茶、紅茶的優(yōu)質原料產區(qū)。通過努力,全州茶葉產業(yè)發(fā)展勢頭強勁。 適志宏 攝 走進位于南澗縣公郎鎮(zhèn)無量山藏茶谷核心區(qū)的羅伯克萬畝生態(tài)茶園,清新的茶香裹挾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 茶樹層層疊疊,宛如大地的綠色綢緞,沿著山勢蜿蜒起伏 ,與遠處云霧繚繞的青山融為一體。嫩綠的新芽在晨光的輕撫下,閃爍著點點微光,每一片都飽含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南澗縣是全國十大生態(tài)產茶縣、全省優(yōu)質無公害茶葉基地縣、大理州茶葉主產縣,擁有豐富的茶葉資源和深厚的茶文化。 2024年底,全縣共有12.09萬畝高山茶園,茶葉企業(yè)93家,茶葉專業(yè)合作社117個,種茶農戶2.6萬戶10萬人,實現茶葉總產量9300噸,茶葉綜合產值22億元。 走進巍山縣青華鄉(xiāng)高山茶園,梯田式的茶山鋪滿綿延的山勢。青華鄉(xiāng)是大理州8個茶葉生產重點鄉(xiāng)鎮(zhèn)之一,種植有云南大葉茶、鐵觀音、烏龍茶等品種。隨處可見的采茶人和茶山構成了一幅完美的“世外茶園”畫卷。
圖源: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好山出好茶,云龍縣的茶樹在團結、寶豐、功果橋等鄉(xiāng)鎮(zhèn)都有種植,生態(tài)茶園面積達3萬多畝。
圖源:“暢游云龍”微信公眾號
在云龍縣功果橋鎮(zhèn)湯鄧村烏龜石生態(tài)茶園,層層疊翠的茶樹如碧綠的階梯鋪展在山坡上,清脆的鳥鳴聲在晨霧繚繞的茶壟間回蕩。這里的茶不使用化肥農藥,采下的鮮葉當天就送到茶廠加工。近年來,隨著品牌知名度提升和銷售渠道拓展,烏龜石茶葉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2024年產值達25萬元。
云龍縣大栗樹茶園基地,坐落在瀾滄江上游東岸的云霧山中,海拔2200米至2500米之間,北鄰沘江,西、南兩面臨瀾滄江,“地偏人難到,山多易生云”,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創(chuàng)造了“高海拔、低緯度、暖氣流、溫差大、多云霧、漫輻射、采期短、休眠長、物豐富、雪封園”的理想茶葉生長環(huán)境。
在那里,每一杯茶,都是一次與云霧相擁的心靈之旅。
在永平,有一片令人向往的博南山茶園。它位于瀾滄江畔、博南山北大坪坦村,萬畝無性系良種佛香茶連片生長,突破種植的海拔極限,被譽為“離天空最近的茶園”“全國最大佛香茶園”。
范軍 攝
2400米海拔的佛香樹葉,既是茶葉的堅韌,更是農科人的堅守。2004年之前,這里的村民還依靠種植苦蕎、玉米和蘿卜維持生計,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自茶樹種子在此生根發(fā)芽,“小葉子”搖身一變成為“大產業(yè)”,帶動本村及周邊300戶90%以上人口從事茶葉生產,高山生態(tài)茶產量連續(xù)多年超過250噸。大理州農科院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牽頭制定一系列地方和企業(yè)標準,為特色產品打造提供專業(yè)指導。
范軍 攝
經過20年創(chuàng)新探索,這里從最初只加工綠茶,到研制紅茶,再到普洱茶、白茶、黃茶、青茶等細分品類,新產品不斷涌現,效益逐步提升,“茶之惠”在這片曾經的高寒山區(qū),寫下了最壯麗的鄉(xiāng)村振興新篇章。
數讀大理
大理州目前共有茶園面積26.29萬畝,其中采摘茶園面積22.09萬畝、無性系茶園面積16.2萬畝;2024年毛茶總產量達13308.36噸,實現農業(yè)產值8.03億元,全州茶農人數14.75萬人,茶農純收入6.06億元。南澗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2023年度重點產茶縣域”“2023年度茶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縣域”和“2024年度茶業(yè)重點縣域”。
適志宏 攝
近年來,大理持續(xù)加強古茶樹資源保護利用。實施古茶園、古茶樹保護項目,對古茶園進行保護及品牌建設。2024年,南澗有兩座古茶山被寫入《中國108座古茶山》書籍。
下關沱茶、白族三道茶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的組成部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中華老字號”1個,涉茶地理標志4個。南澗縣人民政府與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共建南澗無量山白茶研究中心、云南白茶研究院。“南澗綠茶”入選2024年中國好綠茶大會推薦區(qū)域公共品牌,并納入《中國農產品品牌索引名錄》;“南澗高山白茶”入選2024年全國名特優(yōu)新農產品。在第九屆亞太茶茗大獎賽中,4個白茶、1個烏龍茶產品獲特別金獎,3個產品獲金獎,2個產品獲銀獎。
按照“茶區(qū)變景區(qū)、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思路,大理州持續(xù)推進茶旅融合高質量發(fā)展。2025年1月無量山櫻花谷被評定為全國4A級旅游景區(qū);創(chuàng)建全國茶旅融合精品線路。“大理無量山一園兩谷之旅”入選“2023年新茶飲茶文旅線路”;創(chuàng)建全國茶葉地圖。南澗縣的“南詔御貢·鳳山云蕊貢茶”入選全國貢茶地圖。
圖源:南澗縣融媒體中心
茶,如其字,寓意人在草木間
從一片樹葉蛻變?yōu)橐槐丬?/p>
歷經火與水的反復錘煉
褪去青澀
留下芬芳
其中的寧靜與超脫
承載著時間的沉淀
與匠人的心血
來大理
記得喝杯茶!
來源:大理發(fā)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