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種植與加工,是鎮安鎮旺洞村的主導產業。經過多年探索,肉桂產業發展迅速,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谷雨時節前后,旺洞村的村民們正搶抓利好天氣,紛紛上山采收肉桂,曬干后供應市場,期待著今年有個好收成。
日前,記者來到旺洞村肉桂種植基地看到,農戶們手持電鋸,熟練地鋸下樹干,隨后拿起刀具或牛角鍬,按照約40厘米的間距將樹皮分段剝下,再整齊地堆放在一旁。新鮮剝下的肉桂樹皮,散發著特有的濃郁香氣,彌漫在整個山間。
旺洞村村民 何耀坤:今天一天的開桂量有兩百多斤,拿回去需要曬干,曬一天半到兩天就可以進行售賣,廠家會直接到戶收購。
據介紹,肉桂每次采收都要“攔腰截斷”,只留下樹樁。立夏過后,樹樁便會慢慢長出新芽,大概兩三年時間又可以再次采收。而且,肉桂全身都是寶,桂皮、桂枝、桂柴以及桂葉,均可作為香料或藥材使用。
旺洞村村民 何燦榮:現在“開桂”一直到立夏,我家的產量預計有1500到2000斤,按照現在的市場價值,加上桂柴、桂葉、桂碎,收入有一萬六千元左右。
圍繞“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發展思路,旺洞村以專業合作社的形式不斷發展壯大肉桂產業,種植面積超1.2萬畝,種植農戶500多戶,村內還補強補全產業鏈,建設了肉桂加工廠,進一步提高肉桂產品的品質和深加工價值,有力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參照往年的種植加工情況和今年的市場收購價格(桂皮640元/100斤、桂枝30元/100斤),全村今年年產桂皮約300噸、桂枝約500噸,肉桂相關產業總產值可達500萬元。
旺洞村黨總支書記 村委會主任 張清泉:目前,旺洞村設有肉桂聯盟點,帶動石坳村和幌傘村的村民共同種植,增加村民收入。同時,我們聯合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研發剝皮機,著力解決人工剝皮難和慢的問題,以此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
記者丨林 勁
一審丨黃海志
二審 丨譚 瑋
三審丨林偉志
創文:
覺得不錯,請點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