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大量黃胸織布鳥完成越冬遷徙陸續返回保山市昌寧縣灣甸傣族鄉勐波羅河畔,開始筑巢安家、繁育后代。
在勐波羅河灣甸鄉上甸段,只見兩岸河堤的樹木上,一個個正在新建的黃胸織布鳥巢穴特別惹眼,勤勞的織布鳥一根一根,一趟一趟,每隔三五分鐘就會銜回來一根草,用靈巧的嘴編制精美的家園。有的才剛剛起勢,正在修筑主體工程,有的“工程”已經過半,正在奮力沖刺“竣工”。織布鳥們用靈活的巧嘴或修編“外飾”,或進行內部“裝潢”,忙得不亦樂乎。
“黃胸織布鳥每年四月初就會回到灣甸筑巢繁衍后代,在勐波羅河流域灣甸段,隨處可以看到無數織布鳥的小巢。精心編織一個鳥巢需要20天至25天,5月至6月是筑巢的高峰期,大概9月初,黃胸織布鳥就會離開灣甸。”昌寧縣灣甸傣族鄉宣傳委員于飛說。
勐波羅河屬怒江支流,在灣甸鄉境內約25公里流域內的小青樹、芒果樹、竹子等樹木是黃胸織布鳥喜歡營造巢穴、哺育后代的地方,一棵樹上多的有10多個巢穴,少的也有兩三個,總數達數千窩,場面十分壯觀,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黃胸織布鳥為文鳥科織布鳥屬的小型鳥類,體長一般在13厘米至17厘米,嘴粗厚呈錐狀,兩翅和尾較短。喜歡群居,通常會在同一棵樹上建多個巢穴,被稱為動物界的“最美紡織工”。“近年來,隨著灣甸鄉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群眾愛鳥護鳥意識也持續增強,越來越多的織布鳥回到灣甸筑巢,織布鳥數量在穩步增加。下一步,灣甸鄉將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吸引黃胸織布鳥、栗喉蜂虎等眾多珍稀鳥類每年回到灣甸‘安營扎寨’,并依托豐富的鳥類資源,發展‘觀鳥經濟’,為鄉村旅游注入新活力。”于飛介紹。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周應彪 趙媛蕊 饒萬玲 攝影報道
視頻由昌寧融媒提供
一審 孫琴霞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