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東京4月21日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21日在國會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不應將安全保障問題與日美關稅談判掛鉤。當天會議上,日本小池晃就駐日美軍經費問題表示,日本已承擔了大量相關費用,美方仍認為“不足”。盡管日方主張這與關稅是兩個不同的問題,美方卻把兩個問題混為一談。“對于進一步增加駐日美軍經費等要求。” 石破茂回應說:“日本并不打算唯命是從地按照美方要求承擔更多負擔。”他強調,“不應將安全保障問題與關稅談判掛鉤”。
這是自特朗普政府對日本敏感的汽車和農業領域發起貿易戰以來,石破茂發表的最具對抗性言論之一。在議會上,石破茂特別強調了保護日本農業的重要性:“我們一直在使用各種方法保護日本農業,如關稅和最低準入規則。我們必須繼續保護它,當然,我們也必須保護消費者安全。”另外,日本談判代表仍排除與美國迅速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據新華社報道,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上周與美方進行了首輪談判。赤澤亮回國后表示:“很難說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彌合雙方之間的分歧。”
赤澤亮正與特朗普(資料圖)
相關人士正向媒體介紹,原本希望將討論范圍限制在貿易和投資領多少域。而特朗普16日早些時候表示會提出包括日本為駐日美軍支付費用的問題。駐日美軍是美國最大的海外部署。就在上周,特朗普再次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提出不滿,指責條約為單方面,“美國將保護日本,但日本不需要保護美國。”他抱怨,美國為保護日本投入了數千億美元,但如果美國遭到攻擊,日本卻無需采取行動。本月初,美國關稅大棒無差別對待,也掄向了盟友日本,對日本設定了24%的”對等關稅”稅率,此后又暫緩90天至7月初。隨即,特朗普政府放出消息,大意就是這90天,各國可以前來和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雖說“對等關稅”停了,但此時的日本仍然面臨10%的基本稅率、25%的汽車關稅和鋼鋁制品關稅,這對于經濟嚴重依賴出口的日本,無疑是一個無法承受的重擔。為此,日本很快成為了第一個前去和美方就關稅談判的一方。談判前,美方還拋出了所謂的“先發優勢”,表示先和美方談判的一方,能獲得更多的好處。
石破茂與特朗普(資料圖)
事實證明,特朗普的出席不是為了尊重日本,而是為了施壓、定調、主導談判。他的“突然現身”不過是他慣用的心理戰術——通過角色升格制造壓迫感,以此迫使對方在談判初期就陷入防守態勢。從對華經貿談判到歐盟關稅爭端,特朗普一直樂于扮演“施壓者”的角色。然而,更諷刺的是,日本并非弱國。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對美出口之重要性不容忽視,其產業鏈在汽車、半導體等領域更是全球核心,有底氣據理力爭的對等磋商。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施壓策略并非完全無效。日本已將軍費開支從GDP的1%提升至2.1%,駐軍經費分擔額四年內激增四倍。但這種“成功”背后,是日本民意對同盟價值的再評估。當8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不可靠時,東京開始加速構建“多層次威懾”:從西南諸島軍事化到強化日歐安全對話,從太空部隊建設到《日英互惠準入協定》。這種戰略調整并非背叛,而是對同盟關系“有條件性”的清醒認知。正如日本前防相稻田朋美所言:“我們不會讓任何國家成為安全領域的獨家供應商。”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日前,日本宣布將深化與東盟和歐盟的經濟合作。數據顯示,2022年日本與東盟貿易額達2360億美元。日本計劃年內升級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協議,重點推進數字貿易規則標準化。在與歐盟合作方面,日本將加快落實日歐EPA中關于汽車零部件的關稅減免條款。此次談判反映出日本在維持日美同盟關系的同時,采取靈活應對策略:在匯率和汽車領域展現協商意愿,但堅持安全與貿易議題分離。顯然,日本正致力于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程度。后續進展將取決于具體政策的實施效果和美國的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