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丁克、獨生子女、多娃家庭,究竟哪一種選擇最好?
婚育一族會覺得,肯定是丁克最不幸,畢竟他們要斷子絕孫了。
多娃一族會覺得,肯定多個孩子最幸福,畢竟孩子多了,家庭就有希望了。
丁克一族會覺得, 孑然一身才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任何責任的束縛。
你會發現,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對于這三個選擇,都抱有不同的態度。
對此,我們可以通過經濟壓力、生活質量、付出收獲等角度,來進行比較,看看誰是最優選,以及誰是最尷尬的選擇。
02
從經濟壓力來對比。
毫無疑問,丁克一族的經濟壓力是最小的,甚至說,幾乎為零。因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基本都進行“精致化教育”。而這種精致化教育,恰恰是投入最多,卻收獲渺茫的。
而生育多個孩子的夫妻,要么是極其有錢的富人,要么是極其貧窮的底層人。
極其有錢的富人,這就不用說了,他們生育多少個,都養得起。
極其貧窮的底層人,依舊遵循“多子多福,天生天養”的一套。也就是說,底層窮人,哪怕養育多個孩子,也都是進行“粗放式”教育。
粗放式養育,就是“多個孩子多雙筷子”。花費,其實是小于精致化教育的獨生子女的。
可見,精心養育一個孩子的家庭,是經濟壓力最大的。
03
從生活質量來對比。
丁克一族,其實是最自由,也最沒有煩惱的。當然了,他們最大的敵人,是“孤獨”。孤獨感,有可能會讓他們活得抑郁。
可以說,丁克一族的生活質量,是一個極端。早年幸福至極,中晚年孤獨至極。
生育一個孩子,雖然說緩解了夫妻倆的孤獨感。但是,家庭太單薄了,容易“獨木難支”。
僅僅是“為父母養老”這一件事,就能困死無數的獨生子女。
丁克一族,有可能有存款。但是,生育一個孩子的家庭,未必有存款。因為精致養育一個孩子,就是一個無底洞。沒有存款的夫妻,單靠一個孩子養老,哪成呢?
至于養育多個孩子,這就是一場“投資”。如果堅持粗放式的養育方式,那生育幾個孩子,都不會影響夫妻倆的生活質量。
比如說窮人,已經夠窮了,哪怕他們再怎么生育,又有什么影響呢?隨著孩子長大,家庭的勞動力增多,夫妻倆的晚年,就有著落了。
04
從付出收獲來對比,
上文談到,生養孩子的本身,就是一場投資。
丁克一族沒有生養孩子,也沒有投資,自然就不存在收獲。付出收獲比為零。
生養多個孩子,也進行粗放式養育方式,低成本投入,多勞動力(多收入)的收獲。而且,孩子越多,中獎的概率就會越大。付出收獲比,至少也是為正的。
唯有獨生子女,家庭的全部資源,都投資到一個孩子身上,真的就能換來更多的回報嗎?不見得。
如果這個孩子連大學都考不上,那父母不就心態崩潰了嗎?竹籃打水一場空。
退一萬步來說,哪怕這個孩子考上了985大學,畢業出來,也都需要996,領一份死工資。不見得有時間、有金錢、有精力為父母養老。
對于獨生子女來說,最要命的問題,就在于,一個人的收入是有限的,但父母的養老、家庭的壓力是無限的。
父母有錢,尚且輕松。可要是父母沒錢,那獨生子女,就獨木難支了。
05
寫到最后
在生育這件事上,最尷尬的,其實是獨生子女。
要么選擇丁克,孑然一身,早年舒服到極致,中晚年的時候孤獨到極致。
要么選擇多娃,通過粗放式的養育方式,以低成本的投入,換來多個勞動力的收獲。
談到這里,相信屏幕前的你會發現,這很極端。
確實很極端。選擇單身,這是極端,選擇多娃,也是極端。而只生育一個孩子,既想占有單身的輕松,也想占有多娃的收獲,這是做不到的。
根源在于,這個社會的內卷很嚴重。孑然一身,可以遠離內卷;多個孩子,可以分散、分攤內卷的壓力。唯獨一個孩子,只能直面內卷,獨木難支。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