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高度重視口袋公園建設工作,提倡從“小切口”推動環境面貌“大變化”,以“小投入”實現環境品質“大提升”。2024年,廣州市新增53個口袋公園,截至當年末,全市已累計建成400余個口袋公園,位居全國大中型城市前列,提升了綠化品質,也改善了城市環境。但隨著口袋公園數量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如維護不及時、管理未到位的問題。
那么,如何進一步提升口袋公園的精細化管理,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對此,專家認為,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口袋公園的管理政策體系和運維標準體系,讓口袋公園的信息公開透明,并引導多方參與日常管理。
廣州大道中口袋公園。
誰來管?
管理維護不到位 或因管理機制不完善
南都記者深入廣州16個口袋公園走訪發現,有公園同時存在垃圾清理不及時、原本的草坪幾乎寸草不生以及公園內的硬件設施年久失修、電動自行車堆放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曾被評為“最美口袋公園”“最親民口袋公園”的康王鄰里花園(康王口袋公園),仍然出現垃圾散落、臭氣熏天的問題,而環衛工人表示,垃圾是拾荒者撿來,即使經過消毒依舊有臭味。
與此同時,在走訪中,記者幾乎未見園內有明顯告示牌或通知欄,能夠告知公園的管理單位或責任人。當市民在口袋公園遇到環境衛生等問題時,無法迅速找到反饋渠道。
關注口袋公園建設和維護多年的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張文英認為,口袋公園具有準公共物品屬性,出現上述問題,則是部分人認為個人利益大于公共利益,選擇優先方便自己,導致公園環境遭到破壞。
“口袋公園管理維護不到位的現象,其背后折射的則可能是管理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彥平表示,口袋公園管理是考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窗口。
他介紹,口袋公園的職責歸屬,各地有著不同的政策安排。即使同一城市的口袋公園,其具體職責歸屬可能也存在差別。然而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口袋公園屬于公共產品,相關的維護服務屬于公共服務。因此,在公園較顯眼的位置公示口袋公園的主管和主責單位,包括公園的設施維護、安全監管以及公園空間活動管理等,應公示責任主體以及相應的服務熱線或監督電話或App二維碼是必要的,“這是方便社會公眾的參與和監督、構建規范透明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要求。”
針對口袋公園有拾荒者拾來的垃圾,導致公園出現衛生問題。劉彥平認為,這類情況說到底也是口袋公園的日常維護機制問題,“比如是否能及時完成勸離、及時完成垃圾清理清掃等。”不過,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來看,必要的時候,該問題也涉及和民政部門或社會救助機構的聯動。比如部分長期在口袋公園過夜的老年人、殘疾人或精神疾患拾荒者,如判斷可能是需要社會救助的人員,公園管理者或志愿者應及時聯系社會救助機構完成線索提供和交接。“此舉既是社會愛心的給予和傳遞,也應是口袋公園管理細則中應明確的一些操作規程。”
如何管?
多中心協同治理 引導民眾參與共建共治
張文英透露,目前,廣州的口袋公園大部分為政府牽頭建設。她認為,在建設之初,政府就應該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例如,在建設過程中,引導民眾、社會組織、企業參與進來,讓大家都成為公共事務治理的參與者。”
“口袋公園一定要全方位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張文英表示,口袋公園的管理應形成多中心的協同治理模式,而這需要兼顧多方利益,既接受政府監督,也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例如,口袋公園以某個企業的命名,融入該企業的企業文化,那么該企業就會參與管理與運營。
劉彥平同樣認為,調動社區居民和企業的積極參與共建共治也是提升口袋公園管理維護效果的重要輔助途徑。比如,組建社區志愿者團隊負責口袋公園的日常巡查和養護,發動周邊居民參與“公園認養計劃”來推動樹木、綠植及設施的管理維護,以及通過空間或活動冠名、增值項目植入等方式,鼓勵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或發掘市場價值的方式來參與口袋公園的管理和維護等等。
建立公開名錄及檔案讓口袋公園信息透明化
那么,針對已經建成口袋公園應該怎樣進行長期維護呢?劉彥平認為,口袋公園的主管部門應聯合街道辦、社區居委會、物管企業等成立口袋公園管理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借助各地已較為成熟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和體系,通過“園長制”“一園一網格”等機制來達成口袋公園日常維護的跨部門協調。
張文英則表示,應該健全管理制度。首先應該建立平臺,讓口袋公園信息透明化,建立口袋公園的公開名錄以及檔案,并以此作為管理和監督的依據。并且,該名錄應該公開透明、容易獲取,讓口袋公園的信息觸手可及。同時,還應建立公共管理平臺,公眾一旦發現口袋公園遭到破壞,能夠在平臺進行報告。“這樣大家就知道口袋公園的主管單位是誰,才能發揮公眾對口袋公園管理運營的監督作用。”
其次,口袋公園的管理要轉向規范化和制度化。制定口袋公園使用規范和公約,形成公眾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這些準則出來的話,口袋公園的使用者相互之間就會進行監督。”
最后,構建口袋公園的品牌。張文英認為,要實現口袋公園長期可持續運營,還要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口袋公園品牌,形成區域口袋公園網絡。“區域內的口袋公園才能共同發展,而且統一進行監督管理、定期養護,這樣才會真正減少公共財政的支出。”
通過公益募集和市場化手段建立公園維護基金
劉彥平也認為,各地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口袋公園的管理政策體系和管理運維標準體系。同時,在此基礎上,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有專家和社區居民參加的檢查組,對口袋公園的安全、生態、衛生、便利和居民滿意度等進行綜合評估,對維護不佳的公園要及時整改,對空間或生態建設不合理的公園,要及時進行二次微改造,來提升公園使用的便利性和滿意度。由此來逐步形成建設-使用-反饋-優化的管理閉環和良性循環。
“其次,鼓勵口袋公園管理主體通過公益募集和市場化手段建立公園維護基金,形成口袋公園管理運維的內生保障能力。”他表示,市和街道兩級的公園維護基金與口袋公園維護基金也應制定和形成有效聯動機制,確保口袋公園管理運維的財政支持力度。此外,不斷強化口袋公園的科技賦能也非常重要。比如,應整合傳感器、攝像頭及城市服務App等科技設施和應用,將口袋公園管理納入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的管理平臺中來。
你舉報,我出動!如果您曾目睹治理亂象,親歷過需要發聲的遭遇,請撥打020-87388888,向“都市暗訪”專欄反映。我們將慎重核查、追蹤到底,推動城市“疑難雜癥”解決。
采寫、攝影:南都“都市暗訪”欄目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