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夫婦賬號突然被封,到處游玩博眼球,平臺都看不下去了,近日,因爭議不斷而頻繁登上熱搜的“菜花夫婦”——滕順強夫婦,其抖音賬號突然被平臺封禁,引發了網友熱議,據網友截圖顯示,該賬號因“違反《抖音社區自律公約》的相關規定”被封禁,但具體違規細節平臺并未明確公布,這對夫婦因長期被質疑身患傳染病,卻仍頻繁出現在公眾場合吃飯、游玩,引起不少商家和網友的擔憂,最終導致賬號被封,也被部分網友認為是“平臺終于出手了”。
回顧這對網紅夫婦的成名軌跡,其實充滿爭議,他們以“特殊身份”迅速引起關注,不少人起初是出于同情或好奇關注了他們,但隨著視頻內容不斷增加,一些令人不適的行為也逐漸顯現:不顧他人感受,在明知可能對公眾造成心理負擔的前提下,頻繁出入餐館、景區,甚至有時刻意拍攝店內顧客驚恐表情,利用“公共恐慌”制造流量,久而久之,他們的行為從“講述特殊經歷”變成了“制造話題、博取眼球”,也因此多次被網友批評為“消費他人恐懼換流量”。
更令網友不滿的是,盡管滕順強曾數次表示“要退網”,卻每每剛宣布不久,便又以更新視頻或直播的形式重新回歸,不少人認為,這種反復橫跳的行為實屬“流量套路”,不過是借“退網”博取關注的一種手段,既不真誠,也缺乏底線。
而如今賬號被封,不少網友拍手稱快,認為這是平臺終于對其“流量越線行為”做出清理的一種表態,畢竟,一個公共平臺不僅是展示個性與才華的舞臺,更是需要基本秩序和公共責任感的社交空間,當個別賬號一味突破公眾容忍度,以制造恐慌、誤導輿論為代價來博取關注時,無疑已經偏離了健康內容創作的初衷。
此次事件也再次引發了對網絡內容審核與道德邊界的討論。在短視頻時代,“流量即變現”的邏輯驅使下,越來越多內容創作者趨于“極端化”“獵奇化”發展,然而,平臺的容忍底線并非無限延伸,尤其是當內容涉及公共健康、社會安全等敏感議題時,更需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或許這次封禁并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對于平臺而言,如何在鼓勵創意表達的同時,加強對內容價值和社會影響的監管,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而對于創作者來說,尊重他人、尊重公眾情緒,在獲取關注的同時不失底線,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菜花夫婦的賬號封禁,是一次“流量亂象”的警示,也是網絡生態整頓的一部分,唯有建立更清朗、更有序的內容環境,網絡空間才能真正成為傳遞積極、健康、向上價值的窗口,對此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