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大概這個時候,阿里的員工陸陸續續會收到績效約談的消息。3.75,高興歡呼;3.5,一般般,內心有點小失落;3.25,背部門“黑鍋”,是不是該走啦。績效結果3.75、3.5、3.25通俗來講,就是對應著好、中、差。
一位阿里好友,對于今年的績效結果,她比較滿意。老板見到她后只說了一句話:“第一次給入職不到一年的同學,打了3.75。”而她趕忙回了繼續努力,不辜負領導栽培......一些表忠心、拍馬屁之類的“肉麻話”。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3.75。一個團隊中,3.75一般占比在30%左右,有的可能更少。更多人的績效是集中在3.5,占比在60%左右。3.25是10%,連續兩次會有勸退的風險。這也是為啥3.25在阿里成為員工口中“談虎色變”的數字,不吉利啊。
其實,績效拿到3.5-就會很沮喪了。一位網友的男朋友,阿里績效開獎3.5-,約談的時候還被老板仔細分析了一個多小時不足。回到家后人就不好啦,睡不著覺、焦慮。女友安慰效果不大,后面確定給了1個月年終獎,折下來相當于還有14薪,也勉強在接受范圍內,才算逐漸緩過勁來。復盤這次失利之后,他決定卷起來了,抱緊上司大腿。
績效不好,如果再加上老板的PUA,簡直是受到雙重打擊。
一位阿里網友績效談完,腸胃不適了兩天。交談過程中,老板PUA:要有自己的影響力,要有自己的專精技能樹,要更加主動。翻譯過來:作為領導我啥也給不到你,也沒精力來觀察和發掘你的優勢項,你得自力更生完成所有事情,別讓我操心,但要給我拿好的結果。
分享一位阿里粉絲談績效的經歷,看看是怎么回事,都是一個什么流程。
某天下午4點10分,閃動的阿里釘有一則來自HR的消息。大意是讓我準備下,三十分鐘后在某小會議室門口等待,準備和+2老板談績效。看完消息后,內心不免莫名的緊張,前不久和+1談績效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這么快就輪到+2啦。
和+1談績效那天,工作多得連喝水的功夫都沒有。下午正在為工作焦頭爛額的時候,突然看到會議提醒才想到還有談績效這茬。沒有一點準備,抱著電腦去會議室的路上大腦飛速地思考會問些什么,該怎樣回答。坐下后,+1讓我總結下過去一年的工作和成果。我大腦又開始了飛速運轉,像倒豆子似的,一點一點回答,先干了啥,又干了啥,哪些是我干的,哪些是輔助的,有啥收獲等。中間停頓了好幾次,組織不好語言磕磕巴巴的。好在+1人不錯,中間提醒了幾次,他認為工作中出彩的地方,然后又交代了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次+2突然襲擊,準備工作就半個小時。我可不想像上次一樣,臨時抱佛腳,丟人現眼。更要命的是,+1好歹是經常接觸的領導,+2估計連我的名字都不知道,自己不主動積極些,鬼知道你干了些什么?
20分鐘后,我提前站在會議室門口等待了。畢竟是+2,要重視起來。輪到我時,先深呼一口氣,敲門、推門、問好,拉凳子坐下。坐下剛打開電腦,就聽到HR報號:xxx號xxx(名字),那邊剛說完,這邊+2:“你的年終是3.xx,好了可以走了”。我直接懵逼了三秒,然后起身。回答:收到,謝謝,再見。快速合上電腦,關門。
原來+2這么直接干脆、簡單明了,虧我心理建設的好久。后面想想,這都是+1、+2提前商量好的。+2我和他交集不多,基本上是+1在定了。不過,這次績效結果不錯,有點超出預期。可能跟我的性格有關吧,愛社交,和+1、同事互動比較多,印象比較好。
作者:大喇叭。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