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渴望過擁有一臺四驅車「巨無霸」嗎?
想象過透明的車,它會像科幻電影中那樣有著透視的機械心臟嗎?
你見過改裝的國產皮卡,放在游戲里竟然不違和,現實里又實用嗎?
痛車或許都見過,但痛車版的“陸地航母”是第一次聽說吧?
4 月 23 日至 5 月 2 日,這些全球唯一、限量展出的"次世代神車",就在 B 站 1500㎡ 的展臺上一并呈現。作為車展史上規模最大的媒體展位,B站也首次以“展中展” 登陸上海車展現場。
改裝痛車都是暗號:年輕人用汽車造“跨次元移動汽車館”
在 B 站車展上,汽車除了是交通工具,還是一群技術狂人的創意實驗場。現場,全國首臺改裝透明車、全網首臺《碧藍航線》IP痛車版“陸地航母”、首個高性能巨無霸四驅車、首個試飛的工程車,吸引大量年輕觀眾、媒體、車圈專業人士駐足圍觀。現場也吸引了電子科大電車隊、長安大學賽車隊、南京理工車隊等數十個大學車隊留言,向各大車企品牌“喊話”。
其中,痛車文化是將動漫、游戲角色元素融入車身設計上的一種改裝文化。年輕人將他們代步工具變成具有個性的表達。而痛車的逐漸流行,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年輕群體在汽車消費、汽車文化上不斷提升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尤為吸睛的是全球首次痛車的小鵬匯天“陸地航母”飛行汽車。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的分體式飛行汽車。據悉,這個痛車創意,以小鵬匯天“陸地航母”飛行汽車為設計基底,聯動自帶未來感《碧藍航線》高人氣角色——奇爾沙治(Kearsarge),打造了一臺真正意義上“次世代戰術旗艦”痛車。
高密度的年輕群體與多元的興趣圈層,讓 B 站聚集起一批愛車、玩車、改車的 UP 主,也自然生長出了痛車、賽車、越野、改裝等一系列汽車文化圈層。過去一年中,B 站汽車文化類內容的播放量同比增長超五成,互動數據累計超過 1.2 億。
買車前先刷 B 站,這屆年輕人把車當“數碼玩具”研究
智能汽車時代,購車購車需求從家庭剛需,轉向年輕人的“數碼玩具”。 嗶哩嗶哩聯合央視市場研究(CTR)發布的最新汽車行業白皮書調研顯示,中國消費者首臺車平均購入年齡為 30.5歲。其中,00 后借助家庭支持,首臺車購車年齡低至 22歲,幾乎大學畢業即擁有車。
年輕客群擴張推動車企高管密集入駐 B 站,甚至開始來 B 站“上課”,向這群對前沿科技最為敏感的人群傳達硬核技術實力。此次上海車展期間,奇瑞尹同躍、深藍鄧承浩、仰望胡曉慶、小鵬于桐、長城吳會肖等多名高管,在 B站展臺開啟高層公開課。何小鵬來和汽車 UP 主盛嘉誠邊逛邊聊,并在現場為全網首次痛車的“陸地航母”揭幕。
除了高管下場“聊車”,B 站憑借濃厚的科技興趣與學習氛圍,構建出了“把車講明白”的內容社區。B 站的 UP 主們特別擅長將專業汽車技術知識轉化為易懂的視頻內容。數據顯示,B 站汽車區科技轉譯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超 62%,百萬播放量視頻數同比增長139%。
B站汽車UP主@保鏢的車庫在解讀問界M9智駕功能的視頻中,從“城區與高速領航的難度差異”切入,逐層拆解“傳感器硬件對感知能力的影響”“華為智駕對細分場景的覆蓋”等核心議題,用一條視頻講透一項技術。順著評論區往下翻,用戶基于視頻內容展開更深入的探討,在評論區延伸出更多有效的討論。
這背后反映了年輕消費者的特征——他們愿意嘗試和了解新技術,對于輔助駕駛、數字座艙等前沿科技的關注度,已超越傳統購車指標。
在此次上海車展現場,B 站更是準備了一份特別的《車圈“B”早報》,作為一份專屬于逛展、購車人群的“講人話”指南,集合了當下熱門的視覺輔助駕駛方案、電池熱管理系統、AI 大模型上車等話題,在現場派發,每個話題旁邊都配有視頻二維碼,現場觀眾掃碼即可觀看 B 站 UP 主的深度解析視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