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能源生態園南山能源生態園南山能源生態園南山能源生態園南山能源生態園南山能源生態園寶安能源生態園鹽田能源生態園龍崗能源生態園學生參觀南山能源生態園。學生參觀南山能源生態園。
凌晨五點,當大多人還在睡夢中時,一輛輛垃圾車有序地開進南山能源生態園。在卸料平臺,隨著大門緩緩打開,垃圾“卸貨”倒入垃圾池。這些垃圾要在池內“躺”三至五天,等著一起被“請”進焚燒爐。每天24小時,這里要“接待”兩百多輛垃圾車。與此同時,南山能源生態園搖身一變成為研學基地、“循環再生藝術”展覽館。在馬蹄蓮造型的煙囪里,人們品上一杯咖啡,在“天空吧”享受靠山面海的閑暇時光。
這里,是一座集垃圾發電、科普教育、綠色旅游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園,成為深圳綠色發展的新地標。其實,在深圳鹽田、南山、寶安、龍崗,都分布著這樣的能源生態園,為打造美麗深圳、“無廢城市”默默地守護。
從“鄰避設施”到“網紅地標”
72米高的馬蹄蓮煙囪“天空吧”觀景臺,市民在此俯瞰伶仃洋與媽灣港,喝咖啡、看落日。與傳統垃圾焚燒廠不同的是,南山能源生態園多了科普參觀等“副業”,憑借現代化的設施、設計感十足的外觀成為深圳新的打卡地,顛覆了大眾對垃圾焚燒廠的固有印象。
建設初期,南山能源生態園并不被外界所熟知,起初周邊居民普遍的看法,認為同以往的垃圾廠一樣。距離周邊居民小區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的南山能源生態園,因此受到了周邊居民的質疑。
為了破除外界的固有印象,南山能源生態園提出了“建一座工廠,還一個公園”的社會承諾,主動敞開大門,力圖在解決“垃圾圍城”狀況的同時,打造“沒有圍墻的垃圾發電廠”。南山能源生態園在園區門口設置大屏幕,透明化運營,實時公開相關數據,用清晰明了的數據以及肉眼可見的環境外觀讓周邊居民看到實際真實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期建設時,不同于以往的工廠化的設計,生態園的建筑融合了自然環境,海浪線條的廠房與對面的蔚藍大海遙相呼應,馬蹄蓮造型的煙囪背靠小南山,除卻本身的焚燒工作外,儼然是一個景觀藝術館,品咖啡、賞美景,也因而成為附近居民收藏打卡的地方之一。
南山能源生態園主動迎接外來訪客后收到最多的反饋是“沒有異味”“沒有灰塵”“非常震撼”,而這些離不開技術上的突破與革新。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南山能源生態園不斷提升技術和設備,采用國際先進的煙氣凈化系統,確保環保指標優于歐盟標準,目前執行的規范是遠超國際標準的號稱最嚴的“深圳標準”。從“鄰避設施”到“網紅地標”的跨越正體現了隱藏在深層自我的嚴格的標準要求與持續的發展探索。
“硬核科技+藝術設計”的雙重革命
從“鄰避設施”到“網紅地標”,南山能源生態園歷經了“硬核科技+藝術設計”的雙重革命,不僅完成了技術上的顛覆性突破,更通過藝術與科技的融合,重塑了公眾對環保設施的認知。
南山能源生態園承擔著南山區生活垃圾的全量焚燒處理,日處理生活垃圾2300噸。截至2024年年底,深能環保建成、在建與籌建垃圾焚燒處理項目總垃圾處理量達7.95萬噸/日。因此,其處理能力需要滿足甚至超過這個數值,科技革命刻不容緩?!白詣踊潭雀摺笔悄仙侥茉瓷鷳B園科技的主要特色,在二期項目的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氮氧化物、硫化物等關鍵環保參數,數據遠低于深圳標準的限值。相關負責人提到:“我們的設備參數遠優于標準線,比如氮氧化物限值80毫克/立方米,我們通常能實現在40毫克/立方米以下?!边@種自信源于七段式煙氣凈化工藝的疊加:從脫硝、干濕法脫酸到活性炭吸附,每一步都經過精密設計,實現焚燒煙氣超潔凈排放。而產生的廢水、余熱、爐渣等則通過其他工藝進行資源循環利用,如環保磚、泳池水恒溫加熱等,真正實現“滴水不漏”。從垃圾焚燒技術到煙氣凈化與排放控制,再到后期的資源循環利用,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其在技術上的用心精進,南山能源生態園利用高水平技術實現了高效率、強穩定、可再生的處理范式。
技術的“硬核”之外,南山能源生態園用藝術重新定義了工業美學。90米高的馬蹄蓮造型煙囪頂部藏著一座“天空吧”,手捧咖啡的愜意與腳下轟鳴的焚燒爐形成奇妙反差;海浪線條主廠房呈現波浪的動態起伏,與不遠處伶仃洋的海浪相呼應,喻示生生不息。循環再生藝術館內,140個廢舊紙箱拼成裝置《悟象》,1040個礦泉水瓶染成暖黃色燈泡狀雕塑《發光的夢想》,爐渣制成的透水磚鋪就深圳灣綠道……垃圾焚燒最后的殘渣也能成為藝術品,這是對“循環”最直觀的詮釋。
這種“科技+藝術”的雙重革命,打破了公眾對垃圾焚燒廠的刻板想象。當焚燒爐的機械美學與海浪線條的建筑設計相遇,當科技感的數據監控屏與溫暖的永生花裝置并存,南山能源生態園證明:環保設施不必隱藏于工業區,它可以成為城市美學的一部分。
從“政府主導”到“全民共建”
二十年前,隨著深圳的快速發展,“垃圾圍城”挑戰出現,深圳市政府決定推動垃圾處理方式的轉型升級,以“相對集中,適度分散”的原則,規劃并建設了集垃圾焚燒、能源回收功能的南山垃圾發電廠,在政府的主導下,南山能源生態園開始它的建設之路。
2020年,隨著環保理念的提升和環保技術的進步,南山能源生態園進行功能擴展,在技術、管理最優解基礎上,率先提出將垃圾發電廠打造成為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科普教育+休閑娛樂+工業旅游”四位一體的現代化能源生態園,從“政府主導”到“全民共建”,呼喚“全民參與”。南山能源生態園的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的成果,更是一場公眾參與的社會實驗。
“為環境、為將來”——這是深能環保多次提及的初心。本著初心,園區設計了公眾參與機制。作為環??破战逃?,南山能源生態園開放對外參觀預約,市民通過公眾號提前七天預約,每年接待超過15000人次市民參觀。為了更好地促進環保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南山能源生態園深入開展科普活動請進來、走出去,如現階段實行的“一周半日研學”、出版相應的環保教材、打造循環再生藝術展,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傳達“變廢為寶”“變廢為能”的理念。
透明化是全民參與的基石,為此,南山能源生態園致力于建設“沒有圍墻的電廠”,用開放化解疑慮。園區門口的大屏幕實時公示煙氣環保數據,數據同步上傳至相關監管部門平臺進行公示,確保公眾監督。通過這種方式,對南山能源生態園運營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贏得了公眾的信任。工作多年的員工坦言:“我們做得好,有這個信心消除疑慮。”
“建一座工廠,還一個公園”模式的政策創新則讓“鄰避”真正轉為“鄰利”。目前在建的回饋場館包含恒溫泳池、健身房,計劃年底向市民開放。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模式復制——鹽田生態園打造的“靜雅的白天鵝”吸引市民走入了解,龍崗能源生態園用蓮影之境數字藝術主題的展廳傳達環保理念,寶安能源生態園以“山形樹影”講述著垃圾處理歷史,四大生態園入選工業旅游線路,已成為深圳“無廢城市”的活態展廊,造福深圳市民。
“全民共建”推動公眾對垃圾處理和環保的認知深入,使得垃圾處理更為大眾所重視以及了解,生態園的工作開展更為順暢,實現互利互惠的共贏。
南山樣本背后的“深圳精神”
“臺風天雨水倒灌,值班員連續值守”“大年初一凌晨,垃圾車照常進廠”,這些碎片化的講述,拼湊出南山能源生態園的另一種底色。
回望南山能源生態園的歷程,可窺得其背后的“深圳精神”。在深圳這座以效率著稱的城市,南山能源生態園展現了“敢為人先”的魄力。2001年,南山能源生態園初期開建,當時垃圾焚燒處理方面沒有任何經驗,被抽調來的專家沒有任何參照物,按照傳統火力發電廠的標準,慢慢摸索出了門道,并將經驗總結編纂成冊,為后來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提供借鑒。南山能源生態園一期于2003年12月投產,二期于2019年8月投產,從起初的對標歐盟標準到采用煙氣排放指標全面優于歐盟標準的深圳標準,其嚴苛程度曾令同行感慨“太卷了”。
24小時運轉的園區中,科技與人文始終交織。精益求精的研發人員、不辭辛勞的操作人員,“以工作為榮”,這份南山樣本的背后是無數守護城市的深圳人。從無到有,從零到一,從跟跑到領跑,“深圳標準”背后的“深圳精神”可見一斑。
南山能源生態園用自己的技術創新和理念優化在環保這張答卷上寫出了令人滿意的“深圳答案”,助力深圳市成為全國首個生活垃圾全量焚燒處理的特大型城市,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珠三角無廢試驗區建設提供深圳經驗。
探索“建一座工廠,一個公園”的環保途徑
“教材今年肯定要推進,我們正在培訓講解員。”面對香港學生研學潮,生態園早已備好粵語宣傳片傳播環保知識。但這只是起點,深能環保的目標是輸出“深圳方案”。當國內多數城市仍在爭論“焚燒VS填埋”時,南山能源生態園已探索“建一座工廠,還一個公園”的環保途徑,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并試圖走向世界。
在“碳達峰、碳中和”和垃圾分類的雙重背景下,“變廢為電”將成為實現綠色發電的趨勢。深能環保以南山能源生態園為例,踐行“無廢城市”及“四位一體”可持續發展理念,深能環保主創《創新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設施建設模式》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雙區環?!耙妗?,被選為深圳“先行示范”向全國推廣的深圳經驗,這也是綠色浪潮下,面對環保難題提交的“中國答案”。
深能環??蓮椭瓶赏茝V的模式和理念獲得了更多地區的認可,從廣東到湖北,再到福建、廣西、山東、安徽、河北、遼寧、浙江、青海、黑龍江……深能環保的項目都強調高標準、高要求、全民共建共享,綠色環保不再是政府單方的責任,也不再只是冰冷的垃圾處理器,而是注重“以人為本”,建設集“產、學、研、宣、游”于一體的“沒有圍墻”的生態園。
“建一座工廠,還一個公園”或許是對“深圳方案”的最佳注解,也是綠色環保大勢下對“中國答案”的最好詮釋。當馬蹄蓮煙囪的輪廓倒映在伶仃洋的波濤中,背后的綠色海洋與深圳藍相融,這座曾經的“鄰避設施”,正成為解碼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密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