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中國的航天
仰望星空,是浪漫的起點;探索宇宙,是信念的延續。
4月24日,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如約而至。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這是億萬中國人對星辰大海不懈追尋的共同記憶。
而在銀幕之上,電影這一造夢的藝術,也用光影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通往宇宙的大門。從現實延展到幻想,它讓我們在黑暗的放映廳中,也能觸碰到那遙遠而璀璨的星光。
這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與電影頻道聯合推出——“致敬偉大探索”航天題材電影特別展播,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令人心潮澎湃的航天題材影片,穿越想象的邊界,奔赴那片充滿無限可能的浩瀚宇宙。
“無論結果如何,人類的勇氣和堅毅,都被鐫刻在星空之下。” ——《流浪地球》
4月23日(星期三)午間時段播出的《流浪地球》無疑是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座里程碑。
《流浪地球》劇照
電影講述了面對太陽即將毀滅的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影片構建了一個浩瀚而精密的未來圖景,電影中行星發動機噴射出的光柱,是人類求生的火種,也是科技與信念的象征。
而更動人的,是那份深沉的家國之愛。與西方科幻片常見的“個人英雄拯救世界”不同,《流浪地球》講述的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集體守衛。正如現實中的中國航天事業,靠的不是孤膽英雄,而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無怨無悔的奉獻與堅守。
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我們重溫《流浪地球》,不僅是在回望中國科幻的高光時刻,更是在致敬所有為中國航天事業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他們像片中默默無名的“運載者”一樣,用無數日夜托舉起中華民族的“太空夢”。
“真正的學習,要從興趣開始。”
——《銀河補習班》
4月24日(星期四)午間時段播出的電影《銀河補習班》以一個宇航員的成長故事,將航天與親情、教育和夢想緊密相連。
影片中,父親馬皓文用與眾不同的方式教育兒子馬飛,引導他追尋理想、不懼艱難,最終馬飛成為了一名出色的航天員,飛向浩瀚太空。
《銀河補習班》劇照
電影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父子之間真摯深厚的情感,也揭示了航天夢想背后強大的精神支撐。馬飛在太空中身陷險境,正是父親當年一句句鼓勵的話語,支撐他從絕境中尋找希望,以堅韌與智慧成功化解危機。這不僅是一場科技挑戰,更是一場信念與情感的較量。
每一次奔赴星辰的背后,都是一群人用青春和熱血書寫出的家國答卷。而每一位航天人之所以無所畏懼,正是因為他們背后有一個相信他們的家、有一個為他們點燈的人。
夢想的軌道里,從不只有精密的科技儀器,更有親情的溫熱與信仰的光芒。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錢學森》
4月24日(星期四)晚間時段播出的《錢學森》將帶我們重回中國航天事業篳路藍縷的起點。
《錢學森》劇照
電影講述了這位“導彈之父”沖破重重阻礙、毅然歸國,投身國防與航天科技建設的壯闊歷程。從“兩彈一星”到導彈突破,他用智慧和信念,為中國航天筑起了第一道堅不可摧的地基。
與虛構的科幻電影不同,這是一部立足真實的傳記影片。它所呈現出的傳奇人生,絲毫不遜色于銀幕上任何對未來的幻想。
面對技術封鎖與艱苦條件,錢學森帶領科研團隊一次次攻堅克難,將“不可能”變為現實。他的選擇,不僅改變了中國航天的命運,也點燃了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心中的星辰大海。
中國航天的輝煌成就絕非偶然,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跡,而是千千萬萬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默默無聞、砥礪前行,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換來的累累碩果。正是因為有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航天才能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一步步走上世界舞臺。
“你來自哪顆星啊?”——《瘋狂的外星人》
4月25日(星期五)午間時段播出的《瘋狂的外星人》以荒誕喜劇的方式,融入了外星生命、飛船科技等典型的科幻元素。
《瘋狂的外星人》劇照
電影講述了一個“外星使者”陰差陽錯降臨地球,意外卷入耿浩(黃渤 飾)和大飛(沈騰 飾)這對草根搭檔日常生活的離奇故事。看似無厘頭的笑點與天馬行空的設定背后,卻也折射出大眾對宇宙未知與航天夢想的樸素想象。
影片沒有傳統科幻片那樣宏大的宇宙場景,也沒有嚴肅的科學推演,卻用一種更接地氣、更幽默的方式,拉近了外太空與普通人的距離。
耿浩們或許無法真正遨游太空,但他們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對未來生活的幻想,正是航天精神在民間的另一種體現。
而外星生命的出現,也激發我們去思考: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與地外文明接觸,我們會以怎樣的姿態面對?在時代前進的進程中,或許我們終有一日,會直面這個命題。
2024年,中國航天在浩瀚宇宙中的探索征程穩步推進,發射運載火箭次數再創新高;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載人航天任務刷新紀錄,神舟十八號、十九號載人飛船等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4年我國發射運載火箭創歷史新高
4月24日,我們將迎來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題為“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
2025中國航天日主題海報
期間,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相關航天展館、航天科研設施將集中向社會公眾和大中小學生開放,各地將開展近650項“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一批院士專家將走進校園為青少年進行航天科普宣講,一系列航天影視作品、航天科普電視節目等也將在航天日期間陸續播出。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影頻道特別推出“致敬偉大探索”主題展播。
逐夢蒼穹的腳步永不停歇,讓我們期待中國航天新成就!
主 編 |陳一凡
編 審 |張少波
編 輯 |王石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