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于上海正式發布我國首個汽車電磁防護技術驗證體系EMTA(Electromagnetic Safety Technical Assessment),該體系基于用戶典型用車場景中的電磁兼容風險,重點開展輔助駕駛電磁安全、整車電磁安全和人體電磁健康三個方面的驗證工作,從而有效驗證輔助駕駛功能的可靠性,準確排查電磁干擾問題,并為座艙電磁安全提供專業評估。
直面電磁安全挑戰:破解電磁安全“中國難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高壓平臺的大規模應用、智能座艙功能日益多元化以及L2級輔助駕駛技術的快速普及,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旦電磁兼容失效,將可能導致車輛核心系統的連鎖性故障,甚至引發整體功能的崩潰。
新能源汽車面臨的電磁安全問題具有"難復現、難確診、難治理、危害大"的典型特征,這一挑戰在我國復雜的道路電磁環境下顯得尤為突出。數據顯示,當前行業通行的輻射抗擾度測試標準僅包含3種干擾信號類型,測試場強設定為30V/m,而《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數據顯示,我國存在超過100種復合電磁場景,平均場強達70V/m,峰值更可高達140V/m。這種標準要求與實際工況之間的顯著差距導致車輛研發驗證階段存在明顯的電磁安全風險盲區,許多潛在問題難以在前期被有效識別和預防,給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可靠性帶來嚴峻挑戰。從消費端來看,消費者在追求智能科技體驗的同時,對車輛安全性能的關注度也顯著提升。其中,電磁輻射安全已成為消費者重點考量的核心指標之一。市場調研數據顯示,"汽車電磁輻射"相關話題的網絡討論熱度居高不下,累計閱讀量突破10億人次,這一現象級關注度直觀反映了公眾對車載電磁環境安全性的普遍焦慮與深度關切。這種"輻射敏感"的消費心理,正在深刻影響著汽車市場的購買決策和品牌選擇。
面對以上挑戰,EMTA以“智慧·安全·健康”為核心理念,形成"EMTA·輔助駕駛電磁安全"、"EMTA·整車電磁暢行"、"EMTA·人體電磁健康"三位一體的技術架構,通過前沿技術的應用、獨家數據的支撐、EMC風險的分析,更深入、更聚焦于電磁安全問題,構建覆蓋輔助駕駛、整車電磁適應性及人體電磁健康的全域技術驗證體系,旨在通過精準場景化測試,破解從技術研發到用戶信任的鏈式難題,為車企提供從實驗室到真實場景的閉環賦能。
技術突破:構建全場景電磁安全驗證體系
“EMTA?輔助駕駛電磁安全”體系板塊包括主動安全、泊車輔助及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電磁安全驗證。主動安全電磁安全驗證依托輔助駕駛功能半實物激活測試技術,可在暗室內激活車輛ACC、AEB等功能進行安全驗證。依托國內首創的外場驗證體系和獨有的實景測試場站資源,EMTA針對泊車輔助和組合輔助駕駛系統開展基于真實電磁環境的安全驗證。這一驗證方案突破了傳統實驗室測試的局限,通過在真實道路電磁場景下的系統性測試,實現對輔助駕駛功能電磁安全風險的精準評估。
"EMTA·整車電磁暢行"體系版塊基于國內首創的"中國道路電磁環境工況庫",構建了四大核心驗證場景:典型故障場景——聚焦車輛電磁兼容事故高發工況;高強度復合場景——通過電磁信號特征建模生成的復雜干擾環境;高頻用車場景——覆蓋居民區、工業區、商業區等日常用車環境中的電磁風險點;極端自然場景——模擬雷電等惡劣天氣下的電磁沖擊。這一多維驗證體系首次實現了從日常使用到極端環境的全場景電磁安全評估,為整車電磁兼容性提供了最接近真實道路的測試基準。
“EMTA?人體電磁健康”體系版塊包括公眾健康電磁防護驗證和青少年視力防護驗證。公眾健康電磁防護驗證針對普通人群和佩戴植入式醫療器械的電磁高敏感人群,通過測量車輛在靜止、行駛、充放電狀態下的磁場輻射值,進而評估車輛對人體的電磁輻射影響。青少年視力防護驗證高度還原實際用車場景,可有效評估車內屏幕的藍光輻射等級,為用眼健康提供指導。
賦能行業:從技術驗證到生態共建
EMTA不僅為車企提供測試服務,更致力于構建電磁安全技術生態。目前,EMTA已積累覆蓋95%以上新能源汽車的測試數據,并與多家頭部車企達成戰略合作。在B端,EMTA的技術驗證能力為車企的創新研發提供了關鍵支撐,幫助提升產品可靠性和品牌競爭力;在C端,通過優化電磁兼容性能,顯著提升了車輛使用穩定性,從而增強用戶滿意度和品牌忠誠度。這種雙向賦能模式正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EMTA將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工作,推動建立電磁安全技術創新平臺。通過不斷完善技術驗證體系和服務能力,EMTA將為智能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專業支持,助力行業持續提升電磁安全技術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