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克薩斯州巍峨的瓜達盧佩山脈之下,隱藏著一段跌宕起伏的變遷史。曾經是古老海洋的一部分,如今已化為化石的卡皮坦礁,形成了嶙峋的山峰和標志性的懸崖,例如埃爾卡皮坦巖和瓜達盧佩峰。
瓜達盧佩山脈曾是淺海邊緣的古老珊瑚礁。如今,它們形成了該州最高、化石最豐富的山峰之一,為人們提供了難得一見的史前海底世界山脈景觀。
這一地區富含二疊紀海洋化石,后來被地殼運動掩埋,并抬升至地殼之上。瓜達盧佩山國家公園保留了這一罕見的從水下到隆升的演變過程,二疊紀礁石步道等徒步路線則為游客提供了一次親身體驗地球古老海洋環境的旅程。公園西側,閃閃發光的石膏沙丘與壯麗的地質景觀形成鮮明對比,形成了一種超現實、千變萬化的沙漠景觀。
曾經位于遠古海洋之下的巖石如今隆起,形成了德克薩斯州一些最高的山峰。瓜達盧佩山脈高聳于德克薩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南部的奇瓦瓦沙漠之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二疊紀化石礁之一。這層硬化的古代動植物遺骸層,為二疊紀末期大規模滅絕事件前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一幅詳細的快照。
該山脈的德克薩斯州部分位于 1972 年建立的瓜達盧佩山國家公園內。公園的邊界在上面的衛星圖像中清晰可見,該圖像由 Landsat 9 上的 OLI-2(陸地成像儀 2 號)于 2024 年 7 月 7 日拍攝。向東北方向,化石礁繼續延伸到新墨西哥州,在那里硫酸溶解了部分石灰巖,形成了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巨大的地下洞室。
在二疊紀時期(約3億至2.5億年前),該地區位于超大陸盤古大陸沿岸一片淺內陸海的邊緣。卡皮坦礁(Capitan Reef)就在這里形成,主要由海綿和藻類構成。該地區還發現了其他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包括菊石、雙殼類、腕足類、海百合、蝸牛和三葉蟲。
隨著二疊紀末期海平面下降,珊瑚礁被埋藏在數千英尺厚的沉積物之下,保存了超過2億年。大約2000萬年前,地殼運動將這些沉積層向上推移。隨著時間的推移,侵蝕作用剝離了上方較軟的巖石,露出了更堅固的化石珊瑚礁。除了瓜達盧佩山脈外,卡皮坦礁的裸露部分還形成了德克薩斯州的阿帕奇山脈和玻璃山脈。
瓜達盧佩山國家公園的酋長巖。圖片來源:NPS
酋長巖(上圖)是令人驚嘆的化石礁景觀,也是瓜達盧佩山國家公園最具標志性的景觀之一。它陡峭的石灰巖懸崖高達1000英尺(約304米),最高處海拔8085英尺(約2464米),是德克薩斯州十大最高峰之一。德克薩斯州的大部分最高峰——包括海拔8751英尺(約2667米)的最高峰瓜達盧佩峰——也都位于公園內。
想要更深入地體驗遠古歷史的人們,不妨前往公園的東北角。二疊紀礁石步道帶領徒步者近距離接觸化石層,并沿著麥基特里克峽谷北側,從海底到礁石,體驗昔日的海洋環境。這座峽谷有時被稱為“德克薩斯州最美的地方”,蜿蜒穿過峽谷的一條步道(下圖)是觀賞秋色的熱門地點。
麥基特里克峽谷。圖片來源:Matthew Lee High
公園西側的景色截然不同。那里,成堆的亮白色石膏顆粒形成了高達60英尺(18米)的沙丘。沙丘位于一個沒有出口的低洼盆地中;間歇性流經此處的水蒸發后,留下了這些礦藏。如今,如果降雨充沛,盆地中可能會暫時形成一個幾英寸深的湖泊。否則,這些礦藏就會被盛行的西風吹拂。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觀測站圖片由梁萬梅拍攝,使用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陸地衛星數據。酋長巖照片由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提供。麥基特里克峽谷照片由馬修·李·高提供。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