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車展,出手最凌厲的,不是新勢力,也不是自主品牌,而是合資車企及其跨國巨頭股東們。
雖然關稅貿易戰的陰云依舊籠罩在上空,汽車作為全球化深度融合的產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但各大跨國車企卻絲毫沒有“觀望”的打算,全部祭出了大招,所有新車型、新理念也都拋了出來,全球汽車產業正式進入“上海時間”。
在經歷了幾年的沉寂后,合資車企又一次拿出了諸多“超預期”的車型,各大巨頭也爭相展示自己的“花式合作”新方案。
合資車企為何大變樣?它們的未來將何去何從?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雷克薩斯“入華”,豐田大秀“中國思維”
在上海車展開啟前的一天,豐田汽車公司與上海市簽署了合作協議。由豐田獨資的雷克薩斯電動車及電池研發生產公司,將在上海市金山區正式落地。
在“瘋傳”多年后,雷克薩斯終于國產了,并且是與特斯拉一樣的獨資模式,也同樣選擇了上海。
這一次的上海車展,雷克薩斯帶來了基于全新GA-K平臺開發的ES 350e和ES 500e車型,分別是混動和純電版本,兩者均配備了大容量電池。
其中ES 500e更是搭載了豐田最新的智能全輪驅動系統DIRECT4,這套系統的優勢是可以根據車速、加速度,以及轉向角度,調節前后輪的扭矩分配,主打一個絲滑。
另外,全新ES還搭載了最新的雷克薩斯智能安全輔助系統(Lexus Safety System+),相比上一代系統,全新拓展了自適應續航控制的減速支持場景,同時加入了駕駛員監控系統。
依然還是那個熟悉的豐田,穩健為主。但這一次的豐田,又讓大家耳目一新!
這一次的上海國際車展,豐田的參展主題是“立全球,更中國”,直言要為中國豐田超過2000萬名車主提供更安全安心、更舒適的產品和服務。
相比以往,現如今的豐田最大的特點就是更注重本土研發,已經將產品研發的決定權從總部移到了國內,為的就是以“中國思維”輸出高適配性的解決方案。在所有巨頭中,這種中國本土化導向,是值得點贊的。當然,新車也備受車展觀眾的青睞。
最典型的就是全新bZ7,也是在上海車展完成了全球首發。這款車有什么特點呢?五米一的車長、無框車門、本土化的智能座艙+智駕,還有夸張的舒適性配置。
如果不是在豐田的展臺上,大多數人一定會以為這是某個新勢力新推出的旗艦轎車。
除了亮相多款重磅車型外,豐田還展示了活力(Active)和城市(Urban)兩種不同場景的改裝方案,就是利用中國工程師的創意重構自由場景。前者是滿足戶外使用場景的需求,后者是更年輕化的新嘗試,確實有種新潮、快樂的全新體驗。
這樣的豐田,大家還認識嗎?
(2)吹響“集結號”,大眾全盤中國化
國內第一家合資企業是上汽大眾,這也意味著上海就是大眾的絕對主場。這一次的上海國際車展,大眾把大眾、奧迪、保時捷三大品牌全帶過來了,一口氣展出了超過50款車,其中7款是全球首發,5款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就地吹響了“集結號”。
首先是“傳統藝能”,第五代EA888 2.0T發動機上車了。新發動機應用了米勒循環和可變截面渦輪增壓等新技術,又一次實現了全方位的性能突破。
途昂(參數丨圖片)Pro這么大的車,WLTC測試工況綜合油耗只有8.35L/100km,關鍵這個成績還是在重量增加和功率提升38kW的情況下取得的,確實太過豪橫。
當然了,高配置和“一口價”策略也如影隨形,這是近兩年大眾在市場上攻城拔寨的法寶。
有意思的是,這次大眾在車展上一口氣秀出了三款概念車,分別是上汽大眾的ID.ERA,大眾安徽的ID.EVO,一汽大眾的ID.AURA。這種做法相當有意思,以往打得不可開交的南北大眾,在巨大的市場壓力面前似乎“和解”了。
ID.ERA是一款全尺寸增程式SUV,6座布局,純電續航約300公里,綜合續航超過1000公里,搭載了Momenta智駕系統,一看就是問界M9和理想L9的競爭對手。
ID.EVO的定位是純電全尺寸SUV,基于800V高壓平臺打造,CLTC續航超過700公里,還能10分鐘快充補能300公里,搭載L2++級輔助駕駛,這樣的大塊頭似乎找不到對手,或許是理想i8?
至于ID.AURA,則是一款緊湊型純電轎車。短前懸加溜背造型,也屬于新勢力那一卦,集成了AI虛擬助手和隱藏式儲物空間。
這樣的大眾,似乎徹底中國化了?
(3)“花式合作” 開始,合資不再“拘謹”
在過去,合資企業一向對本土供應鏈不太感冒。用雖然用,但很少主動為國內供應商背書,更愿意強調自己的歐洲、美國、日本“血統”。
而在這一次的上海車展上,合資車企似乎“想通”了,紛紛將自己的合作伙伴推到臺前。
比如走到寶馬展臺,最吸引眼球的無疑是“巨幕影院”版的BMW 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艙,可以近距離、全方位地體驗4個人機交互界面,還有全息投影圖像覆蓋整個座艙,這一看就是“中國式”的玩法。
寶馬自己也非常坦然,大力宣傳與阿里巴巴合作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與華為合作的中國市場深度融合鴻蒙生態。
上汽與奧迪合作的AUDI品牌也亮相了,還揭曉首款量產車型奧迪E5 Sportback。此外,還有全球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燃油車奧迪A5L Sportback。
日產帶來了首款插混皮卡FRONTIER PRO,這款車是為中國設計、研發、生產,卻已經納入日產全球體系銷售,定位高于鄭州日產的Z9 GE。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也加入了集成540°透明底盤的L2+級智駕系統。
上汽通用帶來了GL8家族的最新混動車型陸尚,純電續航里程是142公里,官方指導價24.99萬元起。
不用說,又是一款“中式感”滿滿的車型。
別克Electra GS概念車也亮相了,由通用汽車中國前瞻設計中心設計,被稱為有著“中國制造的未來感”。
很顯然,中國已經成為定義未來出行的核心舞臺,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合資品牌們,終于“悟了”。
(4)功夫拍案
過去二十多年,合資企業入華,為中國本土企業帶來了產業鏈和人才儲備。如今似乎反過來了,技術創新領域反倒是“中式”技術開始唱主角,完備的產業鏈和龐大的創新人才隊伍開始為合資所用。這樣也挺好的,至少消費者能買到更好的車了。
合資集體“低頭”,更多擁抱本土的設計理念、思維以及技術方向,某種程度又何嘗不是產品力在抬頭?
至少豐田、大眾的一些新車,已經有“全滿足”的傾向了——新勢力有的它們都有,新勢力沒有的它們也有。
新合資時代從上海車展吹響號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