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陜西將低空經濟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抓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不斷優化低空空域管理。
如今,低空經濟正融入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勉縣成立了無人機產業園及智慧城市無人機大數據工作站;榆林市到西安市的大型無人機城際低空物流航線成功首航;眉縣舉辦了陜西縣域低空經濟協同發展研討會;商洛市首個現代化機場——丹鳳通用機場建成;壺口瀑布、袁家村等景點開通了低空旅游服務……這些生動實踐,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為百姓生活增添了新體驗。
為向讀者呈現充滿活力的低空經濟新畫卷,今日,陜西日報推出“低空經濟 縣域‘展翅’”整版報道,展示陜西各地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創新舉措、發展成果和未來規劃。
眉縣
吸引更多低空經濟企業落戶
4月15日早晨,一架無人機從眉縣湯峪鎮郝口坡村獼猴桃園騰空而起,精準噴藥施肥。與此同時,太白山旅游景區的觀光直升機載著游客俯瞰秦嶺山脈的壯美風光。
上述場景,是眉縣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
去年底,陜西縣域低空經濟協同發展研討會在眉縣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陜西縣域低空經濟的新技術、新趨勢、場景應用和未來發展路徑。
會上,眉縣與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等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眉縣的工業基礎、空域條件和應用場景,為低空經濟提供了天然試驗場。”陜西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呂建軍在研討會上表示,眉縣有望成為陜西低空經濟的縣域示范點。
“低空經濟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要真正服務民生、帶動產業。”眉縣縣委書記王繼萍說,眉縣是陜西獼猴桃的主產區,早年噴藥施肥都是靠人工,效率低、成本高,而農業機械化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無人機成為眉縣農業生產噴藥施肥的“新生力量”。
“一臺無人機能頂20個勞動力,還能減少30%以上的農藥使用量。”眉縣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賀浩浩介紹,目前,全縣有8臺大型植保無人機、4支無人機植保服務隊。
除了農業生產,低空經濟發展新場景還出現在眉縣的文化旅游領域。
依托太白山,眉縣引進低空觀光項目,推出直升機游覽體驗。“從空中俯瞰太白山,太震撼了!”來自西安的游客方渺興奮地說。
“我們不僅要做觀光飛行項目,還要探索低空飛行在物流配送、應急救援方面的應用。”太白山旅游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新林說。
王繼萍表示,未來,眉縣將充分利用天幕低空經濟協同發展中心優勢,吸引更多低空經濟企業落戶。(通訊員 梁雪)
禮泉
乘氦氣球俯瞰民俗風情
禮泉縣袁家村的氦氣球觀光項目(4月16日攝)。 通訊員 曾夢潁攝
“我去過很多地方旅游,但在禮泉縣袁家村乘坐氦氣球的體驗真是太獨特了。從高空俯瞰那些古老的建筑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感覺自己仿佛穿越了時空。”來自上海的周女士興奮地說。
4月15日,在袁家村,直徑23米的巨型氦氣球“關中之星”正載著游客升向150米的高空。該項目由陜西低空旅游有限公司與湖北航特航空飛行器有限公司聯合打造,自2024年10月運營以來,已成為陜西低空經濟與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
該項目運行半年來,已接待游客超萬人次,日均接待量達300人次。
民俗和小吃各地都有,袁家村為何能在一眾旅游景點中脫穎而出,村年綜合收入超10億元?袁家村村委會副主任王琪表示,要不斷創新,做到“人無我有”。
近年來,袁家村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從傳統的美食體驗、民俗文化展示,到如今的氦氣球觀光等現代娛樂項目,形成了集文化、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多元化旅游格局,打造出“地面民俗+空中瞰景”的旅游路線。
目前,袁家村又推出了“空中走廊”計劃,將圍繞氦氣球項目開發更多衍生業態,如氦氣球節、低空研學等活動,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創新發展。
袁家村的低空經濟模式為禮泉縣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示范。
今年3月,禮泉縣低空經濟發展迎來重大突破——總面積116.9平方公里、飛行高度300米以下的無人機試飛空域正式獲批。未來,該縣將通過構建研發、測試、應用全產業鏈生態,打造關中區域無人機產業高地,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當“關中之星”氦氣球吊艙徐徐攀升,劃破晨霧,承載的不僅是游客的驚嘆與期待,還見證著一個傳統村落借力新興產業“越飛越高”的生動實踐。(通訊員 全金興 曾夢潁)
宜川
低空游為游客帶來別樣風光
奔騰不息的黃河、蜿蜒曲折的峽谷、怪石嶙峋的崖壁……4月14日,伴隨著螺旋槳的轟鳴聲,坐在直升機上的河南游客白澤,拿起手機不停地拍攝,唯恐錯過壺口瀑布的美景。
“從空中俯瞰,才能真正感受到‘天下黃河一壺收’的獨特魅力。”白澤對這一次的空中觀瀑贊不絕口。
為了讓游客從空中感受壺口瀑布的壯麗景象,2019年6月,陜西黃河壺口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陜西龍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陜西秦漢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攜手打造了陜西黃河壺口瀑布低空游覽項目。5年多來,這一創新性的旅游項目,不僅為壺口瀑布旅游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還成為延安市“低空+文旅”的標志性場景。
“直升機低空游壺口航線能夠讓游客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直觀地體驗壺口瀑布的波瀾壯闊。”陜西黃河壺口瀑布低空游覽項目飛行員朱華偉介紹,觀光航線長16公里,每架次可搭載4名游客,旺季日均接待超400人,淡季日均接待50人左右。
“太震撼了!從未想過能從空中如此近距離地感受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那一刻,壺口瀑布的壯美景觀盡收眼底。”剛剛結束體驗的山東威海游客朱燁激動地說。
據悉,陜西黃河壺口瀑布低空游覽項目推出以來,還激活了景區周邊民宿、餐飲等相關產業,帶動全縣旅游產業發展。
深挖空中資源,競速低空經濟。宜川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海亮表示:“我們將充分挖掘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持續推進秋林抗戰紀念地、蟒頭山等低空游覽項目的落地實施,培育新的旅游消費熱點,為宜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通訊員 李文振)
榆陽
新鮮羊肉“搭乘”無人機
“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無人機載著榆林特色農產品,快速、安全地抵達目的地!”4月15日,在榆林市榆陽區馬合通航產業園,榆陽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向林興奮地說。
馬合通航產業園位于榆陽產業園區內,是民航局批準的首批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2021年,榆陽區規劃建設馬合通航產業園,按照低空物流、智能制造、低空運動、航空科普“四位一體”布局,重點發展末端物流、裝配制造、低空文旅、飛行培訓、通航服務、科普旅游等產業。
2月16日,一架滿載新鮮羊肉的大型固定翼無人機FP-98從榆陽區馬合通用機場騰空而起,經過2小時47分的平穩飛行后,精準降落在西安藍田通用機場。
此次首航成功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重大突破,還是榆陽區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戰略落地的重要成果。航行所使用的FP-98無人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貨運無人機,最大載重達1.5噸,單次航程可達1200公里,并搭載智能感知與自主避障系統,具備夜間航行能力。
首航成功還為后期開通馬合至蘭州、馬合至銀川等支線物流航線積累經驗,為打造全國首個“干線—支線—末端”無人機物流運輸體系和西北最大的無人機集散樞紐中心奠定了基礎。
據統計,榆陽區已累計完成低空飛行超過690小時,涉及無人機飛行次數1100余架次,涵蓋了科學實驗、末端物流、航空培訓、河道湖泊及森林巡檢、農業植保等領域。
“未來5年,馬合通航產業園將規劃建設集產、學、研、游、娛為一體的配套設施,爭創全省低空經濟先行示范區。”榆陽區發展改革和科技局局長秦剛說。(通訊員 趙星瑞)
勉縣
“科技之翼”飛越秦巴山水
4月15日,一架搭載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從勉縣勉陽街道騰空而起,將拍攝的疑似違章建筑畫面實時傳輸至勉縣智慧城市無人機大數據工作站。
“AI系統通過全景圖對比,已精準識別樓頂違建、非法施工等百余處問題點位。”工作站工作人員王甜妮介紹,作為全國首家縣域級智慧城市無人機大數據工作站,他們已在試點區域布控5個全景監控點。
當科技翅膀“扇動”產業革新,傳統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
4月8日,在勉縣溫泉鎮10千伏農泉線巡檢現場,搭載紅外探測器的無人機自動識別線路,擇優選擇拍攝角度,將畫面自動上傳系統。“過去人工巡檢需要四五天,現在3小時就能完成全段掃描。”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勉縣供電分公司工作人員羅菁昭介紹。
4月2日,在勉縣長溝河鎮火神廟村,一架植保無人機將一袋袋菌種運往半山腰的天麻菌床培植區。中藥材種植大戶劉忠義仰頭盯著這架“鐵家伙”,黝黑的臉上綻開笑容:“過去種植天麻,材料得肩挑背扛,一個來回就耗費4小時,現在僅需三四分鐘就能完成。”
無人機也為文旅插上“低空之翼”,讓勉縣的山川大地煥發別樣魅力。“乘坐無人機俯瞰定軍山,太壯美了!”3月31日,在勉縣天蕩山停機點體驗低空游覽的甘肅游客徐女士贊嘆。2025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春季文旅消費季期間,勉縣推出的乘直升機游覽項目日接待游客超500人次。
勉縣大數據服務中心副主任胡曉菲介紹,近年來,勉縣以漢中市建設“西漢蓉”航空產業帶重要節點城市為契機,積極布局低空經濟業態,于2024年建成無人機產業園,涵蓋無人機飛行執照培訓、航拍測繪、農業植保、應急救援等多元服務體系和應用場景,累計培訓專業飛手70余人,為10余個行業提供定制化飛行服務800余次。(通訊員 陳林)
丹鳳
通用航空樞紐“鏈”未來
4月17日,晨光熹微,商山腳下的丹鳳通用機場,一陣引擎聲劃破了清晨的寂靜,一架直升機緩緩升空,開始執行新一天的森林防火巡查任務。機場另一側,幾名學員正在教練的指導下,開展飛行駕照培訓。
作為商洛唯一的通用航空樞紐,該機場2017年投用以來,已累計保障飛行超4.6萬架次,2024年飛行時長同比增長51.2%。這里不僅吸引了陜西信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中飛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等數十家航空企業駐場開展飛行駕照培訓、低空旅游、短途運輸等業務,還連續承辦了3屆全國航空模型公開賽等大型賽事。
距機場不到3公里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內,陜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工人正緊張有序地裝配200臺客戶定制的小型固定翼無人機。“目前,除航電系統外,公司其他無人機零部件都實現自主生產,年可生產小型無人機5萬架、中型無人機5000架、大型無人機2500架。”公司董事長徐祥勇介紹。
這家本土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獲得60余項國家專利,其超大翼展固定翼無人機在遙感監測、橋梁檢測等領域廣泛應用,2023年參與制定國家無人機識別碼標準。
近年來,丹鳳縣不斷完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持續拓展應用場景,形成了“研發+制造+運營+服務”的完整工業無人機產業鏈。
據了解,2024年,丹鳳縣低空旅游營收突破2300萬元,帶動沿線餐飲、住宿增長35%。
“我們正從‘單點突破’邁向‘生態閉環’。”丹鳳縣委書記郭安貴表示,“低空經濟不僅是新增長極,還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空中方案’。”未來,丹鳳縣將搭建低空全域感知網,把智能制造產業園打造成為集研發、制造、應用于一體的無人機產業園。(通訊員 王江波)
via群眾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