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起來,老年人患病后心理問題有以下五種情況。
01 焦慮、恐懼死亡心理
人在軀體有病時,個性對于身體疾病的反應也是帶有病態性質的,往往一個很安靜的人可以表現為精神不安、抑郁、焦慮和恐懼。而針對老年患病這個群體會更加的明顯。患病后的老年人更是出現各種各樣負面情緒、焦慮情緒。如焦慮兒女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后能不能好好照顧老伴;焦慮遺產分配不公怎么辦;甚至擔心孫子能不能有個好工作等等。如果老年人認識事物的能力水平有限,對自然客觀規律沒有清醒認識,沒有樹立科學的生死觀,再加上沒有一些醫學基本常識,更是如此。他們擔心疾病不能治愈,害怕死亡,以致處于緊張不安的狀態,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精神壓力較大,不遵醫囑服藥,長期如此,會加速心理的老化,有的人甚至得了焦慮癥、抑郁癥。
02 更加自尊心理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告訴我們,獲得并維護個人自尊的需要是人的五種需求之一。每個人都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步入老年后,內心更加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很多老年人在患病后,內心敏感而脆弱,會耍小脾氣,好挑剔,俗稱“老小孩”;希望別人哄哄自己,固執、偏激,聽不進一點逆耳的話。這個時期的老年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望別人對自己更多的關注,更多的尊嚴,更多的“面子”;要求兒女對自己百依百順;喜歡聽別人恭維自己;不能接受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內在自尊心更加強烈。
03 孤獨失落心理
老年人離退休之后,由于社會角色發生了重大改變,生活節奏、工作節奏突然變得松弛緩慢起來,會產生一種極度悠閑沉寂、無所適從、難以排解的孤獨感。而在機體患病之后,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會發生更加明顯的變化,會出現強烈的失落感、孤獨感、無力感,也會相應引發一系列特征出現:如自尊、固執、孤獨、自卑、落寞、返童、懷舊等。而他們的子女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即使照顧僅僅限于對老年人生活上的關心,忽視了情感上的真正交流,因而這種孤獨與失落感與日俱增。尤其在老伴離世后,更使老年人陷入深深的孤獨,特別是性格比較孤僻、不善言談的老年人,情緒會極其低落,甚至獨自落淚。
04 否認心理
老年人在罹患疾病后,總是不愿承認患病現實,不相信醫護人員對病情的告知,不相信家人,從心理上排斥,極力否認自己有病,產生所謂“否認”心理。產生這種心理狀態的老年人有兩種情況:一是不能認識自己已患了嚴重和危險的疾病,認為以往自己身體健康,沒什么大病,昨天還散步遛彎、談笑風生,今日就成為腦梗,身體偏癱,確實不能接受這巨大的反差;二是不能忍受現實狀況,老年人本身年老體弱,行動就不方便,需要子女照護,當得知患有疾病后,對未來自己的身體產生擔憂、焦慮,內心感到會給子女帶來更多的麻煩,害怕兒女嫌棄自己,從而不愿意承認自己患病的事實。
05 “回憶過去”心理
過上退休生活的老年人,閑暇時間多了,心理有一種莫名的空虛,為體現自己的價值,多數老年人喜歡在別人面前談論自己的過去,這本無可厚非。但有的老年人過于向別人夸耀、“顯擺”自己過去曾經的“輝煌”,希望對方給自己作出積極的、正面的評價,使自己有一種暫時滿足感、愉悅感。當他們患病之后,覺得自己不久就會離開人世,即使通過語言不能向周圍的人傳播自己的輝煌經歷,也可以通過文章傳播給更多的人。從而更加廢寢忘食,拿起筆寫寫回憶錄、自傳體等等。他們往往不太重視自己的疾病,對疾病盲目樂觀,不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而是生活在自己所謂的美好“回憶”之中,樂此不疲,脫離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