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援引香港《南華早報》4月8日消息,蒙古國議會批準了與中國修建新跨境鐵路的協定。這條擱置超十年的跨境鐵路,如今終于迎來新進展,其背后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與深遠影響。
早在2004年,蒙古國就提出修建嘎舒蘇海圖口岸至中國甘其毛都口岸鐵路的設想,2008年兩國正式圍繞此展開談判??蛇@一項目推進得極為艱難,從2008年至2025年,歷經17年多達60多輪談判。期間,蒙古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3項咨詢,國家大呼拉爾提出6項建議,政府出臺45項決議,才讓項目有了實質性突破。
蒙古國(資料圖)
蒙古國鐵路行業發展滯后,成為項目推進的一大阻礙。該國鐵路技術落后,鐵路密度僅每平方公里0.04公里,且線路老化嚴重,事故頻發,嚴重制約運輸效率與安全,給跨境鐵路項目增添諸多難題。另外,中蒙兩國在鐵路運營上分歧不斷。在運營成本分攤、收益分配及管理模式等關鍵問題上,雙方長期難以達成一致,這些涉及核心利益的細節,使得談判進展緩慢。加之蒙古國長期奉行“第三鄰國”戰略,試圖借助其他國家提升國際影響力、促進經濟發展,分散了對與中國合作項目的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跨境鐵路項目的推進。
但當下,形勢發生了變化,促使蒙古國堅定推進這一項目。從經濟層面看,蒙古國經濟結構單一,嚴重依賴礦產資源出口,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對煤炭等礦產資源需求龐大。2024年,中蒙雙邊貿易總額達190.47億美元,占蒙古同期外貿總額的近七成,其中,蒙古對華出口占其同期出口總額的91.3%??梢?,中國在蒙古國對外貿易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蒙古國共出口煤炭8370萬噸,預計跨境鐵路投入運營后,該國煤炭運輸能力將增加3000萬噸,經濟增長率有望提升至6%以上。這條鐵路建成后,將極大提升蒙古國煤炭等資源的出口能力,促進其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相關產業發展,進而優化經濟結構。
蒙古國總理(資料圖)
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蒙古國地處中俄兩大國之間,是典型的內陸國家,其豐富的礦產資源要實現出口,高度依賴中俄的過境通道。加強與中國的鐵路聯通,符合蒙古國的地緣政治利益,能夠增強其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提升自身的戰略安全系數。
再者,復雜的國際形勢也是重要因素。美國總統特朗普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發動關稅戰,全球貿易環境惡化,蒙古國經濟深受其害。盡管蒙古國與美國貿易額有限,但仍被特朗普加征10%的關稅,這讓蒙古國意識到與美國貿易的不確定性與風險。相較之下,中蒙兩國政治關系穩定,經貿合作基礎堅實。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尤其是推進跨境鐵路建設,有助于蒙古國規避外部經濟風險,保障經濟穩定發展。
這條跨境鐵路的建設,對中國同樣益處多多。它將進一步優化中國的能源進口渠道,增加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與多樣性。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穩定的能源供應是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通過該鐵路,中國可從蒙古國進口更多煤炭等能源資源,減少對其他不穩定能源供應地區的依賴。
蒙古國總理(資料圖)
在區域合作層面,中蒙跨境鐵路是中國加強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關鍵舉措,有利于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它將加強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促進三國間的貿易往來與經濟聯系,提升區域整體經濟實力與國際競爭力,為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目前,蒙古國第一副總理岡圖木爾表示,跨境鐵路建設工程將于今年開工,預計2027年完工,屆時邊境兩側的運煤中心也將建成。但在后續建設與運營中,仍有諸多挑戰亟待解決。在建設方面,需克服技術難題,保障工程質量與進度;在運營管理上,要制定合理的運營規則,優化運輸流程,提高鐵路運營效率;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兩國還需保持密切溝通與協作,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確保項目順利推進與長期穩定運營。
這條歷經波折的中蒙跨境鐵路,承載著兩國的經濟發展期望,也將對地區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該項目將順利建成并發揮巨大效益,為中蒙兩國及地區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