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健
1952年3月生于四川省南充市,筆名凍月、袁融等。1969年上山下文插隊落戶于四川省岳池縣顧縣區。1978年畢業于蘇州絲綢工學院美術系。其后在南充綢廠、重慶綢廠設計室從事美術設計工作。1985年3月調入重慶出版社工作,1986年5月任重慶出版社美術編輯室副主任,1987年11月主持美編室全面工作,1992年起任美編室主任。生前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文聯副主席,重慶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書法碩士導師,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先后擔任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楹聯書法大展、全國書法篆刻展、中國書法蘭亭獎·編輯出版獎評委;全國草書展、全國書法學術討論會、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評委會副主任。出版有作品專集《周永健書法》、《周永健書畫集》、《周永健書法作品集》、《周永健書畫藝術》;專著《隸書概覽》、《周永健書法文集》;散文集《風幡琴指辨》、《雪泥鴻爪》等。另有作品入編國家重點出版工程《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書法卷》。2008年5月11日因病辭世。
為德 為學 為藝
—— 我所認識的周永健先生
文|王興國
進首都師大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學習的第一天, 歐陽先生就勉勵全體學子:在書法藝術學習的道路上, 德甚于藝, 學滋養人。因此, 大家都記住了他所說的“為德、為學、為藝”這六字訓導。而當我日日以此敦促自己時, 常常禁不住聯想起我最熟知和敬佩的老師周永健先生, 他用最真實可觸的言行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個典范。
一
在重慶書壇乃至全國書法界, 熟知周永健先生的人莫不感慨言之:先生為人謙遜, 待人真誠, 極富親和力!
18年前, 《中國書法》雜志曾為先生做了一個專題介紹。我和眾多書法青年一樣, 十分崇敬而冒昧地前去請教。對待這些不斷涌來的熱血青年, 先生總是十分客氣隨和, 與大家侃侃而談而無半點托詞。即使某些懵懂青年問題不當, 他也只會一笑付之。一些青年要求拜師于先生, 他卻一概以不收學生為由而婉拒。所以, 后來聽說先生被聘為西南師大的書法碩導, 我便聯系學校, 以修讀研究生課程的名義, 終于輾轉成了先生的學生。盡管如此, 多年來, 先生與我的交往卻始終保持著亦師亦友的謙遜, 這使我對他有了更多的尊敬。
先生待人十分真誠。圈內不論年長與年輕者都很愿意和他交往。最近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美術評論家李一博士聊到周永健先生, 他十分感慨地說, 早些年剛認識時, 每次與永健先生見面, 永健先生總是十分關心他的工作和學習。遇到事業上的每一次困惑, 周先生總是激勵和開導他, 用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啟發他一次次越過了坎坷。重慶書法圈的很多青年亦無不得到周先生的鼎力扶助和教導。據筆者所知, 他對重慶書協數百名青年作者都十分了解和關心。在與每位青年作者談到個人的書法發展潛力時, 他都能夠很中肯、很有針對性地點撥大家的努力方向。對于長期聯系的數十名青年的事業成長和生活難處甚至關心入微。幾年前, 書法碩士劉春梅一場重病, 家貧難以負擔巨額藥費, 周先生便在各大媒體上呼吁全國書法同道“救救春梅”, 同時拖著疲憊的身軀為全國捐募者書寫大量作品以回饋大家的愛心。從2000年以來, 他出售的書法作品分文未取, 積累的數十萬元全部作為重慶書協的主席基金來發展重慶的書法事業, 他自己卻并不富裕而是靠出版社的工資生活。這在全國書界或許僅此一例吧?
周先生也十分敬業和富有親和力。這些年, 作為重慶書協的副主席、主席, 在繁忙的出版、編輯公務之余, 他帶著幾位協會骨干奔走于重慶各區縣, 為各地書法作者輔導創作、評點作品, 傳道授業;并且還一直帶著十余名研究生, 為他們把手傳藝, 真可謂嘔心瀝血。在各地巡回輔導傳藝過程中, 不論請教者年齡長幼, 不論熟悉與陌生, 不論大家問題直率、膚淺或繁瑣, 對于別人的問題, 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解答, 毫無半點名家派頭。這讓所有人都感到十分親切與溫暖。
二
周先生也是國內當代中年書家中一名典型的學者。和他接觸的十多年中, 每次向他請教或聆聽他與書界眾多青年朋友一起聊天時, 我們都不斷感受到他的學識淵博與魅力。每逢重慶書協集體活動時, 休息期間他的住處總是擠滿了訪客。與他聊天或者靜靜聆聽都是一種享受, 所謂“與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情形便是這般真實地再現。
永健先生現為重慶出版社編審、副總編。他主編過無數藝術、理論圖書, 閱讀了無數的有關傳統文化、中西美術理論、書法典籍等, 對于書法、美術的理解, 先生見識卓越自不待說。偶聽先生聊天, 舉凡各種書體的筆法、字法、章法構成, 特別是對于歷代大家筆法的理解, 先生總是分綱列目, 逐條陳述, 不絕如縷。對于各代大家的藝術見解, 他也總是如數家珍而頗富見地。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 先生已積數十年之功效, 經、史、子、集都有涉獵。先生的文言閱讀和寫作功力十分了得, 讀過他文章的人都會感到, 先生的文言寫作十分講究, 用字精練, 語意深刻, 十分富有韻律感。自然, 他對傳統經典文獻的閱讀和理解便非常人所及。更難的是, 先生多年研究佛學, 對佛家思想文化有著十分深厚的理解和參悟。佛教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教義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言行, 他廣結善緣、澄心靜慮、善于學習與思考以及所顯示出的智慧超脫無不與其對佛學的學習研究有關。所以, 熟知他的人都說, 先生的佛學研究與其人生修為融合十分得體。其行為坦蕩磊落, 志氣平和, 不激不厲, 氣度超邁曠達, 像他那樣真正達此境界者遠非一般人說說那么容易。學問與氣質水乳交融者, 恐怕在當今書壇似乎并不太多吧?
近幾年, 永健先生陸續出版了《周永健書法》《隸書概覽》《風幡琴指辯》《周永健書畫集》《雪泥鴻爪——周永健文言散文集》等專集, 這亦可管窺他學問之一斑。在談到周永健先生的藝術與學養時, 南京莊天明先生說, 周先生有“上根利智”, “才華確乎超異”;李一先生也說, “文人圈是名利場, 但像老周那樣把一切看得很透的人, 從人之心性來勸化朋友的非常難得。他的學問、修為真非常人可比”。
三
再具體說說永健先生的書畫藝術。
先生本學美術, 早年畢業于蘇州大學染織設計專業。但他卻一直對于書法與國畫情有獨鐘。大學期間曾遍訪江南名宿, 得識謝孝思、宋季丁、祝嘉及王歌之、鐘天鐸等眾多師友。特別是宋季丁先生, 幾天不見永健就會將書信追到學校。從諸位先生那里, 年輕的周永健學到了很多終生受益的學問與做人之道。同時, 永健先生亦在很早即與莊天明、黃惇、馬士達等江南書壇青年才俊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大家互相學習、共同砥礪, 成就了先生深厚堅實的書畫基礎。
永健先生書法初學漢隸、北碑。特別是從《泰山金剛經》里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金剛經》那博大渾樸、簡靜平和的氣息甚至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多種書體。先生早年以隸書享譽書壇, 后來由碑及帖, 在秦漢簡牘及二王行草, 張旭、懷素的大草上都花費了大量心血。直至近期, 先生每日走進書齋, 仍要作一番深入的臨帖之后方開始創作或學問研究之事。先生擅長多種書體。其隸書融帖入碑, 以《金剛經》的氣格為主, 用筆爽朗, 氣息流暢, 秀逸與厚樸融為一體, 顯得雍容華貴。其行楷則俊朗遒媚, 典雅而多晉人風度。近年來, 先生最擅長的草書已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個性。其下筆風回電掣, 氣勢連綿;墨色變化自然鮮活;章法與構成迭宕多姿。特別是其草書中轉折纏繞的線條顯示出先生十分豐富而精熟的毛筆表現能力。直如彩綢當空飄舞紛飛, 又如壯士斫陣, 左沖右突, 書法線條中的剛健之力美與柔潤多姿的秀美很好地在其作品中展示出來。所以, 他的草書寫得既瀟灑流美又勁健挺拔, 十分富于傳統審美思想中的沖和之美。黃惇先生說, 周先生的書法“去霸悍而獲靜穆, 化拙重而至清剛, 非濃也, 乃淡也, 此真佛理也。”李一先生則說, “和他人相比, 永健先生的書法已然形成了十分深刻的個人理解。他的書法極為講究用筆, 這是非常可貴的。不管草書、隸書, 他的用筆有放有收, 筆畫外拓而精神內斂。他的隸書在大氣磅礴的同時又始終含有一股清氣, 真如其論書所言, 抓住了‘清、剛’二字。他的草書也不像目前國內一些書家那樣寫得太張揚, 而是十分隨和, 于平淡中見高明”。
繪畫方面, 先生也極有造詣。盡管其畫名被書名所掩, 但觀其繪畫則可發現, 他的畫十分見功力和心性。我曾經見到他早年所仿臨的吳昌碩花卉及徐渭的水墨梧桐, 其落筆十分熟練而輕松, 境界亦十分高雅而脫俗。前兩年, 先生出過一本《周永健書畫集》,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山水、花鳥皆善。其山水畫以王蒙、石濤、董其昌為基, 特別是仿臨石濤的較多, 畫面有簡有繁, 繁處用筆細致工穩, 精鉤細染, 形象生動;簡處則信筆草草, 筆雖一二, 神已具焉。他的花鳥畫則以徐渭、陳淳為依托, 駕輕就熟并創造了非常豐富的筆墨語言。在繪畫境界的營造上, 先生的畫多有一種禪意。其山水布景多為幽深靜謐的一角, 山石嶙峋, 古木蒼勁, 面貌怪異, 中有躑躅獨行的老道或許便是其身心的寄托。其花鳥則喜畫山野農家常見之物, 自然而富有野趣。黃惇先生說, 周永健繪畫“其筆法精熟, 用筆如寫, 淡赭薄施, 栩栩傳神”。可謂精當的概括。
此外, 先生在書畫理論上也研究極深。在眾多的書畫媒體上常常刊有先生關于理論訪談或當代創作評述的文章, 其視野開闊, 邏輯嚴密, 語言精辟, 理論深刻, 對讀者不無啟發。在當代書畫理論界, 他也是一個思維敏捷, 頗富創新意識的研究者。他曾以“清、奇、古、怪”四字來論述書法的氣息, 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談格調, 可以說是書畫界的獨創。當然于此也可見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領會之深和對書法藝術感悟之妙。這里摘錄一段以饗讀者:
金、木、水、火、土, 五行之謂也。移之論書, 宜也。金, 元神之出, 精氣所聚也;木, 體態之在, 骨架之立也;水, 韻之所生, 流溢悠長也;火, 以情馭勢, 意氣風發也;土, 質樸深厚, 且廣且大也。夫書, 技也, 達人進乎道矣。以書全其五者, 上善之屬;病其一者, 偏美為歸;昧于五者, 則書不復為人者為也。”又云:“……清奇古怪, 斯為書之異格。清, 氣格清逸, 風韻超邁是也;奇, 拔俗去媚, 出以奇格是也;古, 法不乖道, 質古意醇是也;怪, 天趣盎然, 心性自在是也。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周永健先生:一個十分普通而又執著的學者與藝術家, 一個令人敬仰卻又親切的良師與益友。
書畫世界2018年0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