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30個“世界讀書日”,中越邊境的麻栗坡縣用瑯瑯書聲勾勒家國情懷。從界碑到口岸,從書屋到火塘,黨政軍警民以“國旗下誦讀理論”“書屋講國防故事”“火塘夜話治理”等形式,讓書香浸潤272公里邊境線。
在天保口岸,黨政軍警民黨員干部將“守土固邊”囑托與“對外開放”使命融入界碑描紅行動。民警楊俊淵說:“每一次丈量界碑,都是對國家安全的承諾。”眾人凝望國旗,以誦讀傳遞理論認同,以行動踐行“拼口岸經濟、筑開放節點”的擔當。
國門書屋內,黨政干部與邊民圍坐分享國防故事、解讀邊境政策。書屋陳列21類書籍,既是邊民的“知識驛站”、游客的納涼處,更成為中越文化交流窗口。天保鎮黨委副書記雷艷麗介紹:“在這里,邊民學技術、少年讀詩詞,警民共話‘富邊美邊’,書香連通了國門內外。”
鐵廠鄉董渡村農家書屋內,駐村干部與群眾共商草果產業。“植被覆蓋率高,林下種植是‘金山銀山’”——粘滿草果香的筆記里,記錄著“綠色發展”規劃與“產業增收”期盼,將“靠邊吃邊”的智慧落于筆端。
抵邊村月亮壩聯防所,巡邏隊員在《巡邊日記》中工整摘抄“習語金句”,以“每周聯合巡邏+政策宣講”帶動群眾參與強邊固防。界碑間的腳印與書頁間的批注,共同書寫“管邊治邊”的邊疆答卷。
石筍村火塘邊,草根宣講員張全友以民法典案例“烹”書香,在春茶氤氳中講透“家和國安”“邊安民富”的道理。火光映著筆記,“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囑托,隨著跳動的火苗,暖進邊民心里。
從界碑到火塘,從理論到實踐,麻栗坡邊境線的讀書聲,是“守邊有我”的誓言,是“口岸擔當”的回響,更是“富邊固邊”的共鳴——這書香與界碑同框的邊疆圖景,正以“文化潤邊”之筆,書寫新時代興邊富民的生動篇章。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麻栗坡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