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圈多年,往來結識諸多書家,徐世東卻格外與眾不同。他豐富的軍旅生涯中,部隊嚴苛的訓練與艱苦的環境,不僅錘煉了他的體魄,更鑄就他堅定不移的心志,為他在書法探索路上注入勇往直前的強大精神動力。他熱愛傳統文化,對傳統書法滿懷熱忱,潛心鉆研經典。其作品滿是深厚文化底蘊,從不盲目跟風、機械拼湊。徐世東的堅守與創新,為傳統書法在現代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寶貴思路,意義非凡。
從傳統中汲取養分
徐世東自幼便與書法結緣,以唐楷為起點,開啟漫長的書法研習之路。數十年來,他堅持每日臨帖,遍覽二王、鐘繇、魏碑等經典之作。孫過庭在《書譜》里講“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徐世東臨摹魏晉唐宋諸大家法帖時,秉持這一態度,為傳承傳統書法藝術筑牢根基。唐楷的嚴謹、魏晉書法的飄逸、鐘繇書風的古樸,都融入他的作品。同時,他鉆研草書,從張旭、懷素處汲取靈感,讓奔放自由的筆觸與規整書風相互融合,在溯源傳統中,不斷豐富自身書法藝術。
▲徐世東書法作品
▲徐世東書法作品
線條中的哲學精妙
徐世東書法作品的線條,蘊含獨特美感與深厚哲學內涵。古人云:“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他筆下線條,中鋒運筆飽滿厚實,盡顯“骨”之挺拔,如“錐畫沙”般力透紙背,呈現沉穩內斂的力量;側鋒運用靈動多變,賦予線條活潑韻律,似“屋漏痕”般自然流暢。這剛柔并濟、陰陽調和的線條,正是中國哲學思想在書法藝術中的生動體現。他對線條的精準把控,源自對經典書法理論的深刻理解與實踐,每一根線條都承載著他對哲學與藝術的獨特領悟。
▲徐世東書法作品
▲徐世東書法作品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創新
徐世東在堅守傳統書法根基的同時,敏銳捕捉現代審美需求,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書當造乎自然。”徐世東創作時,既遵循傳統書法的自然之理,又融入現代創新意識。內容選取上,兼顧古今詩詞、名言警句,既傳承傳統文化精髓,又貼近當代人的精神訴求;形式表現方面,大膽探索新手法,力求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增強作品的現代藝術感染力。他的草書作品與早年楷行書一脈相承,風格連貫且獨具特色,方圓相濟、線條暢達、灑脫自然、形神兼備,完美詮釋傳統書法在現代社會的無限生命力與創新潛力。
▲徐世東書法作品
▲徐世東書法作品
▲徐世東書法作品
人文情懷的表達
徐世東為人和善,其書法作品飽含濃郁的人文情懷。楊雄在《法言·問神》中提到:“言,心聲也;書,心畫也。”他以書法為媒介,抒發對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創作摒棄浮躁功利,滿含敬畏與熱愛,將自身學識、修養、閱歷以及對世界的思考融入筆端。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映照出對生活的熱忱和對美好的向往。觀賞他的作品,觀眾能與之產生強烈情感共鳴,深切感受到人文關懷的溫暖,這正是藝術作品觸動人心的力量所在。
▲徐世東書法作品
▲徐世東書法作品
徐世東的書法藝術,是一場深度的心跡問道之旅。深入刨析其書法,作品中傳統與現代完美交融,下筆既有古人筆意,又貼合當下審美。作品飽含人文關懷,滿是生活感悟。其創作經驗,也為后世書法研究者與創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值得深入探究與學習。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二〇二五年四月
藝術家簡介PROFILE
徐世東,1956年11月生。現為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顧問、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新文藝群體書畫家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企業報道·藝術資本理事會副主席、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高級書法指導師、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名家書畫大展,出版有《中國書畫頂級人物》等6部個人專著;作品入編言實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中國民航出版社等出版發行的38部大型書畫典籍;多幅作品樣品被國家圖書館、軍事博物館等多家權威機構陳列。中國藝術報、企業家日報等一百多家媒體對其作品與業績進行刊載與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