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表示,在關稅談判期間他不會對中國采取“強硬手段”。與此同時,美國政壇內部矛盾也在激化。《華盛頓郵報》消息顯示,近一個月內,克林頓、奧巴馬、拜登三位前總統接連對特朗普政府提出批評。如此情形,在美國政治歷史上極為罕見,也讓當下的美國政壇局勢顯得更為波譎云詭。
奧巴馬于4月3日在漢密爾頓學院發表講話,對特朗普政府要求關閉美國教育部、凍結哈佛大學22.6億美元教育經費撥款等行為表達強烈不滿,斥責這些舉措破壞美國教育生態。4月15日,拜登在芝加哥發表卸任后的首次公開講話,批評特朗普政府削減聯邦機構開支、大規模裁員以及關閉部分機構的行為,認為這對美國社會運轉造成“巨大的損害和破壞”。4月19日,克林頓將俄克拉何馬城災后的團結與當下美國社會分裂對比,暗指特朗普政府的治理導致美國社會走向分裂。
特朗普(資料圖)
三位前總統之所以罕見地同時對特朗普政府開炮,根源在于特朗普上臺后的一系列政策引發諸多負面效應。以關稅政策來說,特朗普在全球范圍內挑起關稅戰,不但未達預期成效,反而致使美國國內物價飛漲。數據顯示,自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實施的關稅措施致使物價水平短期內大幅攀升3%,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每年要承受4900美元的購買力損失,當前美國消費者所面臨的平均關稅稅率已高達28%,刷新自1901年以來的歷史紀錄。物價的大幅上漲,極大增加了民眾的生活成本。舉例而言,一輛原本370美元從中國進口的自行車,若零售商想維持20%的利潤空間,在關稅影響下價格將飆升至608美元,漲幅約達64%。
在商業領域,關稅戰導致美國企業成本大幅增加,經營面臨重重困難。美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在關稅政策沖擊下,美國農民面臨失去主要農作物出口市場的困境。有數據表明,特朗普發起的第一輪貿易戰導致美國農產品出口損失超過270億美元,其中大豆約占71%。制造業同樣損失慘重,僅半導體領域,特朗普新一輪關稅計劃將令美國本土芯片設備制造商每年損失超10億美元。
特朗普(資料圖)
在金融市場方面,特朗普上臺后頻繁揮舞關稅大棒且政策多變,致使美股兩個月內蒸發3萬億美元市值。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后,美股陷入技術性熊市,三大股指連續多日暴跌。同時,關稅戰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和通脹上升的擔憂,投資者拋售美債,4月9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最高漲至4.5%,創下2001年以來單周最高上升幅度,這大幅增加了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和還債成本。
在這種國內經濟壓力劇增的背景下,美國政府在對華態度上出現了明顯轉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2日被爆向投資者承認,眼下中美關稅對峙僵局“難以為繼”,并稱預計“短時間內”將出現緩和態勢。特朗普于當地時間22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表示,在關稅談判期間他不會對中國采取“強硬手段”,并“樂觀”認為能夠“相當迅速地”與中國達成一項協議,“大幅下調”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145%巨額關稅,還稱會以非常友好的態度對待中國。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政府對華口風的突變,主要源于其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持續的關稅戰讓美國自身遭受重創,無論是普通民眾的生活,還是企業的經營發展,亦或是金融市場的穩定,都受到極大沖擊。美國原本企圖通過關稅戰在全球收割利益、打壓中國崛起,卻未料到引發諸多負面連鎖反應。并且,美國聯合盟友對付中國的策略也未能奏效,世界上重要經濟體沒有加入其針對中國的關稅同盟,就連英國財長也表示英國認為與中國切斷聯系是愚蠢的做法。
對于美國政府的這一系列轉變,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雙方關系的走向對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都有著深遠影響。未來,中美在關稅等問題上的談判將如何推進,美國國內政治矛盾又將如何發展,都充滿不確定性,值得持續追蹤與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