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張磊
為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打造“城鄉融合·大區善治”蕭山范例注入新的智慧和力量,持續助力推進“三大攻堅”行動、深化完善“法護營商十八條”,4月22日,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法學會、區法院與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在杭州亞運村共享法庭舉行合作簽約、揭牌及聘任儀式,共同開啟法學教育與司法實務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蕭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鐘華成,杭州市法學會專職副會長梅云霞,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杰,蕭山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屠炳奎,區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趙建芳,以及蕭山區市場監管局、錢江世紀城管委會及屬地街道相關負責人,法律咨詢專家及實務導師代表等50多人參會。
簽約儀式開始,趙建芳常務副院長向到場嘉賓表示誠摯歡迎,他表示三方深化合作具有重要實踐意義,既是資源優勢互補的必然選擇,更是法治人才培養和司法水平提升的創新探索。三方將通過全方位合作發揮聚合效應,共同推進區域法治建設。
隨后,三方簽署合作協議,將整合多方資源優勢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重點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與法治人才培養。
緊接著,蕭山區法院與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實踐基地揭牌,該基地將為學生提供一線實踐機會,同時助力蕭山法院“有度”青年干警成長營建設,推動法學教育扎根實踐。
儀式上,杭州市蕭山區法學會推薦來自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與律師事務所的10名業務骨干擔任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實務導師,涵蓋民商事、刑事、行政等領域。來自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的6名教授、學者受聘為區法學會法律咨詢專家,組團式入駐杭州市亞運村共享法庭,為蕭山知產案件多元化解提供智力支持。通過校地“雙向聘任”機制來實現“學術前沿”與“一線經驗”的無縫對接。
宋杰院長表示,此次活動旨在推動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深度融合,途徑包括建立“研究生實踐基地”、開展課題研究等,既能為司法系統輸送專業人才,又能將基層治理和知識產權審判經驗反哺教學科研,構建良性循環。
鐘華成副主任強調,此次合作通過共建平臺、雙向賦能、協同創新,推動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深度交融、相互促進。他期望各方以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創新、以人才培養夯實法治根基、以成果轉化放大合作效應,打造知識產權保護“蕭山樣板”,助力建設法治、平安、創新蕭山。
本次活動上,杭州市蕭山區法院寧圍法庭和區市場監管局分別介紹在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杭州市蕭山區將不斷探索創新工作聯動機制,形成“學術研究—司法實踐—社會服務”的良性循環,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讓合作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和企業,為蕭山打造“兩個范例”貢獻法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