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訊(記者 劉可欣 李雨心)4月24日,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群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陳星燦點評道:“這一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很多空白,對研究東亞現代人起源演化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價值、重要作用。我個人認為它是一個世界級的發現?!边@是繼稻城皮洛遺址之后,四川又一舊石器遺址成功摘得這項國家級的考古大獎。
濛溪河遺址(濛溪河遺址群第1地點)位置圖與地貌遠景
濛溪河遺址群分布在四川省資陽市、川東丘陵地區、沱江支流濛溪河沿河兩岸。2021年9月,洪水沖垮濛溪河遺址群的第1地點(即濛溪河遺址)所在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業人員踏查發現了這處面臨洪水嚴重威脅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多學科合作團隊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于2022年至2023年進行了搶救性發掘,2024年開展第一次主動發掘及調查工作;并同步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發現極為豐富的舊石器文化遺存,以及大量古環境與年代學等科學信息。
濛溪河出土花椒(上排4圖)與現生種對比
從單一點位的濛溪河遺址,到近百處文化類型相似的遺址點,近一年的主動發掘及調查工作,讓考古工作者加深了對以濛溪河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類型的認識。
部分出土植物種子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濛溪河遺址的年代為距今約8萬-6萬年,遺址群的主體年代為距今10萬-5萬年。此前,在東亞到東南亞極少發現距今10萬-5萬年的遺址和相應的文化遺存,而濛溪河遺址群的出現,則恰好填補了這個時間段的考古證據,成為研究東亞現代人起源演化研究領域的關鍵時間、空間及人類行為、文化的重要依據。同時,遺址群的發現還從某種意義上反駁了“非洲起源說”,證明了人類早期發展的復雜性。
作為現代人起源擴散階段唯一發現有豐富植物遺存的遺址,濛溪河遺址的動植物考古成果矚目。
項目負責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喆軒介紹,經過清理和辨別,除了遺址中發現的動植物種類在不斷增加以外,濛溪河遺址發現的系統用火證據,空間利用的證據,以及帶有刻劃痕跡或穿孔的石塊、動物骨骼、植物果實等,一起描繪出了東亞古人類生存生活的畫面:正因為有了對動植物資源廣泛利用的能力,東亞古人類才能在保證生存的基礎上,展開對周邊世界的探索。濛溪河遺址發現的十余件帶有明確刻劃痕跡的遺存,是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首次集中、系統性出現的象征性行為證據,可以稱得上是東亞古人類探索世界留下的“最原始記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