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
華夏與猶太文明的較量,就是一千四百年前,唐朝與突厥博弈的延續。
千年之前的唐突(唐朝vs突厥)大戰,與今日的中美博弈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突厥和美國,一個是可薩猶太之父,一個是可薩猶太的好大兒,怪不得套路差不多,原來是祖孫啊!
祖孫三代,雖然相隔千年,卻都在“專治各種不服”的中國面前,踢到鐵板!
今天猶太人的主體,是曾經在東歐黑海之濱建國的可薩猶太人的后裔,可薩猶太人的統治者,是中國歷史上的突厥王室阿史那氏。
南北朝時期,北周北齊相互攻伐不止。兩者都傾盡府庫討好突厥,以借兵壓制對手。突厥獲得了“美利堅體驗卡”,左右逢源,大發戰爭財,收錢收到手軟。
隋朝統一后,突厥與隋“攻守之勢異也”。突厥不僅分裂為東西突厥,而且向隋朝稱臣。
好景不長,楊廣-裴矩二人組,正如今日的特馬聯盟(特朗普-馬斯克),追求一種“無盡贏麻”的贏學氛圍,得罪的利益集團太多,因為太想贏所以輸了,把大隋江山搞崩。
突厥則再次獲得“美利堅體驗卡”,扶植各種代理人戰爭,把中原打得一塌糊涂,從而讓自身利益最大化。
李唐依靠天降猛男李世民,迅速統一天下,使得突厥失去了制衡中原的抓手。但是李唐內部,圍繞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形成了新老利益集團的兩黨相爭。
李世民不僅要贏,而且要贏得“合乎周禮”,因此一直逆來順受,隱忍不發,坐等李建成走向瘋狂,最終再來一波極限反殺。
如果說,唐太宗李世民和兵部尚書李靖是華夏贏學的官方代表,分別從宏觀戰略和中觀戰術層,踐行了華夏贏學的理念;
那么《西游記》中的唐僧玄奘的原型,就是華夏贏學的民間代表,從微觀個人層面,身體力行地進行華夏贏學的具體實踐。
唐朝一方面正在為消滅東突厥整軍備戰,實行出入境戒嚴;另一方面,廟堂之上正在圍繞佛教傳播是否有利于江山社稷,進行了多場大論戰。
玄奘的取經之旅,就是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之下展開的。
正是玄奘的取經之旅,導致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在東方再無立足之地,不得不踏上舉族西遷之路;也正是這次慘痛的經歷,使得他們在選擇信仰時特立獨行,皈依了非主流的猶太教,這才誕生了所謂“可薩猶太”!
01 困難重重的啟程之路
公元629年春天,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邊境封鎖之后,唐朝官府突然下令允許居民出入邊境。
理由是長安周邊遭了天災,允許災民投奔異鄉自謀生路。
玄奘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混在災民隊伍中,于公元629年(貞觀三年)4月離開長安,正式踏上西行取經之路。
(北山注:網上資料大多說: 玄奘離開長安的時間是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但根據玄奘親傳弟子慧立所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他離開長安的確切時間應為貞觀三年4月,特此說明)
如果仔細推敲起來,官府下的這道命令相當蹊蹺。
唐朝地方大了去了,長安遭災,可以往國內其他地方去嘛,為啥要讓居民逃往外國呢?
從朝廷官方的角度來看,對于一個農業帝國,人口就是生產力,就是稅金的保證,尤其中原地區經過長期戰亂,人口大減,人口資源更顯得珍貴,更不允許隨便流失到境外。
從民間的角度來看,對于一個農耕民族,西北邊境之外,除了戈壁就是大漠,都是鳥不拉屎的地方。
去了能干啥?吃沙子嗎?
所謂“災民投奔異鄉”一說,根本站不住腳!
根據上一篇的內容可知,唐朝從627年起一直整軍備戰,直到629年底發動滅東突厥之戰。在大戰前的幾個月,突然允許所謂的“災民”出境,最有可能的情況是:
唐軍集結完畢,在兵馬出動之前,需要派遣間諜探馬出關,到突厥那里刺探情報!
如果邊關一直都是戒嚴狀態,草原上突然來了幾個陌生人,一聽還是操著中原口音。這些人是怎么來的?干什么的?傻子也知道這十有八九就是間諜。
混在這些災民當中作掩護,間諜探馬不就不顯眼了?
說白了,玄奘就是混在一群間諜探馬中出了關!
出關之后,玄奘日夜兼程,經過秦州(今甘肅天水),在涼州(今甘肅武威)入城時,又被官府扣下來。
涼州總督李大亮,接到玄奘違禁西行的報告,下令士兵嚴加盤查。于是門官在進城盤查時發現了玄奘,并將其帶到李大亮面前。李大亮當面斥責他一番后,派了一小隊士兵跟著玄奘。
如果玄奘配合,那就好言好語陪著他回長安;
如果玄奘不配合,就押送玄奘返回長安。
李大亮是唐朝功臣之一,后來做到西北道安撫大使,是安西都護府設置前,唐朝西北方向最大的封疆大吏,官至左衛大將軍,太子右衛率,兼工部尚書。
問題來了,為啥唐朝政府允許民眾出境,卻又單獨提防玄奘的出境?
為此還驚動了地方大員?
原因就在上一篇中,玄奘給李世民寫的取經陳情表,引起了李世民對玄奘的重點關注。
當時正是對突厥備戰的敏感時期,玄奘早不出境,晚不出境,偏偏在這個時候出境,還是常人難以想象且既沒法證實也沒法證偽的理由——西天取經?
朝廷為了留住他,甚至許以名寺住持作為誘惑,但玄奘依然不為所動。
更何況玄奘此前有常年的游方經歷,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誰知道他是不是在刺探情報?
種種跡象加在一起,實在是過于反常,很難不把玄奘與間諜的身份聯系起來。
所謂西天取經的說法,恐怕只有虔信的佛教徒才會相信,但李世民可不是。
誰能保證這個奇特的和尚,不是突厥派來的奸細?
西天取經?誰能保證不是杜撰出來的借口?
誰能保證他出境的目的,不是在大唐刺探情報后回返?
02 李世民的秘密諜報網
李世民是什么人?專治各種不服!
他想干什么事,很少有干不成的時候。
沒能阻止玄奘西行,算是其中一件。
前文我們一直強調,李世民是華夏贏學大師,堅持以人民為本,展現了他菩薩心腸的一面;
但是請別忘了,他更有霹靂手段的一面!
李世民是從刀山血海中,真刀真槍殺出來的斗宗強者,經歷過殘酷的戰場搏殺和驚心動魄的宮廷斗爭,如果沒有充分的特務間諜臥底之類的情報工作,怎么可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前文提到,從渭水之盟到東突厥覆滅,頡利可汗身邊安插的唐朝臥底執失思力居功至偉。執失思力只是李世民構建的龐大情報網絡中的一環而已。
沒錯,李世民除了皇帝這個身份,更是唐朝頭號情報大師!
這不僅讓我想起伍豪,我國的開國總理,也是中央特科的創立者,新中國情報事業的開創者。
革命歷程中無數驚心動魄的諜戰風云,均是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出身于KGB的京子,跟他老人家一比,只是弟中弟。
參見:【原創連載】上海灘風云——驚心動魄的中共情報戰(二)
李世民登基之后,創立了三大特務機構:
- 百騎司:主要負責保護皇帝安全,成員各個身手以一當百,武功高強。同時也負責情報收集和暗殺、逮捕等秘密行動。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后,面臨著復雜的政治局勢,尤其是對內部權力斗爭的防范和對地方勢力的控制。為了鞏固皇權,他需要一支忠誠且高效的秘密力量,用于監察百官、收集情報和處理特殊事務,百騎司應運而生。
百騎司的成員,來源于李世民征戰天下時組建的精銳騎兵部隊——玄甲軍,或者戰死的玄甲軍戰士遺孤,以忠心耿耿戰斗力強悍著稱。
李世民登基后,將部分玄甲軍成員改編為百騎司,賦予其新的職能,使其從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轉變為皇帝專屬的秘密情報武裝力量。
玄甲軍
百騎司的主要職能,局限于長安城以及皇帝活動范圍周邊,職責相當于美國特勤局。由于該機構官署設置在長安城麗景門附近,在官方文件中常用“麗景門”代稱,因此機構名稱也被民間訛傳為“麗競門”。
- “六扇門”:這是民間俗稱,并非正式官方名稱。
- 唐代將隋朝的五省六曹制改為三省六部制,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御史臺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
- 貞觀初年,刑部設立專門的偵查機構,專門挑選新銳少年參加,名為“YINGQUAN”(這就是武俠小說中“朝廷YINGQUAN”一詞的由來),去對付隋末起義的殘余勢力以及各地不服約束的豪強。其中不少人是黑白兩道通吃的江湖俠客,被招安后為官府效力。御史臺在唐代以前只有監督權沒有司法權,貞觀年間設置獨立的臺獄,用于偵辦重大和特殊案件。
- 因“三法司”一共有六扇門,因此民間將其稱之為“六扇門”。
- 不良人:創立時間不詳,首次明確記載出現在唐高宗時期,主要負責辦理各種治安刑事案件,有點類似于美國的聯邦調查局FBI。
- 該特務機構因國漫《畫江湖之不良人》變得很有名,相傳由唐初道士袁天罡設立,并親自擔任頭領不良帥,里面都是身懷各種絕技的奇人異士。在這部作品中,相當于三大機構的職能都合并到“不良人”。
玄奘在敏感時期不同尋常的舉動,使他得到了李世民特意關照。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以己度人”的現象,就好像美國攻擊中國新疆的棉花問題,常常拿強制勞動說事。那是因為美國歷史上真的強迫黑奴摘棉花。
李世民自己是諜報大師,當然也會疑心別人對他搞諜報。
敏感時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李世民于是向秘密情報機構下令,監視這位奇怪的游方僧人的一舉一動,禁止他隨意出境。
玄奘在長安兩年的時間里,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特務監視之下。但是兩年來,也沒發現什么異常,因此負責監視的特務,也就慢慢松懈下來。
這一松懈不要緊,人跟丟了!
據地方上的眼線報告,玄奘已經離開長安,但并沒有向東突厥的方向前進,而是一路向西。
好消息是,玄奘應該不是東突厥的間諜。
但是新的問題來了:他會不會是西突厥的間諜呢?
東西突厥雖然分裂了,但一筆寫不出兩個“突厥”,萬一唐朝正在全力對付東突厥的時候,西突厥得到了情報趁虛而入,那將如何應對?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趕緊把玄奘追回來要緊!
于是,李大亮就收到了禁止玄奘西行的政府公文。
能在李世民親自布置的情報監視網中逃脫,證明唐僧玄奘絕非普通人。
反偵察經驗,只是玄奘眾多生存技能中,微不足道的一項。
那么,在歷史中真實的唐僧,其武力水平到底如何呢?
04 深不可測的玄奘法師
在《西游記》中,玄奘的身世是這樣的:
他的父親名叫陳萼(字光蕊),海州人士(今江蘇省連云港)。中了狀元之后,前往洪州(今江西省南昌)上任時,為水賊所劫并與妻子分離。
三個月后,有孕在身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嬰,將其放在一個木盆里,沿著長江飄到金山寺,被法明和尚養育成人,喚做江流兒,十八歲時剃度受戒,法號玄奘。江流兒長大后,上演了一出認親復仇記。
《大圣歸來》中的江流兒
唐僧出家的金山寺,就是《白蛇傳》里,法海所在的那個江蘇鎮江的金山寺。
大威天龍的法海,跟“唵、嘛、呢、叭、哞、吽”的唐僧,這不就夢幻聯動起來了嗎???
這個故事不能說跟事實毫無關聯吧,也基本是驢唇不對馬嘴了。
《西游記》中的唐僧出身的故事,是作者熟悉的地方(海州、洪州),明朝時期社會現實(陳光蕊高中狀元,遠赴異地上任)、中外常用故事橋段(例如小孩放在木盆中漂流,著名的就有猶太先知摩西、羅馬建立者羅慕路斯與雷穆斯,甚至還包括岳飛的民間傳說版本),以及王子復仇故事母題(例如趙氏孤兒,或者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的一個雜糅。
至于收留江流兒的金山寺,其開山祖師確實是一位法號法海的和尚(宰相裴休之子),但是建立時間是在唐宣宗年間(846年-859年),是距離玄奘生活的年代兩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西游記中的玄奘身世,只是突出一個命大,但這并非他自身的能力。歷史上的玄奘,則是名副其實的“斗戰勝佛“,各種生存技能滿點,相當于詹姆士邦德和野外生存大師貝爺的合體,簡直就是天生的間諜圣體!
唐僧玄奘,俗家姓陳名祎,出自赫赫有名的潁川陳氏,三國時期的陳紀,陳諶、陳群均出自潁川陳氏家族。前文中提到的著名衛佛斗士法琳,也是出自潁川陳氏,跟玄奘算是同族。
玄奘祖上歷代均出仕做官,曾祖、高祖官至北魏太守,他本人可以說是官N代。其父親名叫陳慧,才能出眾,曾經官至縣令,但因隋煬帝的荒淫無道,陳慧辭官而去,隱居洛陽附近鄉間、托病不出。
剪裁著父親博覽群書,接受家學教誨,經史子集無一不通,不僅好學聰慧,而且踐行“知行合一”的精神:凡是學問,必求甚解,稍有領悟,立即實行。
玄奘五歲喪母,十歲三哥早夭,父親不久后積勞成疾,撒手人寰。無奈之下,陳祎隨早已出家的二哥來到了東都洛陽凈土寺當了一名童行。抄經禮佛,吃齋誦經,由此進入佛門之中。
玄奘認為,諸子百家的學說,都無法解決天下治亂循環的問題,也許答案就在佛法之中?他很快就把能找到的佛經翻了個遍,也沒有解答心中的疑惑,于是他開始游歷天下,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長途旅行。
他在七年時間內,入巴蜀,游歷荊州、揚州、蘇州,又輾轉南上北下,行游了大半個中國,遍尋高僧大能,但無人能解答他的疑問。
問題來了。
要知道,當時正值隋末大亂,兵禍連年,生靈涂炭。
到處都在打仗,亂兵土匪流寇到處都是,比現在的敘利亞還亂。
玄奘到處晃蕩了七年,怎么保持安然無恙的?
難不成,玄奘真是個深藏不露的絕頂高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