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悉,中國官員在去年12月的中美網絡安全對話中向美方官員暗示,中方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發動了網絡攻擊,并將其歸咎于美對臺灣的支持。特朗普政府高官表示,美方將對中方采取更多的進攻性網絡活動。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林劍回應稱:這篇報道顛倒黑白,是與事實嚴重不符的虛假信息。中方在各種場合都明確向美方表示,中方反對美國利用網絡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美方“以臺制華”注定是徒勞的。
就在中美兩國的關稅戰持續吸引著眾多國家關注的同時,美國方面如今又打出了一張新的牌,選擇了在一個新的方面對歐盟施壓,而拿出中國牌的正是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卡爾。近日,卡爾在接受采訪時強行扯上了中國,他指責歐洲正“夾在”中美之間猶豫不決,實際上卻是逼歐洲在中美之間2選1。他聲稱“中國崛起”是西方共同威脅,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渲染中國威脅論,不過是因為美國也很想清楚,特朗普的種種做法已經讓更多的國家逐漸失去了原本對于美國的信任。
中歐重啟電動汽車談判(資料圖)
據環球網援引英國《鏡報》報道,近日,一些跡象表明,歐盟領導人傾向于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不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結盟。報道稱,在幕后,歐盟領導人越來越渴望刺激貿易,一項旨在解決歐中貿易關系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協議正在進行談判。此前,中歐商務部門同意盡快啟動關于電動汽車的磋商。歐盟委員會于近日透露,歐中已同意重新考慮價格承諾這一方案,以解決長期以來圍繞中國電動汽車的爭端。
自特朗普政府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落地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急忙找上中國,強調“歐洲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市場,有責任支持建立在公平競爭基礎上強有力的改革貿易體系”。在這之前,歐盟曾追隨美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對中國強征關稅,現如今,隨著特朗普“對等關稅”的出現,中歐雙方在電動汽車問題上的貿易爭端也開始有了新的解決辦法。不難看出,正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些錯誤政策讓歐盟與中國的關系走近。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政府所謂的“孤立中國”計劃,似乎高估了美國自己的影響力。對于許多國家而言,中國是離不開的經濟命脈,美方的手段只會將它們推向中國。就拿日本和韓國這倆美國的傳統盟友來說,許多日企和韓企表示,他們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利益,若美國非要二選一,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依賴中國。
當下特朗普宣布暫緩對70多國的關稅政策,也是想集中力量單挑中國,接下來的時間里,其大概率就是要拉攏這些國家,迫使他們在中美之間二選一,最終打造一個“去中國化”,且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系。歐盟雖然在價值觀上傾向于美國,但美方現階段的規劃并不符合歐盟的利益,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存在較大的不可預測性,所以要通過深化和中國的合作,避免自己被捆綁在“反華戰車”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資料圖)
總之,歐盟既想通過中歐合作對沖美國關稅壓力,又受制于價值觀外交和盟友關系,難以完全擺脫對美依賴。此前,歐盟部分國家就試圖通過打“中國牌”來討好美國,但從美國的強硬態度來看,這一策略幾乎失效。歐盟積極尋求與中國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想在維護歐洲經濟利益的同時,以中歐合作增強對美博弈籌碼,并通過多邊合作框架鞏固自身全球影響力。而特朗普一意孤行地“揮舞”關稅大棒,已經引發了多國的不滿和反制,如果他繼續這般“狂妄”下去,那么,對美反制的陣營或會不斷壯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