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清晨,福建晉江安海鎮后林村被陰雨籠罩。
通往村中心廣場的水泥路兩側,密密麻麻停滿了車輛。
從奔馳寶馬到農用三輪車,甚至還有步行趕來的村民。
這場原本計劃容納千人的追思會,最終涌進了三千多人,連廣場外的樹下都站滿了人。
當哀樂聲響起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靈堂中央——身著白色孝衣的許連捷妻子林秀琴,正靜靜地坐在丈夫的紅色棺木前。
雙手交疊放在膝頭,目光始終凝視著棺蓋上的挽聯。
01
靈堂的布置出乎意料地簡樸。
沒有堆砌的鮮花,沒有奢華的裝飾,只有一幅許連捷身著深色西服遺像懸掛在黑色幕布中央,兩側的挽聯似乎在敘述他這一生。
棺木是閩南傳統的朱紅色,在陰沉的天色下顯得格外醒目。
林秀琴坐在離棺木最近的藤椅上,卻始終保持著挺直的脊背,仿佛要用最后的倔強守護丈夫的尊嚴。
人群中不斷傳來抽泣聲。
靈堂外的空地上,20多支樂隊輪流演奏著閩南哀樂。
有穿著紅色綢緞的傳統南音班子,也有身著黑色西裝的現代管弦樂團。
這種“紅白混搭”的送別方式,是許連捷生前特意交代的:“不要搞那些虛頭巴腦的排場。”
02
誰能想到,這位讓整個晉江為之動容的企業家,50年前還在挑著扁擔沿街叫賣雞蛋。
1953年出生的許連捷,13歲輟學養家,從收購雞蛋到開拖拉機拉貨,再到創辦服裝加工廠,一路摸爬滾打。
1985年,他做出了改變命運的決定——花光積蓄買下臺灣二手衛生巾生產線。
“當時整個晉江都笑話我,說賣女人用品能有什么出息。”
許連捷曾在采訪中回憶,為了打開市場,他帶著推銷員在廣東街頭免費派發樣品,甚至在電視劇《八仙過海》插播廣告。
這種“不要臉”的營銷方式,讓“安樂”衛生巾迅速占領全國41%的市場份額。
但真正讓恒安脫胎換骨的,是三次驚心動魄的管理變革。
1998年港股上市時,他力排眾議引入職業經理人,勸退包括親兄弟在內的41名創業元老。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他砸下1000萬美元請美國顧問推行“全周期管理”。
2014年又聯手IBM打造數字化供應鏈。
這些“刮骨療毒”的改革,讓恒安從家族作坊成長為年營收超230億元的行業巨頭。
03
在追思會現場,后林村的村民還表示“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領700元的養老金”,無一不說著他的好。
更讓人動容的是他對陌生人的善意。
2002年,他牽頭成立全國首個縣級慈善總會,首創“一元捐”模式——號召市民每天捐一元錢。
這個聽起來不起眼的倡議,最終募集善款50.27億元,幫助21萬困難群眾。
安踏董事長丁世忠在追思詞中哽咽著說:“連捷哥總說,做慈善要像撒種子,撒到哪里就在哪里開花。”
許連捷的慈善版圖遠不止于此。
他出資1億元設立“恒安自強獎學金”,資助近萬名貧困大學生。
汶川地震時,他不僅捐出1000萬元,還帶著團隊在災區搭建臨時生產線。
疫情期間,恒安24小時不停工生產防疫物資,累計捐贈價值3.2億元的產品。
在他的帶動下,晉江企業家形成了“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以及“愛拼敢贏,回饋桑梓”的慈善傳統。
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回憶,許連捷曾出資2000萬元修復閩南古厝。
邀請兩岸青年研習南音:“他用實業架起兩岸橋梁,用文化凝聚同胞情誼。”
如今,恒安集團總部依然保留著許連捷的辦公室。
泛黃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他對產品的改進建議。
墻上的世界地圖,插滿了恒安海外工廠的小紅旗。
這些細節,無聲訴說著一位企業家對事業的執著。
結尾
許連捷走了,但他留下的不僅僅是商業帝國。
在晉江的街頭巷尾,關于“老許”的故事仍在口口相傳。
這些,才是他留給世界最珍貴的遺產。
正如追思會上懸掛的挽聯所言:“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這位從晉江土地上走出來的企業家,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愛拼才會贏”。
更用行動證明:真正的財富,永遠藏在人心深處。在人心深處。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