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有108位好漢,這其中最受讀者喜歡的就是武松和魯智深,因為這二人不但武藝高強,而且皆是義薄云天,俠肝義膽之輩。
特別是魯智深,魯智深看似是個粗人,實則粗中有細,大智若愚,更是有著一雙慧眼,他是在梁山眾多好漢中,很早就看透宋江真面目的人。
當初魯智深上梁山初見宋江時,就曾說道:“今也聽人說宋公明好,明也聽人說宋公明好,聒得灑家耳朵都快要聾了”,這句話就很有意思。
怎么聽都不像是在夸獎,反而是諷刺意味多一些。包括后來宋江一心想招安時,作為二龍山的帶頭大哥,魯智深直接就是出言反對,武松也是起來應和。
奈何宋江在梁山聲望極大,親信又多,哪怕是武松,也把宋江當成親哥哥看待,魯智深也無可奈何。不過他對招安之事,一直保留著反對意見。
果然梁山在歸順朝廷后,直接就被當成了槍使,先是讓攻打遼國,接著又讓攻打河北田虎,還有淮西王慶,梁山眾好漢被不斷地消耗,不得停歇。
朝廷恨不得梁山全軍覆滅,終于在攻打方臘時,梁山眾好漢損傷慘重,戰死加病死將近70人,就連武松這種一流戰將,都落得個斷臂的下場。
在武松斷臂后,宋江將他安置在了一座寺廟內,就不予理會了。至于方臘,原著中是被魯智深擒下的,智真長老就曾為魯智深作了四句偈語: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里面就提到,魯智深將來會捉到方臘,魯智深在擒拿下方臘后,才得知好兄弟武松斷了臂,頓時心灰意冷,選擇了留在寺廟,不愿回去。
宋江在得知后,就跑來寺廟請求魯智深一起回去東京,共同享受榮華富貴。擒賊莫過于擒王,功高莫過于救駕,魯智深可是這一戰的首功。
要是魯智深不回去的話,對朝廷那邊說不過去,這也就是為何,宋江親自過來請他回去的原因。然而魯智深回了一句話,卻氣得宋江久久無言。
聽到宋江說回去一起享受榮華富貴,魯智深拒絕道:都不要了,要多也無用,能得個囫圇尸首,便是強了。魯智深說的話,可謂是字字帶刺,如刀一般誅人心。
這就跟他第一次見宋江時,說的話都帶著諷刺的意思。全都不要了,要那么多錢財富貴有什么用?兄弟死的死,殘的殘,我能身體完整就滿足了。
這不就是看到好兄弟武松的下場,魯智深在指責宋江嗎?潛在意思就是,當初我們就反對招安,你為了功名利祿,一意孤行,不管弟兄們的死活。
這不就是你想要的嗎?宋江也是聰明人,自然聽懂了話里的意思,臉色一下就黑了下來,十分的不開心。原文這么說的:宋江聽罷,默上心來,各不喜歡。
默上心來,可不是沉默的意思,這里表達的是,內心非常的生氣。這也正常,被這種言語扎心,宋江自然生氣,雙方屬于都不開心,各自看不順眼。
本來看到梁山眾兄弟的下場,魯智深就不開心,宋江還用榮華富貴利誘他回到朝廷,這把魯智深當成什么人了?這才是魯智深言語尖銳的原因。
宋江看實在勸不動魯智深,只能自己離開了。在宋江走后不久,一天夜里,魯智深突然聽到雷鳴戰鼓的聲音,還以為有人打過來了,他拿起武器就要作戰。
寺中僧人告訴他,這是錢塘江的潮水在發作,是潮信并非是有人攻來,魯智深聽到這番解釋,又想到了師父智真長老最后兩句偈語: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于是他悟了,作偈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了金繩,這里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語罷,魯智深就坐化圓寂了。
魯智深一生至情至性,大智若愚,他最終一朝頓悟修成了正果。宋江則是回到朝廷后,終于夢寐以求做了大官,可惜好景不長,他就被高俅的毒酒害死了。
宋江明知是毒酒,卻沒有拒絕喝了下去就是不愿抗旨。他和林沖是一種人,都是深受儒化的教育,忠君愛國,是大宋堅實的擁躉,輕生死而重名節。
宋江寧死也不愿背負反賊之名,所以在死之前,還把李逵故意喊來,騙他也喝下了慢性毒酒。宋江很怕在自己死后,李逵會為他復仇,這樣就毀了他好不容易所得來的名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