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吉祥物脈脈如何從提名時無人在意的「方案E」躍升為寄生在各大日本知名IP之上的逆天邪神。
作者 | 郭儀(長沙)
4月13日,2025大阪世博會正式開園,1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開園首日涌進14萬名游客,那么,「2025年的大阪世博會上,什么樣的景點會吸引千禧一代?」
不得不提被部分日本和國內網友戲稱為「邪神」的官方吉祥物脈脈。
「邪神」氣質來源于其一圈紅色大眼圍繞一灘藍色不明物體的形象設計,略帶克蘇魯和微恐性質,2022年,脈脈形象官宣之初,就在全網嘲中帶領大阪世博會成功黑紅出圈,以酷似病毒的樣子在全網病毒式傳播。
誰都想不到,三年后的今天,會有不少人為它一擲千金。日前,一款高達165萬日元(約合83820人民幣)的脈脈吉祥物漆器手辦,僅在世博會現場和獨家代理中川政七商店線上抽簽限量發售,中簽者需憑世博會門票前往大阪現場提貨。據了解,目前,脈脈的漆器手辦在日本二手交易平臺的「代購預約」服務的溢價幅度高達300%-500%。
通過IP聯名、偶像合作、城市宣傳等,大阪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脈脈無孔不入,全世界網民的meme梗圖里,脈脈獨據一席。大眾看丑東西越久,反而越順眼。最終,脈脈從提名時無人在意的「方案E」躍升為寄生在各大日本知名IP之上的逆天邪神,將世博會的熱度不斷推向高潮。
首先,互聯網代替線下展會成為人們看世界的主要窗口,世博會本身已無法引起大眾興趣,而吉祥物脈脈站在傳統日本「ゆるキャラ」(悠閑吉祥物)對立面,視覺上拋棄了無攻擊性、萌趣可愛的經典元素,讓習慣了萌物的人們直呼「陰間」,天然具備爭議屬性,以反差迅速引起集中討論,為世博會持續帶來關注度。
其次,脈脈奇異的形象為接二連三的各角度二創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由于其千奇百怪的形象和日本妖怪相似,日本網友甚至將脈脈「神格化」,形成「脈脈大人」(Myaku-Myaku Sama)宇宙。然而,這種民間造神的流行趨勢卻從未在東京奧運會上出現過,因此,曾有日本網友評論道:「即使是奧運級別的比賽,也不會在看到LOGO的時候立刻反應出具體是哪一屆,但是這次世博會的設計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一眼就能想起 。」
再者,和熊本熊等為了挽救當地經濟、宣傳當地特產而設計的吉祥物不同,身為世博會的吉祥物,脈脈誕生在全球文化語境之下。
因此,在選拔和評委的過程中,世博會組委會凝結了日本文娛和設計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如建筑師安藤忠雄、設計師原研哉、漫畫家荒木飛呂彥、電影導演河瀨直美等;官方宣推上,可謂傾全日本之力,政治合作、潮流偶像、城市基建的資源堆砌;后續的IP聯名中,世博會著重與最能代表日本文化輸出的玩偶、游戲、動漫領域合作,走出了一條「寄生式」IP運營之路。
甚至于,形成了一種節會與吉祥物之間微妙的、相互捆綁又相互獨立的關系。社媒上,有關世博會的帖子里,通常會提到脈脈,而脈脈的相關帖子里,卻不一定會有世博會的身影,從「吉祥物是節會情感投影」的情感邏輯,演變成吉祥物以更為獨立的IP形象而存在。
亞文化線上造神
2022年7月18日晚,距離大阪關西世博會開幕1000天的「1000 Days togo」活動在東京和大阪同時舉行,官宣吉祥物「脈脈(Myaku-Myaku)」,有人痛罵世博會眼瞎,有人被戳中審美而狂喜,有人努力尋找脈脈的可愛之處,說服自己接受現實。
眾多討論中尤為特殊的,是日本網友迅速為脈脈賦予了「神格」,稱其為「脈脈大人」(Myaku-Myaku sama),快速形成了亞文化粉絲圈層。
據日媒報道,成蹊大學文學系數字媒體教授伊藤正明在 Twitter 上搜索 7 月 18 日的消息時,意外地看到許多發給「脈脈大人」的帖子。「從那時起,帶有敬語的帖子似乎成為了常態,當我從 9 月下旬開始搜索一個月內的 Twitter 帖子時,我發現包含『Myaku-Mayku』一詞的所有帖子中約有 70% 都伴隨著『大人(sama)』」。
一方面,脈脈的核心設計元素直接呼應了日本妖怪文化中的經典意象。江戶時代《百鬼夜行繪卷》中,下雨天才會出現在窗戶、地板和房頂上的妖怪目目連(Mokumokuren),其本體就是眼睛——脈脈也運用了大量的眼睛元素。
《百鬼夜行繪卷》目目連
另一方面,日本的妖怪文化是許多知名動漫的素材來源,也為脈脈的初代粉絲群體奠定了文化內核基礎和良好的審美接受度。日本漫畫和動漫中,《鬼太郎》中眼球老爹以眼球擬人化,該角色還聯名了眼藥水品牌;《龍珠》《火影忍者》《鬼滅之刃》等知名動漫中,粉絲們通常還會將某位角色稱為「大人」。
文化圈層的基礎上,脈脈形象的核心元素貼合著日本的審美DNA。
佐賀大學教授Leo Anzai分析,美式卡通形象以米老鼠為代表,特點是嘴角微微上揚,并通過鼻子來展示角色的心理變化,而日本更喜歡聚焦眼睛。比如,HelloKitty沒有嘴巴,上世紀70年代手冢治蟲的連載漫畫《三眼神童》中,主角寫樂保介擁有三只眼睛。
將角色敘事濃縮于瞳孔,已經成為一種日本獨有的審美慣性,而脈脈的眼球陣列無疑遵循了這種慣性。「我認為許多 30 到 50 歲左右、看過手冢治蟲、藤子不二雄等人漫畫的人都會毫無抵抗地接受脈脈。」
于是,脈脈被賦予「大人」后綴,通過民間造神而迎來風評的變化,似乎可以看作一種文化語境之下的自然結果。
2022年7月,脈脈官宣不久后,Leo Anzai從嫌棄到認為「也許脈脈實際上很可愛」,并在Twitter上搜索到了幾個和他一樣發生了類似心態變化的網友。
線上造神打開了網友們對脈脈的接受度,而2023年初,脈脈從線上虛擬形象變成實體角色后,在眾多線下宣發和聯名IP加持下,網友們逐漸開始關注脈脈的實體周邊和線下生活近況,官方和IP帶領下,審美開始變遷,接受「丑萌」,愛上「丑萌」。
從圍觀到參與世博敘事
2023年2月,脈脈正式走入現實,成為大阪形象大使;4月,世博會正式推出第一批脈脈官方周邊,共24種,涵蓋毛絨玩具、T恤、徽章、手提袋等,在大阪的地鐵、百貨附近28個地點銷售;2023年下半年,脈脈四處上電視,在官方的宣傳造勢下,真正成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城市符號。
文娛政治方面,脈脈去朝日電視臺錄制新聞節目《Good!Morning》,和眾多偶像團體一起表演,與大阪市代表團一同訪問澳大利亞,還出席了在巖手縣盛岡市舉行的知事會議;城市基建方面,2023年11月,日本鐵路公司(Japan Railways)上線脈脈主題新干線列車,日本航空執飛「JAL脈脈JET」主題飛機,列車和飛機的運行及執飛時間都將持續至世博會閉幕后。
傾全國之力的全方位轟炸宣傳下,大眾逐漸從「圍觀」到「參與」世博敘事。
首先,網友們自發產出系列同人二創,讓它更有梗。有人將脈脈和鯛魚燒、大阪元素結合,畫了可愛的卡通形象;有人拿著甜甜圈,給脈脈在線「滴血認親」;由于脈脈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同為藍色,還有網友將它倆畫在了一起,并給它們分別配上了上海話和關西語,更讓脈脈喜提「變異海寶」的外號。
如世博會logo評委安藤忠雄所說,脈脈「具有大阪快樂幽默的屬性。」大眾印象中,關西大阪自帶搞笑幽默感,小紅書上,網友對日本政客和脈脈發出一句黑色幽默冷笑話,又貢獻出新的笑點。
其次,炒cp、「調戲」政客等越來越生活化的傳播,為吉祥物帶來反差感。2024年5月,脈脈和同樣丑陋的世博會捷克展館吉祥物RENE官宣cp,趁著2025年4月1日愚人節,脈脈趁機放出和德國館吉祥物結婚的假消息,引起網友們棒打鴛鴦,甚至回顧它和意大利館吉祥物的前任關系;2025年2月,石破茂被突然發聲問候的脈脈嚇了一跳,事件登上新聞后,大眾不再單純吐槽脈脈的形象,也關注到了它的互動性,4月,石破茂再次和脈脈互親密互動,又一次登上新聞。
和船梨精、Chiitan等以獨特性格出圈的吉祥物們不同,脈脈的突圍之路不在于其性格設定,而是基于形象對于二創周邊的高自由度,也基于日本所擁有的各類成熟豐富的IP——世博會不用從0到1新造一個熱門明星,只要將脈脈寄生在成熟IP之上,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熱度直接破圈。
在聯動周邊的設計中,脈脈的元素通常以頭套形式出現,也是大阪觀光局同款,萬物皆可套,可以套在寵物的腦袋上,也可以套在公仔上,甚至可以套在自己頭上。
2024年10月,大阪世博會官方商店與熊本熊、三麗鷗、壞壞喵將軍等人氣角色合作推出限定聯名商品,并在全日本7家三麗鷗直營店上市售價5280日元(約合268元)的店內限定三麗鷗x脈脈聯名公仔,還有娃娃吊飾、鑰匙圈、文具、襪子等,售價均在30元至178元左右。
此外,不少脈脈粉絲將周邊買回家后,還為它量身打造了場景化的定格照片。小紅書上,網友將脈脈和奧特曼擺在一起,讓脈脈成為了奧特曼劇集中那個入侵平靜村莊的怪獸;推特上一位模型場景作家Suekichi還抓住脈脈屁股上長眼睛的奇怪萌點,為它和模型小人拍攝了兼具幽默故事性和互動感的四宮格照片。
一夜之間,Hello Kitty、庫洛米、小丑魚、Chiikawa等各種熱門IP全都帶上了脈脈的頭套。
在日本Harbs大丸梅田店,一位三麗鷗粉絲拍下了三麗鷗x脈脈的展臺,戲稱脈脈「強制寄生,每個大型商場最顯眼處必有它的專門柜臺。」
《怪物獵人》則在世博會開幕后發售脈脈配色的奇怪龍擺件、變身為脈脈的火龍玩偶和小甜點;而熊本熊也將作為大阪世博會的特別應援員,持續和脈脈進行互動。
被各種聯名周邊影響而愛屋及烏,網友們開始代購脈脈周邊,或者拜托在日本的朋友幫忙下單,或者在社媒上尋找官網包郵拼單搭子,評論區里,買到周邊的人隨手曬出repo圖,又引起新一輪的種草,原先被嫌棄的脈脈,就這樣成了曬單的社交貨幣。
脈脈會是下一個太陽之塔?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恰逢日本昭和時代一百年,而昭和時代中,舉辦了最受人矚目的全球節會之一1970大阪世博會。時隔56年,兩屆大阪世博會走過了相似的路徑:日本舉辦了奧運會之后,世博會隨之而來;兩屆世博會的吉祥物太陽之塔和脈脈的誕生之初,都因為「丑」而引起爭議,最后通過實物展示,獲得風評好轉。
1970 年,太陽之塔的爭議通過報紙與電視發酵,游客來到世博會現場,親眼參觀太陽之塔后,最終被它先鋒的造型所吸引,世博會結束后,太陽之塔的雕塑被民眾請愿保留,至今已成為大阪的重要標志和著名景點,游客付費才能參觀,已經擁有了持續的經濟效益。
某種程度上,是1970世博會讓大眾接受了太陽之塔。但是,2025年,互聯網早已第一時間傳播新鮮事物,因此,世博會展示先進技術的唯一性和獨特性不再,大眾不再為了看一款最先進的技術而專門前往日本。據日媒報道,截至2025年3月,世博會門票銷售總額還不到目標總額的一半,其中,企業買家貢獻了 82% 的銷售額,與此同時,園內負面消息頻出,貴價門票、貴價園內食物等都讓游客們望而卻步,調查顯示,僅有25.6%的日本人對大阪世博會「感興趣」。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脈脈周邊的節節攀升、一度斷貨,2023年4月,官方商城上架脈脈周邊后,立即被搶購一空。
和1970世博會所處的時代相比,大眾購買節會吉祥物的情感邏輯已經發生轉變,想光靠吉祥物吸引游客來現場,已經行不通了。
以往,周邊通常作為節會的附加物存在,游客們為了獨一份的紀念價值而購買。看到這個周邊,他們就能回憶起那個匯聚了全球最先進工業和潮流文化的時刻,為了買到周邊,他們還必須去節會現場。
現在,隨著電商的發展,粉絲在家里就能收到心儀的周邊,而脈脈和各大熱門游戲、動漫不斷聯名的同時,也在不斷強調其作為一個IP形象的獨立性,吉祥物和全球性節會之間不再是緊密捆綁的關系,而是相互獨立,相互帶貨。
可能十年之后,大眾不記得世博會上展出了什么,但還是會記得脈脈和它所代表的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