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你還敢開嗎?4月23日,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分享一段馬斯克對自動駕駛底層邏輯的觀點。馬斯克在視頻中表示,即便道路標線完全畫錯,即便有UFO降落在路中間,汽車也不能撞上,并且要繼續做正確的事。
“所以真正重要的,汽車自動駕駛的首要指令就是不能撞車,這絕對優先于一切”。 不管標線怎么畫,道路怎么修,關鍵在于在安全舒適地把你送到目的地的同時,將碰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時時處處把安全掛在嘴邊,而不是冰箱沙發這些虛頭巴腦的配飾。這才是真正負責任的企業。
不碰撞是第一要義!馬斯克把自動駕駛的底層邏輯說得任何人都能懂,這就是顛覆安全邏輯背后的技術革命與行業的拷問。
馬斯克將“零碰撞”定義為自動駕駛第一性原理,本質是以絕對安全優先級重構AI決策體系,其背后隱藏三重邏輯:
技術路徑顛覆。特斯拉摒棄“人類駕駛規則模仿”,轉向“物理世界實時建模”。即使標線錯誤或突發障礙,系統依賴8攝像頭+AI向量空間實時構建3D路況,以物理學中的距離、速度、動量規律作為自駕的最重要考量因素,而非交通符號為決策依據,確保車輛自主規劃安全路徑。
倫理困境簡化。傳統自動駕駛面臨“電車難題”爭議,特斯拉以“碰撞概率歸零”為硬指標,倒逼算法無限逼近100%風險規避。
2023年FSD Beta行駛數據表明,每百萬英里碰撞率0.31次(人類駕駛為2.1次),但極端場景下或導致過度保守(如頻繁剎停),需平衡通行效率。
行業標準重定義。Waymo、華為等廠商依賴高精地圖與規則預設,而特斯拉方案適配全球路況,但依賴超算Dojo與100億英里級訓練數據。
若實現馬斯克目標,將顛覆ADAS分級邏輯,推動L3責任認定從“人機共擔”轉向“系統全責”。
爭議焦點。絕對安全是否抑制技術創新?當99.99%避撞與0.01%極端風險沖突時依靠冗余算力與傳感器的激光雷達是否不可或缺?
馬斯克的“第一性暴力破解”正引發全球車企技術路線的終極抉擇。
陶琳說,正如馬斯克所言,特斯拉智能輔助駕駛的追求只有一個:無論路上發生什么,特斯拉不發生碰撞。
這也是我們堅持視覺架構+端到端神經網絡這一技術路線的原因。在所有技術路徑的選擇里,保護每個人的安全一定是最優先的考量。
余承東最近一再強調自動駕駛技術激光雷達才是目前最靠譜的方案,但是,特斯拉在去年就拋棄激光雷達改用純視覺了,你是信余承東還是馬斯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