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輩人常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夏天一熱小孩子們就愛往水邊跑,可危險也跟著來了,4 月 19 號那天,廣東汕頭倆男孩溺水沒了的視頻在網上瘋傳,好多網友刷到后都心里難受。
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監控畫面曝光后,大家發現倆孩子出事時,河邊路過不少行人,卻沒一個人上去救,網友都說“不是不想救,是真不敢救”,這到底咋回事呢?
六分鐘無人援手
4 月 19 號,廣東汕頭潮南區一個普普通通的春日下午,倆十歲左右的小男孩騎著自行車到河邊玩,一個穿綠 T 恤,一個穿白短袖,手里還提著個紅色塑料袋,看那樣子像是打算撈點小魚回去。
雖然河邊有柵欄,大家看著應該沒什么大問題,但誰能知道水底下暗藏著的危險?
水草纏繞、隱秘的暗坑,根本是肉眼看不見的潛在殺手,監控記錄下了接下來讓人心碎的六分鐘,穿綠衣服的男孩忽然掉進了河里,開始拼命地在水中撲騰。
穿白衣服的男孩一看同伴不對勁,啥也沒想就直接跳進了水里,想把人拉上來,可兩個孩子都不會游泳,在水中掙扎了一陣子,根本沒有任何人能幫他們。
幾秒鐘后,河水泛起了輕微的漣漪,兩個孩子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水面下,水面恢復了平靜,仿佛什么也沒有發生。
這一幕看得人心里特別難受,孩子們在水里大聲呼救,然而岸邊有十多個路人從頭到尾經過——有騎電動車的,有帶著孩子的,有幾個看著體格還不錯的成年人。
可這些人一個個仿佛對溺水的孩子選擇裝作看不見,有的人匆匆一瞥就走了,有的則停下來看了幾秒鐘,但最后還是選擇離開。
最讓人難受的是,兩個騎電動車的大人明明聽到了孩子們的呼救,甚至看見了他們在水中拼命掙扎,但這些人居然只是減慢了車速,停下來往水里看了一眼,結果還是騎著車走了,什么都沒做。
令人震驚的是,連報警電話都沒人打,即使孩子們已經明顯在水里無法自救,旁邊有這么多成年人,卻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就在這樣的冷漠中,兩個孩子最終在水中絕望地沉了下去。
“以為在玩水”?真正原因
事后街道工作人員說這是意外,路人可能誤以為他們只是在玩水,而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溺水和玩水能一樣嗎?
孩子在水里拼命掙扎、喊救命,那和在水里打鬧嬉戲能分得清楚嗎?
監控視頻里看得清清楚楚:路人走到岸邊,停下來往水里看了老半天,眼神一直盯著掙扎的孩子,腳在地上來回蹭了好幾下,明顯在猶豫要不要管,最后還是搖搖頭走了,這說明他們心里肯定知道可能有危險。
既然知道有可能出事,為什么還是選擇不管呢?
把路人不救人的原因歸為 “以為在玩水”,這理由太牽強了吧?
當視頻被傳到網上后,網友們紛紛炸鍋了:“太冷血了!”
“看到救命不管,良心不會痛嗎?”
雖說很多人指責路人冷漠,但也有人辯解稱:現在做好事要面臨的麻煩太多了,萬一救錯人還被訛上,誰敢輕易出手?
這話聽起來讓人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它確實反映了我們社會中的現實,的確,近年來確實有不少因救人而被誣陷的案例,比如有人好心救了人,結果反被偷錢包。
有學生想救落水同學,結果家屬非說是他 “推人下水”,鬧到法院要求賠償,還有 “扶老人被訛” 的事兒,全國都傳遍了,好多人親眼看見老人摔倒都不敢扶,就怕被反咬一口。
這些事件就像一塊塊警告牌,讓大家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救人”,而是“自己會不會倒霉”。
現在回頭看這起悲劇,“見死不救”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道德問題,它背后涉及到更復雜的社會現實和法律保障。
一方面,“救人太貴”讓很多人心生畏懼,沒有完善的法律保障機制,救了人可能反而要賠錢、打官司,甚至把自己的命搭進去,許多人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也成為不少人選擇袖手旁觀的原因。
另一方面,溺水時孩子的掙扎可能不像電影里那樣大喊大叫,而是靜悄悄的無聲求救,這樣的掙扎很容易被誤判成“在玩水”。
尤其是當路人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沒有停下來仔細觀察,導致真正的危險被忽略,人們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錯誤判斷。
咱們沒法讓逝去的孩子復活,但能從這事兒里吸取教訓:以后得多教大家急救知識,完善法律保障,讓好心人救人時不用怕被訛、不用怕擔風險。
只有這樣,下次再遇到需要幫忙的情況,大家才敢伸出援手,而不是冷眼旁觀,畢竟生命只有一次,社會多點溫暖和善意,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