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第四次十字軍之前,先來講講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之后的事情。理查一世和薩拉丁達成合約后,乘船返回歐洲,然而在海上遭遇暴風雨,不幸流落到了奧地利境內。
因為東征期間,理查命人拔下了插在阿卡城頭的奧地利軍旗,讓奧地利公爵一直懷恨在心,所以奧地利公爵就將理查逮捕,隨后轉交給了他的領主——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
英國方面不得不付出大量贖金贖回他們的國王,理查釋放后很快平定了他的兄弟約翰的叛亂,隨即對幕后主使法王腓力二世發動進攻。
然而在攻打一個小城堡時,一向身先士卒的理查被流矢擊中,不久后便感染去世,中世紀最驚才絕艷的騎士國王就此落幕,他也再無法履行和薩拉丁5年后再戰的約定了。
在理查一世去世的前一年,號稱史上最強硬的教皇英諾森三世戴上了教皇的冠冕。英諾森在位期間,迫使英國、丹麥、葡萄牙等國俯首稱臣,使教皇的權力真正凌駕于世俗君主之上。教皇成為歐洲的太上皇。
英諾森三世并不滿足于此,仍然不遺余力擴大天主教的勢力,所以他剛一上任,就著手準備新一輪的十字軍東征。
然而此時西歐局勢和第三次十字軍時已經大有不同。此時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還是個少年,根本掌控不了國內局勢,更不用說東征了。
英國國王是英國歷史上最糟糕的國王失地王約翰,和其父兄相比,簡直判若云泥。他在同法王腓力二世的斗爭中,不斷丟城失地,最后因為在國內征收稅賦,引得英格蘭國內發生了諸侯叛亂,導致英國著名《大憲章》的簽署。國內亂作一團,英國自然也無力出兵。不過這都是后話了,發生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之后。然而當時約翰王忙于和腓力二世斗爭騰不出來卻是事實。
唯一有能力的是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然而腓力二世一向對東征興趣寥寥,與之相比他對壓服國內不服從的諸侯,收復被英王占據的領地更感興趣。
英法德三個大國要么沒能力要么沒興趣東征,英諾森三世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各國的諸侯。最后以香檳伯爵蒂博、布盧瓦伯爵路易和佛蘭德斯伯爵鮑德溫為首的法國諸侯響應教皇的號召組織起了第四次十字軍。
十字軍雖然形成了,但是走哪條路線,進攻目標選在哪出現了分歧。最后經過商議決定,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采用海路行進,進攻目標不是圣地而是埃及的首都開羅。因為埃及是穆斯林的大本營,攻打埃及可以切斷穆斯林的補給,同時迫使圣地的穆斯林軍隊回防。
然而攻打埃及,就需要渡過地中海,這就需要一支龐大的艦隊,而這正是當時北歐國家所欠缺的,所以他們決定請求當時歐洲海軍最強盛的威尼斯共和國提供戰船支援。
當時統治威尼斯的是著名的瞎子總督丹德羅,面對十字軍使節的請求,他當即答應提供戰船,但同時提出威尼斯不僅僅扮演運輸大隊的角色,而是要和十字軍共同作戰,同時要獲得十字軍占領土地的一半作為報酬,法國諸侯欣然應允。
根據雙方的約定,諸侯一方會出動3.5萬名士兵和4500匹戰馬,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為此威尼斯需要建造400艘大型平底船,最后雙方約定在1202年6月從威尼斯出發。
盡管威尼斯是當時海上霸主,然而如此龐大的艦隊在短時間內完成仍需要威尼斯舉全國之力。這項約定剛達成不久,十字軍主要發起人之一的香檳伯爵就去世了,這給還未出征的十字軍蒙上了一層陰影。
盡管如此,十字軍還是如期出發了,但是他們并沒有像之前約定的那樣到威尼斯會合。很多人直接去了圣地,或者前往意大利南部和穆斯林海盜作戰,這導致到達威尼斯的十字軍總數一萬人左右,這只有約定數量的三分之一。
威尼斯卻是按照約定的數量建造的戰船,為了彌補造船的成本,威尼斯人只好提高每位十字軍戰士的運費,使得十字軍還沒有出發就面臨費用短缺的問題——如果不支付約定的費用,威尼斯艦隊就拒絕出行。
最后,威尼斯總督丹德羅為十字軍指了一條“明路”,如果十字軍幫助威尼斯人攻打扎拉城,那么威尼斯就會向十字軍提供盡可能長的貸款。
扎拉是威尼斯對外貿易路線上的一個重要樞紐站,但由于匈牙利的煽動,扎拉爆發反對威尼斯人的運動,使得威尼斯面臨航線被切斷的風險,所以威尼斯一直想重新奪取這座城市。
十字軍陷入了兩難,因為扎拉城中的居民都是基督徒,而十字軍組建的目的就是為了消滅異教徒,維護基督徒兄弟的利益,如此同室操戈肯定和初衷相悖,而且可能面臨教皇的絕罰。但如果不聽從威尼斯的建議,那么十字軍只能無所作為地停靠在威尼斯望洋興嘆。
權衡利弊之后,十字軍答應了丹德羅的建議,400艘戰船載著十字軍和威尼斯人的聯合大軍向著扎拉城進發。
1202年11月,艦隊抵達扎拉城下,在十字軍的猛烈進攻下,扎拉城僅堅持了5天就宣告投降,十字軍初戰告捷,但他們的敵人并不是異教徒。
英諾森三世聽聞十字軍攻打扎拉的消息后震怒不已,立即將所有十字軍將士開除出教籍。法國諸侯得知后立即派遣使節告知事情原委,教皇畢竟對十字軍還有所依仗,就解除了對十字軍的絕罰。
在扎拉休整期間,一個不速之客的來訪改變了第四次十字軍的命運。這個不速之客名為阿萊克修斯,他是前拜占庭皇帝伊薩克二世的兒子。
伊薩克的弟弟阿萊克修斯三世起兵反叛廢黜了伊薩克二世,阿萊克修斯投奔他的姐夫神圣羅馬皇帝亨利六世。在亨利六世的建議下,阿萊克修斯前來尋求十字軍的幫助,請求十字軍幫助他攻打篡位而來的拜占庭皇帝,幫助他和父親復位。
雖然拜占庭信奉東正教,而非正統天主教,但讓十字軍去攻打拜占庭仍然有違十字軍的初衷。更何況他們剛打完扎拉城,如果再去打另一個基督教國家,那么教皇肯定還會給出更嚴厲的懲罰。
可能知道十字軍的顧慮,阿萊克修斯開出了讓十字軍難以拒絕的條件:事成后,拜占庭帝國將為十字軍提供20萬馬克巨額報酬,并派遣士兵加入十字軍,最重要的是恢復拜占庭天主教的信仰。
聽完這個條件后,十字軍再無顧慮,爽快答應了拜占庭王子的條件。自從1054年東西方教會分裂后,歷任教皇都以合并東方教會為人生最大目標,如果這個宏愿在十字軍手中完成,那么他們不但不會被絕罰,反而會被羅馬教會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于是乎,在剛攻下一座基督教城市之后,本來應該攻打異教徒的十字軍又攻向了另一個基督教國家——拜占庭。
1203年,十字軍和威尼斯的艦隊達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威尼斯人多從事海上貿易,眼界開闊,而來自西歐的十字軍卻被君士坦丁堡高大堅固的城墻深深地震撼到了,他們懷疑僅靠這點兵力是否能攻下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城。
威尼斯總督丹德羅打消了十字軍的顧慮,威尼斯熟悉地中海每一處包括君士坦丁堡的地形,在威尼斯人的引導下,十字軍對君士坦丁堡發動了進攻。
盡管阿拉伯人、斯拉夫人、保加爾人等先后在君士坦丁堡城下折戟沉沙,悻悻而歸,然而此時的拜占庭已非昔日可比,已經淪為了一個任周圍強敵隨意蹂躪的二流小國。
尤其此時十字軍隊伍里還有一個流亡皇子,所以君士坦丁堡城內也出現了所謂的帶路黨,就這樣在外攻內應的雙重夾擊之下,在1204年4月,這座建城800多年固若金湯的君士坦丁堡第一次淪陷在了十字軍的手中。
十字軍攻下君士坦丁堡后,發現拜占庭皇帝將皇宮中的財寶搜刮一空,逃往他處。
阿萊克修斯皇子將他的父親——前皇帝伊薩克二世釋放出來,將其重新扶上了帝國皇帝的寶座,而他本人也被加冕為共治皇帝,稱阿萊克修斯四世。
然而此時阿萊克修斯卻陷入了窘境,因為他發現以此時的情況根本無法兌現對十字軍的承諾。
阿萊克修斯對城中軍民瘋狂征收新稅,甚至開始搜刮教會財產,但仍無法全部兌現諾言。
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對此極為不滿,開始在城中大肆劫掠,使得十字軍和君士坦丁堡市民的矛盾開始激化。
阿萊克修斯夾在十字軍和市民中間毫無作為,不久后君士坦丁堡城內再度發生政變,伊薩克二世再度被推翻,而阿萊克修斯四世則被憤怒的人群殺死。新皇帝阿萊克修斯五世拒絕支付十字軍剩下的報酬。十字軍遂開始再度攻打君士坦丁堡。
由于克服了對君士坦丁堡城墻的恐懼,且擁有了上一次攻城的經驗。十字軍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再度攻下君士坦丁堡。
為了報復拜占庭的背叛,十字軍攻入城后,縱兵三日,大肆劫掠,這座“眾城的女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劫難。
高舉圣戰旗幟的十字軍將士以及隨行的神父全都卸下偽裝,化身為暴匪和強盜,在城內縱情發泄自己的欲望,殺人、放火、搶劫、偷盜、強奸,種種暴行在城中每一處上演。他們甚至公然在圣索菲亞大教堂的圣壇上凌辱了還未來得及逃走的修女們。
而君士坦丁堡幾個世紀積累下來的財富自然成為這些暴徒競相搶奪的目標,來自地中海各地的奇珍異寶、金銀器物、藝術品、圖書文稿都被十字軍掠奪一空。據目擊者記載,這場掠奪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搶劫之殘暴、洗劫之徹底、贓物之豐富是絕無僅有的,甚至穆斯林搶劫耶路撒冷與之相比也要大為遜色。
這些贓物被十字軍運回各自在西歐的領地,使得本來文化貧瘠的西歐一躍成為藝術品云集的圣地,至今法國仍然是拜占庭文物的主要收藏地。而威尼斯同樣收獲頗豐,如今屹立在威尼斯圣馬可教堂門口的四匹銅馬就是當時從君士坦丁堡競技場掠奪而來。
不過對贓物的瓜分只是次要的,如何處理占領君士坦丁堡之后的領土和權力分配才是十字軍的頭等大事。十字軍決定不再扶持另外的拜占庭皇帝,而是取而代之建立一個十字軍的國家,這樣一來一個叫“拉丁帝國”的新國家建立。
然而誰來做皇帝又成了一個新問題。一開始威尼斯總督丹德羅的呼聲最高,但是丹德羅拒而不受。后來人們又推舉十字軍的總指揮蒙費拉特侯爵為皇帝,但是丹德羅認為蒙費拉特侯爵聲望已經夠高了,如果再當選為皇帝,有可能威脅到未來威尼斯在地中海的利益。
在威尼斯人的影響下,佛蘭德斯伯爵鮑德溫當選為拉丁帝國的皇帝,稱鮑德溫一世。
然而受益最大的還是威尼斯人,新皇帝名義上統治著拜占庭帝國5/8的土地,但大部分都贈給了各級的諸侯。而剩下的3/8的土地則歸威尼斯所有。通過這次十字軍的占領,威尼斯人取得了在地中海東岸的控制權,使其在隨后半個世紀時間里占據了同另一個商業對手熱那亞的優勢地位。
隨著分贓的結束以及拉丁帝國的建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也宣告結束。這一次十字軍是歷次東征中最特殊的一次,自始至終這支十字軍都未對異教徒動過一兵一卒,卻接連攻占了扎拉和拜占庭兩個基督教的政權。教皇英諾森三世雖然對攻打扎拉很憤怒,卻并未對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做出任何懲罰甚至是指責,算是對這一同室操戈行為的默許。
由此可見,十字軍已經失去了前幾次東征的純潔性,已經淪為了后來人們常說以掠奪財物和土地為目的的侵略戰爭。而4年之后,在英諾森的號召下,一場針對法國南部阿爾比派的十字軍行動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