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了最新一期的《無限超越班3》了嗎?
劉濤一人戰勝12個許仙,什么牛鬼蛇神都有,能把人笑死。
這哪是考驗學員,簡直是在考驗劉濤。
但最令我印象深的,還是張丹峰在面試環節的爭議。
面對鏡頭,他鄭重強調自己與洪欣感情穩定。
澄清過往爭議“都是謠言”,甚至喊話導演:“我是低風險演員,隨時能進組。”
我不禁想,當一個人需要反復證明自己的清白,那個曾靠“好男人”形象躋身一線的張丹峰,真
的是想證明自己,還是不甘心被流量拋棄?亦或是陷入無戲可拍的焦慮?
01
在《無限超越班3》的面試環節,
張丹峰直言,過去因為一些謠言,導致自己近幾年都沒有戲可拍。
面對他的問題,吳鎮宇單刀直入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為什么這些問題會出現在你身上?
為什么你的經紀人沒有給你“擦屁股”呢?
吳鎮宇的言下之意是,其他的演員也會遇到這些問題,怎么就沒有影響演繹事業,偏偏你就沒戲可拍呢?
他反問張丹峰,這種事一般不是有經紀人來“擦屁股”嗎?為什么你的經紀人沒有?
就說殺人不用刀的還得是我們吳鎮宇老師。
為了避免尷尬,李誠儒神補刀,給他制造麻煩的正是他的經紀人。
劉濤直接發問,如果監制們看上了你的演技,但是擔心你會出問題,你怎么來說服呢?
張丹峰調整了一下,鄭重地對著鏡頭表示,自己和妻子洪欣的感情很好。
過去都是自媒體的謠言,自己不是高危演員,懇請大家多多關注他。
這波操作,確實有點讓人看不懂。
當年,不是他親口說的“不過了”嗎?洪欣那三條“我和張丹峰不再是夫妻關系”的微博,如今還在她的微博上躺著。
這難道也是自媒體造謠的?
說到底,還是演技不夠硬,才會被遺忘。
強行洗白,觀眾并不買賬。
02
2004年,洪欣與張丹峰在因戲結緣。
當時,洪欣還沒完全從與莫少聰的情感糾葛中走出,身心受到傷害的她,獨自帶著兒子莫鎬濂來內地闖蕩。
因為未婚生子,洪欣在香港的事業停擺。
但在很多人心中,她依舊是明艷動人的女神。
比她小10歲的張丹峰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
在拍戲的日子里,張丹峰的體貼和細心,讓洪欣慢慢走出了情傷,漸漸地,便發展成了戀人關系。
讓洪欣欣慰的是,張丹峰不僅對自己體貼入微,而且對兒子特別上心,就像一個父親一樣帶著孩子玩。
洪欣知道張丹峰剛畢業沒多久,沒有多少錢,所以很少去吃貴的餐廳,也幾乎不再他面前提及好姐妹會收到什么禮物。
張丹峰承諾,等到自己出人頭地,一定會讓她過上好日子。
盡管沒錢,但是張丹峰對洪欣的兒子卻非常舍得花錢,只要孩子想要的,都會去盡最大努力滿足。
2009年,洪欣終于放下一切顧慮,不顧好姐妹蔡少芬的勸阻,在香港四季酒店與張丹峰舉行結婚儀式。
在接受《魯豫有約》采訪的時候,兩人公開秀恩愛,洪欣毫不吝嗇大贊張丹峰。
在洪欣與莫少聰的糾紛中,張丹峰曾高調表態“我是她的避風港”。
2014年,洪欣冒著43歲高齡為其生下一個女兒。
如果不是后來的緋聞,張丹峰依舊是“好丈夫,好父親”的人設。
03
2015年,《花千骨》爆紅,張丹峰的“東方彧卿”成為國民男配。
他頻繁上綜藝強化“寵妻”形象,在《爸爸去哪兒》中與女兒互動自然,被贊“國民好爸爸”。
洪欣的微博評論區一度變成他的“人設宣傳欄”。
粉絲留言:“看洪欣姐的幸福,就知道張丹峰多靠譜!”
這直接助推他片酬從單集5萬飆升至30萬,主演劇集《致青春》收視率破2%。
某資深經紀人向媒體透露:“那時品牌方點名要‘張丹峰式暖男’,他的代言費比同期演員高20%。”
從母嬰產品到家居廣告,他的形象與“家庭”“責任”深度綁定,卻也為日后埋下隱患。
2018年,張丹峰被曝與經紀人畢瀅存在親密互動,兩人深夜同房,細心的網友扒出兩人有很多同款飾品和情侶服。
張丹峰和畢瀅第一時間出來否認,主打一個咬死不認。
作為妻子的洪欣力挺老公,并發文“清者自清”,還拿畢瀅工作能力來打掩護。
面對輿論,張丹峰和經紀人絲毫不避嫌,還配拍到兩人在酒店共處一夜的。
隨著曝料越來越多,洪欣只能沉默,并隨后書刪除了夫妻恩愛動態。
這件事最后以張丹峰單方面宣布畢瀅已經辭職而結束。
夫妻二人也沒有傳出離婚消息。
2023年,洪欣突然在微博連發三條消息,宣布與張丹峰“不再是夫妻關系。“”
張丹峰隨后發文“對,不過了”作為回應。
畢瀅隨后也發文,“你倆吵歸吵,能不能不要帶上我。”
吃瓜群眾一頭霧水。
幾天后,兩人紛紛為自己的沖動而道歉,稱“只是為生活瑣事而爭吵”,并否認離婚。
不僅沒離,還合體直播帶貨。
被網友戲稱:“離婚復婚無縫連接”。
《新京報》評為“2023年最尷尬公關案例”。
結尾:
在《無限超越班3》中,張丹峰反復強調“外界謠言”,但洪欣2022年的離婚聲明至今未被撤回。
正如作家六六所言:“當一個人需要每天自證清白,恰恰證明他早就不清白了。”
娛樂圈真真假假難以分辨,觀眾早已習慣。
張丹峰如今在綜藝里的卑微與焦灼,恰似一面照妖鏡——照見了娛樂圈人設經濟的脆弱本質。
更值得深思的是,我們是否也在模糊一個邊界:演員的業務能力,是否必須與私德捆綁?
或許,張丹峰已經后悔。
他后悔沒守住本心,后悔把婚姻變成生意。
但比他的后悔更值得警惕的,是大眾對“人設”的病態迷戀。
——我們追捧完美丈夫,又熱衷于摧毀他們。
我們渴望純粹的表演,卻又用放大鏡審判演員的人生。
張丹峰后悔了,只可惜,他的后悔來得有點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