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習近平總書記在楊浦濱江播撒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一次又一次“人民建”耕種的努力中深入人心,在一篇又一篇“為人民”謀求的幸福中開花結果。
4月23日上午,楊浦區“人民好聲音 城市軟實力”人民建議征集對話會在熱烈的氛圍中拉開帷幕,社會各界代表齊聚一堂,為區域城市更新、建設規劃、社區治理等問題建言獻策,共同勾勒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
從“金點子”到“金果子”的蛻變之路
活動伊始,虞潯、戴平、林迎燕和高萍四位金牌征集員分享了參與人民建議征集的心得與故事。
華東政法大學陽光與法治信訪工作研究中心主任虞潯在分享交流時談到,“作為高校教授,我參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最大的體會就是要深刻認識到開展人民建議征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出前瞻性、全局性、可操作性,努力適應經濟發展和楊浦區情對人民建議征集的客觀需要。”
“只要我們做好服務,做到群眾心坎里,他們一定會被我們打動。”在殷行街道長期從事基層治理工作的戴平分享了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以及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經歷。從為外賣員繪制“騎手友好地圖”,到設立落地騎手驛站,從打造一座騎手友好社區,到推廣建設騎手友好城區,騎手友好的概念已經從殷行的社區拓展至楊浦整個城區,新就業群體在楊浦得到了特別的關懷和鼓勵,也更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治理,讓楊浦不一YOUNG!
“廣大人民群眾就是建議的源泉,建議主題必須來源于群眾,來源于生活。”作為信訪工作人員的林迎燕從一開始的一知半解,到通過區人民建議征集辦開展的一系列業務培訓、參觀學習和觀看微講壇直播等途徑,慢慢學習和掌握了人民建議的基本概念和征集、撰寫建議的要領,據悉,她提出的建議還入選了2024年度上海市優秀人民建議匯編。
“這種看得見的參與感,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提出的每一條建議,都可能成為改善城市生活的重要一步。”高萍激動地說。作為一名普通市民,她有機會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為水上運動的規范、推廣出謀劃策,自己的建議不僅被重視,更得到了落地,這讓她覺得真實且有意義。
共議“頂流島”藍圖、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在主題征集環節,市民代表與職能部門負責人展開“面對面”對話,圍繞 “以復興之勢,議內陸‘頂流島’發展”“以人民之需,謀美好生活新篇章” 兩大議題碰撞智慧火花。
“‘熊貓飯堂’能開進復興島嗎?”“落地一個量子科技科普館怎么樣?”“島上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吧!”“能請來設計高手們給復興島來個‘量身定制’嗎?”“島上交通能再便捷些嘛?”……作為上海濱江開發的“核爆點”,復興島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
區規劃資源局對這些建議給予積極回應,表示將承載科創和文體活動功能,持續優化商業、餐飲等配套設施布局,同時開展環島藍綠空間提升方案征集,強化交通基礎設施研究,引入高品質文旅商體展活動,并深挖工業遺存建筑潛力,為復興島的發展注入多元活力,打造具有獨特魅力和無限可能的未來之城。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眾感受最直接的“生活單元”。當大家談到社區治理痛點問題時,與會代表們結合實際,圍繞電梯安全、門衛服務、業委會規范等議題建言獻策。
區房管局認真聽取各方建議,回應稱將持續強化黨建引領,推動小區“三駕馬車”協同運行,實施“軟硬”雙輪驅動,推進老舊小區美麗家園建設,把好業委會人選關,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努力破解老舊小區物業治理難題,讓社區成為居民溫暖的港灣。
從“關鍵小事”到“幸福大事”
作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楊浦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現代化,通過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深化實施廣泛征集人民群眾“金點子”、助力轉化城區治理“金鑰匙”、不斷結出惠民利民“金果子”的“三金工程”。自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啟動以來,已累計征集人民建議16576條,其中1989條轉化落地成為立法建議、公共服務政策、民生實事項目。
這場對話會不僅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民心的凝聚,為楊浦擘畫出一幅“人民城市”的幸福圖景。正如活動主持人在最后談到,“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人民共建、人民共享,人民建議征集工作一定能為‘人民城市新實踐,創新發展再出發,振作楊浦‘一股勁’’三篇大文章,形成更大力度的民意保障,讓楊浦成為更有溫度、更具魅力的人民城市最佳實踐地。”
來源:上海楊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