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一經推出迅速走紅,成為最難買的文創冰箱貼之一,這款冰箱貼的原型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位于先農壇內,而天宮藻井就位于先農壇太歲殿中,有“最美藻井”之稱,也被網友稱為“天花板中的天花板”。
天宮藻井冰箱貼之所以火爆,除了文創本身做工精美,還在于它的原型——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帶給游客的震撼。
這處藻井最早是北京隆福寺的建筑構件,1976年受地震影響,隆福寺嚴重損毀,藻井也被拆成了散件。后來,這些散件被運到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保存。經過長達5年的修復,才基本恢復了它的原始面貌。
整個藻井僅靠四根直徑10厘米的楠木吊柱承載,卻歷經五次地震未損分毫。2015年結構力學模擬顯示,其六層斗拱形成獨特的“懸鏈線結構”,將屋頂壓力轉化為水平推力,這種超前力學思維比歐洲同類研究早三百年。更絕的是,每層斗拱榫卯留有0.3毫米伸縮縫,使木構能隨濕度變化自主調節應力。
藻井底層暗藏48個共鳴銅甕,考古聲學實驗證明,當特定頻率的誦經聲傳入,銅甕會產生共振,使聲壓級提升12分貝。井壁的青綠彩畫中摻入夜光螺鈿粉末,在燭光下會浮現出《法華經》經文投影——這種將建筑物理與宗教體驗結合的技藝,堪稱明代版的“沉浸式空間設計”。
在藻井第二層的瓊樓閣宇中,可見頭戴蓮花冠的玉皇大帝(道教)、手結法印的毗盧遮那佛(佛教)與手持笏板的孔子(儒教)共處同一空間。這種打破宗教界限的雕刻,印證了明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也揭示了統治者構建意識形態共同體的政治智慧。
藻井最上層為直徑1.8米的渾天儀式星圖,以金絲楠木雕刻三垣二十八宿。紫微垣中央的北極星位置鑲有磁石,與北斗七星的鐵質勺柄形成“天地感應”。這種設計暗合《周髀算經》“北極之下,天地之中”的理念,當香火煙氣升騰時,磁勺竟能微微轉動,實現“觀天象于廟堂”的奇觀。站在藻井下方抬頭仰望,“四大天王”托起中心圓井,星圖與藻井渾然一體,整座藻井方中有圓,圓中含方,展現著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那些在木紋中流淌的星圖密碼、在榫卯間博弈的物理法則、在彩畫里交融的信仰之光,最終都凝結為冰箱貼上的小小圖騰,在日常煙火中完成著無聲傳承。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陳品
編輯/陳品
排版/王靜
微信號|bqttfk
微信號|bqyip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