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且以青春赴山海 激情永駐桃花源一一寄語共青團桃源縣第十七次代表大會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團歌嘹亮,青春飛揚。
今天,常德市委常委、桃源縣委書記黃偉雄率四大家主要領導,出席共青團桃源縣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我肅立在主席臺,白襯衫上的出席證,被早晨八九鐘的太陽鍍上金邊。
30年光陰,逝者如斯夫,恍若昨日。望著臺下翻涌的青春浪潮,竟生出隔世之感。
那是1995年的春天,27歲的我,誠惶誠恐主持了共青團桃源縣第十一次代表大會開幕式。話筒上的余音還在繚繞,當年的團縣委書記龔美愛卻早已光榮退休,而我和朱建華兩位副書記也跑步進入退休倒計時……
1995年的金秋十月,和風挾著花絮掠過縣委大院,縣委書記胡宗清的辦公室里飄著大葉茶香。“你們要成為桃源青年的榜樣,要為桃源發展增光添彩,要時刻聽從黨的召喚!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胡書記親切接見我們,并代表組織宣布:團縣委書記龔美愛調任太平橋鄉黨委書記!喜降重任,三個年輕人滾燙著忐忑。團縣委從此成為驛站,短暫喜相逢又變成長久傷別離。
無畏的青春開始與黃土較勁。褪去文化衫,換上解放鞋,自行車鈴鐺驚起稻田里的白鷺。催繳公糧的曬谷場上“痞話”連篇,混同于普通老百姓。逢年過節在“釘子戶”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醉翁之意不在酒。牽豬趕羊拆房之后夜訪計劃生育對象,揣著紅糖敲開柴門陪不是。自掏腰包買小雞小鴨,買柑桔苧麻苗送給農戶,“官逼民富”奔小康……
最難忘的是1996年7月鐵船堰搶險,龔美愛書記巾幗不讓須眉,帶著太平橋鄉200多名農民兄弟,蹚過齊膝深的濁流馳援險段。她把背上的沙袋拋向管涌處,美麗的弧形驚呆了許多資深的鄉鎮黨委書記:“這娘們的肩膀比老子還硬。” 當“兩桃現象”成為新華社頭條,我終于讀懂讀了縣委書記一年前與我們三人座談的話外音。
歲月在算盤珠的噼啪聲中沉淀。三提五統的賬本漸被惠農補貼的存折取代,鄉下泥墻教室變成縣城窗明幾凈的校舍。而當年若隱若現的電燈泡,早已化作政務大廳里晝夜不熄的顯示屏。
此刻會場的掌聲驟然響起,驚醒了我穿越30年的思緒。臺下年青人胸前跳動的團徽連成星河,仿佛就是第十一屆團代會的春風里,我們那一群青澀的、充滿活力的嫩頭青。
青年代表在討論“中部鞋都、智顯之城”與“十項提升工程、五個現代強縣”的宏偉藍圖,那神采飛揚的模樣,恰似當年朱建華副書記揣著油印文件,募集希望工程捐款,眼睛里跳動的火光。
青春四射的會場,團旗在迎風飄揚。30年前,我們勇敢扛起共青團縣委的大旗。30年后,年青一代驕傲擎起時代的火炬。共青團不是某個年齡段的標簽,而是永遠向黃土地彎下腰去的姿態。青春不是一段年華,而是植根在歲月長河里茁壯成長的信念。
我們不能逆時而行,但可以順意而動。當人機交互的代碼在黃膠鞋踩過的桃源沃土上生長,我們終于理解:用生命點燃未來,是讓更多的桃源兒女挺直青春的脊梁!
江志暉
2025.4.23于桃源
來源:指尖新聞
作者:江志暉
編輯:邱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