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涌現許多謀士猛將,他們步步為營,為自己的主公瞻前馬后。
他們妙計頻出、戰績驚人,讓這場爭斗的過程變得愈發精彩。但還有一部分人,他們是傳奇的存在,卻因為某些原因并未交手。
就拿張遼與趙云來說,一個是曹魏猛將,一個是不敗戰神,他們若是比拼起來,結果如何呢?
張遼實力如何,關羽有話說
既然張遼與趙云沒有實際交過戰,那就以關羽為基點,來判斷一下張遼與趙云到底誰厲害。
張遼最初是董卓的手下,后來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被殺死之后,他便率領軍隊投靠了呂布。
隨后他便跟隨呂布東奔西跑,也跟曹操的大軍對上。來到兗州之后,當地的陳宮等人投靠呂布,讓呂布的隊伍進一步壯大。
當時曹操的手下名將輩出,但始終打不過手持方天畫戟的呂布。
曹操的軍隊一退再退,呂布眼見著能占據更多的領土,誰曾想內部出現了問題。
曹操趁勢發動進攻,呂布不得不帶領剩余的隊伍逃離,最后來到了徐州。
此時劉備的軍隊就在徐州,決定暗中給呂布使絆子,將其金錢物資搜刮一空。呂布頓時大怒,讓張遼等人去阻攔“此賊”。
當看到對手是誰時,張遼其實是糾結的,因為他曾與關羽把酒言歡,二人互為知己。
如今他們各為其主,只能硬著頭皮上。
而這一戰似乎就是張遼與關羽的唯一一戰,而最后的結局是劉備戰敗。
那這就意味著關羽輸了嗎?其實張遼旁邊還有一位大將,他就是高順。二人通力合作,才將劉備等人打敗。
也是在這之后,關羽曾對張遼的實力進行評價,表示張遼的武力不在自己之下。關羽不經常夸人,一旦夸人,想必那個人十分出色。
這里暫且表示張遼與關羽二人勢均力敵,但若是說起后面的戰斗,就會出現一個疑問,那就是關羽真的打不過張遼嗎?
關羽可是一代戰神,過五關斬六將,甚至斬顏良文丑。多少曹魏猛將死在關羽的刀下,那為何比張郃、許褚略輸一籌的張遼卻與關羽打成平手?
有人猜測,關羽可能是放水了,因為關羽心中第一準則就是忠義,面對自己曾經的兄弟,他根本不愿動真格的。
還有就是關羽只顧著保護劉備,所以并沒有將全部精力放在對戰上,這才讓張遼鉆了空子。
但其實真正的史書記載上,在關羽對張遼的評價中,其實還有一句話,主要意思就是實在不愿與之為敵,很有可能就表明關羽的實力在張遼之上。
畢竟張遼在投奔曹操,面對張郃的時候,連戰三四十回合便處于弱勢。
若不是曹操派遣了援軍,張遼很可能就陷入危險境地。可見,張遼單打獨斗的能力有些低。
此后,在出戰的時候,張遼的身旁都會有一個幫手,這樣才能助其脫困。
而面對張遼未曾打敗的對手,趙云卻將其成功擊敗,這難道還說明不了問題?
若是論起趙云的戰績,那必然都是“一夫當關”的盛大場景……
趙云實力,毋庸置疑
還是先拿關羽做對比,同為五虎將的二人,趙云與關羽究竟誰才是五虎將第一?
先來說說二人的戰績,關羽溫酒斬華雄,曹操陣營前怒斬顏良文丑,而后鎮守荊州,在襄樊殺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大地,徹底揚名。
尤其是襄樊之戰,令江東袁紹都不敢與之對抗,只能暫避鋒芒,另尋方法。
這么說來,除了大意失荊州這個污點之外,關羽的能力還是十分強的。
但若是跟趙云比起來,似乎可就不夠看了。因為趙云的名場面都是群攻,而不是單打獨斗。
就比如長坂坡救阿斗,他孤身一人沖進曹軍陣營,又奮力殺出,身上沾滿了曹魏士兵的鮮血,最后成功離開。
就連曹操都被趙云這種孤注一擲的勇氣所折服,起了招攬之心。
可惜的是,趙云一心為劉備,跟隨其攻下益州,進攻漢中。
當時曹操親率軍隊來到漢中,黃忠奉命截斷曹魏的糧食,結果卻被曹軍纏住。趙云當機立斷,帶領幾十人前去營救,卻被對方的十幾萬大軍包圍。
若是換成普通人,看到這樣的場景心中很有可能崩潰了,而趙云卻臨危不亂,開始尋找包圍圈的薄弱點,一次試探便斬殺幾人。
所幸最后成功退到圍柵之中,通過一頓猛如虎的操作,將十幾萬大軍成功嚇退。
在此戰中,趙云對上徐晃、張郃、文聘幾人,絲毫不落下風,這足以證明他單挑多的能力十分出眾。
就連關羽都比不上趙云,即便是單打獨斗的時候,關羽還出現被刺傷的情況。而在水淹七軍的時候,關羽也是靠著天時地利人和將龐德擒住。
而趙云只有一桿槍、一匹馬,就多次成功在曹軍的包圍中突圍出來。
轉過頭來看關羽,若是他有這樣的能力,也不至于在麥城的時候,被東吳大將纏得脫不了身,最后身死道消。
所以,對于關羽來說,趙云是頂尖戰力的存在。
關羽曾說“久隨吾兄,即吾弟也”,關羽愿意與趙云以兄弟相稱,一部分愿意是看重他的忠義,而另一部分就是對他實力的認可。
史書中曾對關羽有很多描述,有一條就是關羽看重武將,對文人不太友好。但能夠與關羽稱兄道弟的也不過是拜把子的張飛、曹操這一類人。
而趙云沒有深厚背景,也沒有劉備的推舉,卻讓關羽承認,可見其能力突出。
若是將張遼、關羽、趙云三者的戰力總結對比,很有可能就是趙云的戰力高于關羽,再者就是高于張遼。
反過來說,若是趙云與張遼交手,在三十回合內,便能分出勝負,此戰必然是趙云勝利。畢竟二人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但也正是應了那句“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趙云擔負起了蜀國的重擔,為蜀漢鞠躬盡瘁,那張遼又是怎樣的結局?
身后留名
趙云雖強,但一直被劉備忽視。直到劉備臨終時,他也并未交代給趙云任何事情。
隨后趙云便跟隨諸葛亮一起北伐,帶領軍隊來到祁山一帶。本來進攻無比順利,結果因為街亭的失守,讓張郃的隊伍從后方跟了上來。
趙云率軍攔截,成功燒毀棧道,阻攔了曹軍的進攻。而這次北伐也失敗了。
而這個時候趙云已經六十多歲了,能夠有如此反應,不愧是戰神級別的。但因為常年操勞,北伐失敗之后不久,趙云便去世了。一代戰神就此落幕。
而這個時候張遼比趙云先一步去世了。雖然他比不上趙云的戰力,但在曹魏這里,他已經算是一代名將了。
而在東吳這邊,張遼很有可能就是戰神般的存在,因為不管是合肥之戰,還是東吳的多次反叛,張遼始終參與其中,還多次出征孫權,令江東百姓聞風喪膽。
二人都是身后留名,不過,趙云后期一直聽從諸葛亮的指揮,好像并未發揮太大的作用,畢竟諸葛軍師一直想用的是那些年輕的將領。
只不過,到最后蜀漢的定海神針依舊是趙云。
而曹魏這邊,張遼始終得朝廷重視,最后被封官加爵,其后人也可承襲。
這么一對比,好似趙云的結局比張遼的差一點。
不過,二人各為其主,想必早已預料到自己的結局。但說起趙云的后半生,著實還是有些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