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
近日,由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人文學院歷史教授羅伯特·普爾撰寫,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嫦娥一號、三號有效載荷總指揮吳季領銜翻譯并作序推薦的著作《地出:人類初次看見完整地球》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獻禮即將到來的第十個中國航天日。
1968年12月,美國阿波羅8號飛船宇航員第一次從月球軌道拍攝下了地球升起的照片,這幅后來被命名為“地出”(Earthrise)的標志性照片,風靡全球。普爾從歷史學家的角度深入探究了這幅照片背后的歷史及其誕生之后所帶來的對地球、對人類自身產生的全新領悟。該著作被認為是“新航空航天史”領域的關鍵著作之一,此次出版是其在中文世界的首次亮相,作者不僅進行了全面修訂,還特別撰寫了中文版序言。
4月20日,譯林出版社攜手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辦了主題為“38萬公里外的宇宙回眸”的《地出》新書分享會。吳季出席本次活動并作主題發言《關于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后的思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所長、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張柏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著名科普專家焦維新,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秘書長孫麗琳等嘉賓一同參與新書分享。
太空時代開啟前,人類對地球的認知被陸地與海洋割裂成碎片化的版圖,但當地球在太空緩緩升起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圖騰愈發深入人心,促使人們放下對立和紛爭,并終于意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人類直到離開了地球家園,來到太空之中,才完全意識到自身的處境和存在的意義。”吳季指出,太空探索給人類帶來過三次啟示。第一次啟示是在近地軌道,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并圍繞地球飛行一圈。加加林目睹了太空視角下的地球,驚嘆于地球的美麗。第二次啟示是人類第一次目睹地球升起的經典場景:1968年,阿波羅8號第一次離開近地軌道,飛向月球,并進入繞月軌道。飛船上的宇航員弗蘭克·博爾曼、詹姆斯·洛弗爾和比爾·安德斯成為了首批目睹月球背面的人類。當第四次從月球背面飛出時,他們看到了地球升起的壯觀景象。他們沒有想過,他們是為登月而來,卻“發現了地球”。于是,他們在38萬公里外拍下了人類首次從月球視角拍攝的“地出”。第三次啟示是系外行星的發現,自從1995年確認第一顆系外行星,我們認識到人類在這個宇宙中不再孤獨。
《地出:人類初次看見完整地球》正是圍繞這第二次太空啟示展開,從“地出”這一經典場景切入,展開了對人類發現地球歷史的討論。
張柏春認為,在這張揭示地球的浪漫和脆弱的“地出”照片面前,人類是一個命運的共同體,要學會和平、文明地發展和相處?!拔矣X得當人們看到地球很渺小的時候,才應該徹底承認自身是非常渺小和脆弱的?!?/p>
焦維新表示,短期內人類無法找到比地球更適合生存的棲息地,即使在未來,火星移民有可能實現,按目前的星際運載能力,移民計劃也不一定能惠及大多數民眾,我們目前還是應該把目光聚焦在地球的環境保護上。
“我們生存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卻是那么特殊。在黑暗的太空之中,地球凸顯著自己的蔚藍色,上面飄浮著潔白的云層,生機盎然?!眳羌菊f,“在太空中,如果恰好太陽在背后升起,你可以看到一個非常薄的金屬鈉層,從而深刻體會到地球的脆弱和美好。”
“地出”這張照片是一個出發點,正是從它開始,人類開始更深入地思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第一個地球日的發起者——太空愛好者約翰·麥康奈爾正是受到了“地出”的深刻影響。據他回憶,“當1969年地球的第一張照片出現在《生活》雜志上時,我以一種深刻而感性的方式獲得了對行星地球的新知?!?/p>
距離人類第一次登月,已經過去了50多年,其間人類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如今,我們正處在太空科技高速發展的階段。2030年前,中國也將實現自己的載人登月。在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地出》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吳季看來,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五十年來‘地出’照片及其影響給人類帶來的變化”,當我們的航天員登上月球,并再次回望地球時,“地球家園將具體呈現為人類命運的共同體,中國人的聲音將再次喚醒人類對和平、共榮和責任的意識”。張柏春認為,這本書促成的人類對地球的認知和哲學思考“仍在繼續,并具有更深刻的現實意義”。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偉仁表示:“閱讀本書,不僅可以重溫那一段(人類發現地出的)歷史,還可以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上思考我們的責任?!?/p>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