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網紅被封殺就涼涼了!
一般情況,對靠互聯網吃飯的人來說,賬號被封不但是發不了聲,再要通過網絡賺到錢,那更簡直是不可能。
但一個靠"黑"自己家鄉起家的“黑子”,被幾個平臺一起封殺后,人家“黑”家鄉 go on,并且“黑”的更歡,黑的地方和范圍也更廣!
而且,人家賣貨更賣得霸道——賣出去的東西一概不退,愛咋滴咋滴!
就這,一開播就能吸引千人以上的“信眾”,而人家的收入更是嗖嗖地往上升,目前已日入十萬+,今年還要干到20億!
我就問你,這是不是挺魔幻?
01 被封殺后,反而"更紅了"?
魔幻的主角,對他熟悉的人估計已經猜出來了,對,就是湯姆張,一個爆火的網紅,一個頗有爭議的網紅。
今年3月,他因為一系列爭議言論,主賬號被幾個主要平臺永久封禁。按理說,這下該涼了吧?
結果呢?人家不但收入不降反升,更放出豪言:2025年實現20個小目標!
我們不禁想問:這封號到底是懲罰還是變相推廣呢?
這讓我想起前幾年那個被各大平臺封殺的財經大V,轉戰小平臺后,粉絲不減反增,身價翻了一番。
看來,在信息高度流通的今天,簡單的封堵,效果有可能適得其反。
02 "黑子經濟學"背后的玄機
那么,這位連官媒都批判,稱其為“山東黑子”的網紅,是如何屹立不倒,甚至越來越紅了呢?
了解到他們的操作手法以后,說實話,我有點震驚:
賬號矩陣
據知情人士透露,湯姆張主號被封后,立馬有幾十個"影子號"頂上來。
這些賬號似乎早就埋伏好,時刻等待著承接主號流失的粉絲。
這一招,不就是軍事上的"分布式作戰"嗎?一旦主指揮部被摧毀,分散的作戰單元依然可以繼續戰斗。
不得不說,這設計,何等精妙!
內容工業化
一場直播后,把其中的爭議言論剪成高燃的短視頻,通過100多個授權賬號分發,瞬間將一個話題引爆。
這哪是什么簡單的像湯姆張所說,直播就是吹吹牛,這操作,分明是一條批量生產"黑子"的流水線啊!
情緒精準投放
據說,他們有專門的系統,監測哪些言論能刺激特定地區的網友,然后就定向向這些地區密集推送。
比如,檢測發現"山東人不講衛生"這類話題在江浙滬地區點擊率高,他們馬上就專攻江浙滬,讓這一地區陷入“湯炮彈”的“汪洋大海”之中。
活脫脫的"精準打擊",只不過按下的是“恰如其分”的情緒按鈕,湯姆張所說“你看到的,都是想讓你看到的”,就這樣得到了完美印證!
七層變現模式
廣告、帶貨、賣課、、賣視頻切片授權、收打賞、私域流量變現、線下活動...七管齊下!
尤其讓人意外的是,被封后,湯姆張的私域流量轉化率反而提高了,原因是不少網友認為"真相被封殺了",因而更愿意付費支持這個“敢說真話”的人。
這一套下來,不知道你是不是覺得高明,反正我是覺得高明得讓人心驚!
03 "黑子"為什么能大行其道?
我個人覺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地域認同焦慮
人有時候往往很奇怪,在自身地域認同不足時,往往會通過貶低其他地區來獲得心理平衡。
比如一位廣東粉絲就公開表示:"看他懟山東人,莫名有種痛快感。"
負面信息偏好
人類天生對負面信息更敏感。有數據顯示,湯姆張的負面言論平均互動量是正面內容的5.7倍。
這讓我想起國際上為什么某些國家的媒體總喜歡報道中國的負面消息?道理是一樣的,換句話說,都是滿足人性。
禁果效應
也被稱為“亞當與夏娃效應”或“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的心理現象,說白了幾十“不禁不為”“愈禁愈為”的逆反心理。
"我本來對他沒興趣,"一位新成為湯姆張粉絲的網友說,"但看到他被封,就想知道他到底說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話,結果一看就停不下來了。"
這三種心理的疊加,也就給"黑子經濟"提供了的深厚的基礎,讓“黑子”們能獲得擁戴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可謂名利雙收。
04 "成功"背后的代價
表面看,“黑子經濟”仿佛是個非常成功的商業模式。但深挖下去,風險重重。
曾經,某"財經黑嘴"“東窗事發”后僅被罰就達1.29億;某“打假網紅”遭起訴,被索賠350萬!某"毒舌主播"被列入失信名單,連高鐵都坐不了...
在法治社會里,每個人的自由是有邊界的,突破這個邊界,也必然要付出代價。
湯姆張在直播中提到他很認同《蜘蛛俠》的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然這句話的對立面也成立,那就是“能力越大,破壞越大”,網紅們對這一點要有敬畏。
諷刺的是,據知情人爆料,湯姆張雖然對家鄉山東“黑”個不停,但他的前手下對外表示:"老板私下特別喜歡山東美食,每次出差都要吃煎餅卷大蔥,還經常夸山東人實在。那些言論,都是'人設'而已。"
若爆料屬實,則湯姆張就是妥妥的"雙面人生",而這種人在當代互聯網行業并不罕見。為了流量,很多人不得不戴上"面具",表演與真實自我相悖的角色。
因為漏稅被罰超900萬元的那位北京網絡大V,是不是也是個典型代表?
05 互聯網監管的新挑戰
湯姆張的案例,也給互聯網監管帶來新思考。
傳統的賬號封禁措施,在"賬號矩陣"這種操作面前顯得力不從心。一個號封了,十幾個個號、甚至幾十上百個號頂上來,這種"打地鼠"式的監管,顯然無法斬草除根。
未來,我們的互聯網監管無疑更上系統化、智能化的手段,才能應對這種新型“群狼”式挑戰。
同時,也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內容評級系統、優質內容扶持機制等方式,有效引導了互聯網生態向良性方向發展,而不是讓"黑子經濟"大行其道。
06 我們自己的反思
作為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我們也該反思自己的行為。
當我們點擊、評論、轉發那些“黑子”的內容時,是否意識到自己正在為"黑子經濟"貢獻流量?
當我們被情緒裹挾,參與到地域攻擊中時,是否想過這也許正是某些人精心設計的結果?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獨立思考、不被情緒裹挾,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可以這么說,我們每個人的選擇,也都在塑造未來的互聯網生態。
而這一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07 結語
湯姆張的故事,只是當代互聯網經濟的一個縮影。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各種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有的光明正大,有的游走在灰色地帶。
但常言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任何時候也別忘了社會責任和個人底線。
否則,在獲得巨大流量的同時,也最終會被流量反噬。
寫到這里,我從信用網站上查了一下湯姆張的公司情況,發現一個小小的異常,這家張慧(湯姆張本名)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慧哥傳媒(深圳)有限公司,在最近的高級管理人員備案中,進行了一項重要變更:張慧由變更前的總經理變為經理。
這一變動表明,很有可能是湯姆張要另選高人,來擔綱整個慧哥傳媒的運營。
而此前不久,另一個由張慧擔任法人的深圳市巧油坊食品有限公司,則由慧哥傳媒100%出資,變為張慧本人100%出資。
這是年入20個億布局的一部分,還是有別的考慮,我們不得而知。
已經清楚的是,湯姆張近期在經營上有個大動作!
在已經有近40個他們自己貼牌生產的產品同時在售賣的情況下,被湯姆張稱為“三無產品”、而利潤卻將是天花板級的新品——白酒,本周大概率就要上市。
湯姆張離20億的小目標,顯然又近了一步!
至于他對家鄉山東的嘲諷,網上至今仍爭論不休,不少網友覺得他確實是個“山東黑子”,而有網友卻覺得他是“山東的鏡子”,你覺得呢?
你贊同湯姆張是個“敢說真話”的“明白人”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