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如今的歐盟,也來到了一個發展的關鍵節點。
在上個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了一個名為“重新武裝歐洲”的計劃,光從名字上來看,這個計劃就顯得十分不簡單。
然而就在本月的23日,這件事情被意大利前總理提及,他認為“重新武裝歐洲”計劃不僅不會給歐盟帶來好處,反而有可能導致歐盟解體。
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歐洲如今的情況和他所說的是否相符呢?
首先, 我們先來看看“重新武裝歐洲”計劃究竟是什么。它的內容是花費8000億歐元,其中向歐盟成員國提供1500億歐元貸款,把這些資金花到歐洲的建設,各國的國防升級上面,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加強合作和采購軍事裝備。
并且,這個提議并不是簡單的設想,是被歐盟寫進白皮書的,甚至上面開始預估起了歐盟后面幾年的發展走向。
而歐盟的各國對此看起來十分積極,英法德三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紛紛呼吁要提高國防開支,其余多個國家也有著自己的發展之道。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項計劃的實施似乎并沒有什么風險,那么為何意大利前總理對此感到悲觀呢?
實際上,以上情況只是表面現象。歐盟真正的隱患,恰恰是他們發展中帶來的。
別看英法德這三國,以及其余的國家對此十分積極,他們更多時候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重新武裝歐洲”計劃,讓他們有了增加自己國防力量的理由,借此機會發展軍力,在歐盟中增強影響力,才是他們的目的。
也就是說,他們很有可能通過這個計劃,自己能夠放開手腳發展,從而不再擁有那么多顧慮,反而到頭來也能用一句,正在“重新武裝歐洲”來解釋。如此一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擴大,甚至達到歐盟解體,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歐盟并不是一心同體的組織,根本上還是利益上的問題,尤其是法國和德國是互相掣肘的,其余各國多多少少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利益上的需求。
更何況,這個計劃是有風險的,其中需要通過貸款來解決問題。
在國際經濟形勢動蕩的今天,貸款1500億歐元可不是個小數字。一旦貸款完,歐盟各國之間的勾心斗角更加嚴重,并沒有如想象中的那般共同為歐盟出力,那一切不都完了?
如果歐盟真的一心同體,那么她的計劃并沒有什么問題。畢竟歐盟現在對于美國還是過于依賴了,加強歐洲的武裝力量有利于歐盟的獨立。
并且,如今歐洲多個國家是有共同的“敵人”的,那就是處于俄烏戰爭的俄羅斯。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從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他們合作,畢竟俄羅斯要是真的把俄烏問題處理好了,保不齊后續會對他們出手進行清算。
可惜事實卻并非如此,歐盟內部勾心斗角就是事實,因此,馮德萊恩的想法,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還是太過于理想化了。
而馮德萊恩本人,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計劃,其實對她個人來說,也算是在任期間的一步妙棋。對她來說,如果成功,她或許將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這個位置上,名垂青史。倘若失敗,她也有后路可走。
一旦馮德萊恩的計劃成功,那么歐盟的發展將會迎來一個新的時代,擰成一股繩的歐洲各國,實力還是相當恐怖的。
倘若失敗,馮德萊恩也有后路,她的后路來自于美國這邊。
這里就不得不具體介紹一下馮德萊恩這個人了。馮德萊恩出生于上世紀的50年代。她家境十分優渥,父親是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共同體中工作,母親也是個高學歷的人才。
她在1990年,開始接觸政治,漸漸的,從嶄露頭角,在德國國內擔任重要職位,再到后來就職歐盟委員會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馮德萊恩是得到美國支持的,甚至在2023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提名馮德萊恩競選北約秘書長。
倘若馮德萊恩得不到美國支持,那么她在歐洲就任多年也不會那么順利,推行政策同樣也不會容易。
馮德萊恩和美國之間有利益一致的情況,例如在俄烏戰爭中,美國此前是支援烏克蘭的,但是隨著局勢發展希望抽身,把問題推給北約。
如果馮德萊恩選擇“重新武裝歐洲”,那么對俄烏戰爭中,幫助烏克蘭也十分有利,可以說,也達到了美國不希望看到烏克蘭落敗,同時自己也不想再次入局的想法。
總之,不管計劃成不成功,馮德萊恩都有路可退,贏則光芒萬丈,敗則和美國有交情,下場差不到哪去。
參考資料:
《意大利前總理:“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將導致歐盟解體》海外網
《歐洲“再武裝”:希望與隱憂交織》中國青年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