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一份調研顯示,有76.3%用戶擔憂新能源車安全問題,其中23.8%用戶認為新能源車非常不安全。2024年,‘保守的實用主義者’用戶占比提高3.5倍,至68%,他們看重安全與可靠性。”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研”)技術人員向《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分享了這一數據。
就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存在的安全焦慮,日前,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在上海舉辦“新能源汽車電安全技術發布暨交流會”,研討新能源汽車電安全領域的前沿技術趨勢,交流新能源汽車電磁、充電、熱管理等關鍵領域驗證技術。
基于從整車、系統到零部件的全方位驗證實踐和研究總結,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發布了業內首個聚焦電安全的《新能源汽車電安全技術年度報告(2025)》。報告中系統分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技術發展趨勢及導致電安全頻發的主要原因,介紹了包括“充電、電磁、功能、高壓、電池、消防”六個維度的NESTA電安全技術驗證體系,為企業研發提供技術支撐。
報告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加劇,部分新技術沒有得到充分驗證就已經量產上車,為行業發展留下了潛在安全風險隱患。未來NESTA技術驗證體系將進一步緊跟行業前沿技術,拓展測試項目及用戶場景,推動提升測試規范與標準法規的協調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華表示,作為中央企業,中汽中心以“引領汽車行業進步,支撐汽車強國建設”為使命,立足于獨立、公正、第三方的行業定位,積極發揮技術優勢、數據優勢和行業平臺優勢,面向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和雙碳戰略目標,為我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發布了2025年首批新能源汽車電安全評價結果及《新能源汽車電安全技術年度報告(2025)》。
星艦7、iCAR V23、星紀元ET增程版、星紀元ES增程版、與眾06、問界M8增程版、漢L、零跑B10、領克900共9款車型獲得2025年首批“NESTA六維電安全證書”。NESTA是基于消費者典型應用場景,以更嚴格、更全面的要求,對車輛進行全方位的電安全技術驗證,涵蓋充電安全、電磁安全、功能安全、高壓安全、電池安全、消防安全六個維度。通過NESTA驗證的車型,可以說是電安全“六邊形戰士”。
此外,極氪001、比亞迪漢L、比亞迪唐L、昊鉑HL、吉利等車型獲得“CCTA 充電新國標功能驗證證書”;華為、理想、科大、中航、菲尼克斯、永貴、智電偉聯等企業的8款充電產品獲得高品質充電證書;零跑B10車型獲得高品質熱管理證書。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與測試驗證技術的進步,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針對電磁安全、充電安全與品質、熱管理品質等專項領域,發布了“汽車電磁防護技術驗證(EMTA)”“新能源汽車充放電技術驗證(CCTA)”“高品質充放電技術驗證(Premium Charge)”“高品質熱管理系統技術驗證(PITMS)”等驗證品牌。
在新能源汽車電磁抗擾方面,我國道路電磁環境復雜程度遠超歐美現行標準,存在超100種復雜電磁場景,復合場強高達140V/m,遠超行業標準的30V/m。同時,“電磁輻射恐慌”焦慮現象反映了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電磁安全關切。汽車電磁防護技術驗證(EMTA)以“智慧、安全、健康”為核心關注,構建了覆蓋輔助駕駛電磁安全、整車電磁暢行、人體電磁健康三大維度的技術驗證體系,直擊行業痛點,通過精準的場景化驗證,保障車輛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電磁安全。
在充電方面,當前行業內充電技術迭代快,充電樁種類繁多,提升充電效率與安全性需要整車與樁企的共同努力。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面向整車企業及樁企推出CCTA及Premium Charge兩套驗證品牌,覆蓋從基本的安全性、兼容性到極限充電等不同維度評價級別,為不同目標市場的產品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整車性能與體驗離不開高效的熱管理能力。針對純電及混動(含增程)兩種動力系統,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提出涵蓋熱安全、舒適性、功能安全、能耗四個維度的高品質熱管理評價方案,既考察熱管理系統在極端工況下的最大極限負荷能力與安全冗余配置,又考察NVH舒適性是否能夠滿足乘員需求,并對全場景下的系統能耗表現進行綜合評價。
為響應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發展需求,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與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達成合作,在充電技術、電驅電控、能源系統等方面,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共建技術標準,啟動電安全技術驗證跨國互認計劃,實現“一測雙證”,助力中國車企出海效率提升,為全球用戶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與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股份星途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并現場簽約,共同合作推出針對新能源車型的“組合輔助駕駛險”“電安全專項險”等創新保險產品,為新能源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精準的保險保障方案,助力行業破解保險痛點。
中汽中心新能源檢驗中心總經理高繼東表示:“NESTA、Premium等系列驗證品牌推動行業從‘合規性測試’向‘品質化評價’跨越,在堅守安全底線的基礎上,穩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編輯:張碩 校對:張國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