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福田區正式啟動“河套第一課”系列培訓,面向園區境內外人才開展常態化培訓,構建“走、看、聽、學、踐”一體化學習模式,助推河套合作區高質量發展。4月22日晚,“河套第一課”首期課程《溯源啟新:河套的前世今生與深港合作》在河套國際人才驛站成功舉辦。
據悉,“河套第一課”系列培訓包括了理論教學、實務培訓、走訪調研等多維度學習板塊,共設置了9類特色課程,涵蓋時政分析(國際形勢對灣區及河套的影響,深港合作歷史與機遇)、政策解讀(人才認定標準、科研資金、住房補貼等支持政策)、實地教學(參觀合作區展廳、園區企業及紅色教育基地)等,構建“走、看、聽、學、踐”一體化學習模式。
系列課程將幫助河套深圳園區建設者、工作者及時把握行業動態,增進對河套的認知與情感,進而以更高的熱情和更專業的能力,融入合作區發展建設中來。
4月22日晚,“河套第一課”首期課程《溯源啟新:河套的前世今生與深港合作》在河套國際人才驛站舉辦,以線上直播與線下參與相結合的形式展開。授課老師張克科為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深圳市先行示范區灣區組專家,長期關注、研究、建言河套的發展,著有《深港科技創新口述史—河套的前世今生與深港合作》一書。
張克科認為,未來深港雙城合作應“點、線、面”布局。河套作為深港合作真正的空間連接,是一個“點”,是深港之間土地相鄰、有發展機遇、可以作為新的合作起點的空間。深圳河沿線則可看作 “線”,以河套為中心,通過這條“線”將深港兩地連接起來,進而輻射深港兩地縱深區域,形成“面”的發展,推動深港科技創新資源全方位對接,促進深港協同發展。
據悉,接下來,“河套第一課”系列培訓將持續發力,吸引更多園區人才加入學習行列,在汲取知識養分中提升專業能力,以創新思維和切實行動,共同書寫河套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采寫:南都記者 王睦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