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報道,中國有望在2024年超過歐洲,成為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報道稱,基于中國海關數據和俄羅斯經濟部的估算價格計算,今年前9個月,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向中國出口了237億立方米天然氣,同比增長近40%。該公司在同一時期向其他歐洲客戶輸送的管道天然氣量為225億立方米。
天然氣廠(資料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近日,在參加歐亞石油天然氣論壇接受媒體采訪時,中國駐俄羅斯大使表示,目前俄羅斯天然氣經哈薩克斯坦管道對華輸送是不現實的。理由也很簡單,哈薩克斯坦的油氣管道,同時運輸著土庫曼斯坦、中國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地區開采的天然氣,這條線路已經滿載?;谶@一現實,大使指出,要想沿著這條線路從俄羅斯向中國輸送天然氣,那就得再修一條新管道。
此前,中俄規劃了兩個方案,一條是中俄直通,另一條是過境蒙古。按照原計劃,中蒙俄天然氣管道應該于2024年動工,并且在2028年完工,但各方并未最終達成一致,導致項目未能如期動工。后來,俄羅斯方面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從哈薩克斯坦過境。按照俄方的規劃,途經哈薩克斯坦的這條管道,每年可以輸送450億立方米天然氣,向中國輸氣350億立方米,另外100億立方米供應給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地區。
天然氣管道(資料圖)
俄烏沖突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已經喪失在歐洲天然氣的主導地位,2023年、2024年累計虧損170億美元。所以中國為了打破中東、澳大利亞單一的天然氣進口渠道,再加上該公司迫切在遠東需求新的盈利點,所以早在2014年中俄雙方一致就西伯利亞力量2號搞了個原則性的供氣協議,但因為雙方目前在價格和輸氣線路上還未達成一致所以一拖再拖。
此前蒙古國之所以對這條中俄天然氣二號管道持悲觀態度,甚至沒有將該項目納入該國未來5年的經濟規劃之中,還有一大原因是中俄在天然氣價格上遲遲沒有敲定。雖然中俄已經有了一條穩定的天然氣管道,但在價格問題上,兩國還是談了兩年多。如果價格談不攏,項目也就無法進入實施階段。俄烏沖突初期,俄羅斯急于彌補失去的歐洲市場,不得不壓低能源價格出售,但是如今隨著美國主動促成?;饏f議,俄羅斯反而沒那么著急了。
天然氣運輸(資料圖)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能源的命脈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不確定的因素,都必須消除掉,否則吃虧的就是自己。從俄烏沖突就可以知道,不能占據能源供應的主導權,安全的能源供應只能是鏡花水月。尤其是像中國這樣能源對外依存度很高的國家,更是必須掌握主動權。海上的能源供應我們暫且不談,單是陸上的能源供應,我們目前就有多條,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此外,中國目前正通過多元化的能源進口渠道,來保障能源安全,不僅注重來自俄羅斯和中亞的天然氣供應,還積極拓展與中東、非洲等地區的能源合作關系。而這種策略也能幫助中方,降低對單一供應源的依賴。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哈管道的建設對中方而言,其實并不是“必選項”。當然,鑒于中俄在能源領域的緊密合作關系,兩國依然可以繼續探索其他可行方案,以深化能源合作,從而實現真正的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