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算得上歐洲中世紀最標志性的事件,可以說沒有之一。只要提起中世紀,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十字軍。接下來我會開一個系列,對每一次十字軍的來龍去脈做下簡單介紹。第一講先介紹下十字軍的背景。
什么是十字軍東征呢?
很多人從唯物史觀角度出發,認為十字軍東征無非是基督教國家針對伊斯蘭世界發起的一場掠奪土地和財富的侵略戰爭。其實這是以現代眼光看待古人而且還是不同文明下的古人。
也有人認為這是由羅馬教廷發起的一場旨在擴大天主教勢力,收復圣地的宗教戰爭。我認為這種說法也有些片面。
其實,十字軍從始至終的目的都不單純,可以看作以上兩種觀點的混合,既是世俗上的侵略戰爭,也是精神上的宗教戰爭。
世俗上的侵略戰爭,從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取代拜占庭帝國建立拉丁帝國就能很好地體現出來。
說是宗教戰爭,主要還是基于當時的時代背景。現在我們不管做什么,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就要達到現實中的某種目的。
然而當時的歐洲正處于基督教一統精神世界的時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為了上帝的信仰,他們真的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我們看現在一些極端的宗教分子仍然可以為了自己的信仰拋頭顱灑熱血,就能想象當時宗教的虔誠與狂熱。
比如第一次東征期間的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他是英國國王威廉一世的長子,他為了籌集東征的資金,甚至把自己的領地抵押給了他的弟弟威廉二世。后來的獅心王理查也曾表示,如果可以的話,他不惜把英格蘭賣掉,換取東征的資金。這樣瘋狂的想法和舉動,都無法用掠奪金錢和土地這樣理性的說法解釋,只能靠狂熱的信仰所驅動。
而且當時天主教剛經歷克呂尼改革運動,羅馬天主教贏得了主教敘任權之爭,羅馬教廷的權威空前強大,對西歐精神世界的統治更加牢固。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羅馬教皇振臂一呼,西歐貴族、騎士和平民才會云集響應,聚集在十字之下,前仆后繼,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東征運動。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網上很多資料都說十字軍東征是羅馬教皇發起的,這也不嚴謹。大規模的十字軍運動一共發動了八次,其中只有前五次是由羅馬教皇倡導發起的。
第六次是由神圣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自行組織的,這支十字軍并不被羅馬教廷所認可,因為當時皇帝和教皇鬧矛盾,皇帝被教皇處以絕罰,根本沒有權利組織十字軍。但腓特烈二世我行我素,不予理睬,并且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了耶路撒冷。
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軍是由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組織的。路易九世信仰虔誠,仁慈善良,而且收藏了很多圣人遺物,是一個標準的“圣王”。但他覺得這還不夠,對上帝最虔誠的表現,就是拿下被異教徒占領的圣城,所以他在位期間連續發動了兩次十字軍,但都以失敗告終。
為什么要東征?上面我介紹了十字軍的性質、目的比較復雜,而十字軍的動機就更加復雜了,要想講清楚,必須對當時西歐各個勢力、不同階層,以及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矛盾作下介紹。
首先我要先講下拜占庭。很多人以為十字軍只是西歐基督教國家對地中海東岸伊斯蘭世界的二元對立的戰爭,其實不然,在這場戰爭中拜占庭帝國發揮了很重要的影響力。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分裂后由東半部分的東羅馬帝國演變而來,實際上拜占庭帝國一直自稱羅馬帝國,拜占庭只是后人的稱呼 。
到了11世紀,拜占庭在經歷了馬其頓王朝的黃金歲月后,再度衰落下去,但它占據小亞細亞,正好處于歐洲和亞洲的交匯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這種地緣條件在強大的時候,可以左右通吃,大發貿易橫財,而在弱小的時候,卻會成為東西夾擊的對象。
當時,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已經由阿拉伯人轉移到塞爾柱人手中。塞爾柱人繼續向西擴張,拜占庭首當其沖。
1071年,拜占庭和塞爾柱爆發曼奇科特戰役,拜占庭慘敗,拜占庭皇帝本人也被塞爾柱人俘虜。這場戰爭被后世稱為“敲響拜占庭滅亡的第一聲喪鐘”,由此可見其對拜占庭國運影響之大。
此戰過后,拜占庭損失了大片領土,而國內也因為皇帝被俘爆發了一系列的政治動蕩。最后阿萊克修斯一世穩定局勢,登上皇帝寶座。
阿萊克修斯繼位后的拜占庭形勢已經惡劣到了極點。之前的文章中,我不是講過諾曼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起了西西里王國嗎,他們對此并不滿足,而是要東進征服整個拜占庭,建立一個新羅馬帝國。拜占庭無力抵抗諾曼人的兇猛攻擊,于是和威尼斯結盟,封鎖了諾曼人的海路,才迫使諾曼人退卻。
而在帝國的東部,塞爾柱人已經侵占了拜占庭在小亞細亞的很多領地,并朝著君士坦丁堡步步緊逼。在東邊找不到結盟的對象,艾萊克修斯就想著向西邊求援,于是他給羅馬教皇寫了一封求援信,希望教皇利用羅馬教廷的權威,組織十字軍共同抵抗上帝的敵人。
講完了拜占庭,再來講羅馬教廷。話說,羅馬教皇收到阿萊克修斯的求援信后作何想法?我認為當時羅馬教皇的心里肯定是十分高興的。
一方面,拜占庭皇帝給足了他面子,認為教皇才是基督教世界的領導者和拯救者,當然這是虛的原因。
現實的原因有兩:
一是,當時的拜占庭雖然信奉基督教,但屬于東正教一派,和羅馬天主教在1054年分道揚鑣。雙方各執一詞,視對方為異端。此次拜占庭遇難,羅馬教皇施援,在名義上就能壓東正教一頭,甚至可能以此為契機,實現東西方教會的彌合,從而擴大天主教的勢力范圍,把羅馬教廷的影響力擴張到地中海的東岸,甚至將圣城耶路撒冷從異教徒的占領中解放出來,建立不世之功。
二是,當時的羅馬教皇和西歐各國的君主正在進行激烈的主教敘任權之爭,尤其是同神圣羅馬帝國之間,雙方針對主教和修道院長的任免權展開了漫長的斗爭。盡管在格里高利七世時期,教皇通過絕罰,迫使羅馬皇帝亨利四世上演了一場極其恥辱的卡諾莎之行,然而國內局勢穩定后,亨利四世很快就重新殺回羅馬,迫使教皇客死異鄉。羅馬教廷意識到要想擺脫世俗君主的控制,取得主動權,必須掌握自己的軍事力量,而組織十字軍無疑是最好的一個契機。
在接到拜占庭皇帝的求援信后,教皇就開始籌備十字軍東征事宜。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意大利的皮亞琴察召開宗教會議,號召人們發起十字軍東征,但是收效不大。于是他又來到自己的故鄉,在法國的克萊芒做了一次十字軍動員演講,這一次演講得到了西歐各階層的熱烈響應,十字軍由此形成。
那為什么人們會響應教皇的號召呢,真的是靠教皇個人權威的影響嗎?其實不然,每個勢力和階層都有各自的想法?
先說兩個普適的原因。
一是,烏爾班二世大肆渲染基督徒在圣城遭受異教徒的不公平待遇,激起西歐人對穆斯林的普遍仇視,并以此驅動戰爭的開展。
二是,基于西歐人對上帝的虔信,烏爾班宣稱凡是參加十字軍的人其任何罪孽都可得到赦免,死后可以進入天國。基督徒認為所有人生來背負原罪,加上日常中犯下的種種罪孽,死后是很難上天堂的,而現在一條通往天國的康莊大道就擺在面前,豈能錯過呢?
這兩個普適原因仔細看會發現,都是精神層面的?依據唯物主義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十字軍東征有沒有世俗物質層面的原因呢?
當然有,這也是不同階層和勢力發動十字軍的動機差別之所在。
上面我們介紹過了求援者(拜占庭)和發起者(教皇)的原因了,再來說說參與者,從上到下我們挨個介紹。
十字軍東征領導者按說是皇帝和國王,但是此時的德國皇帝是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和教皇正因為主教敘任權斗得不可開交,教皇組織十字軍的目的,也是想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以此制衡亨利四世,所以亨利四世自然不可能參加十字軍。
除了皇帝外,法國國王腓力一世最有資格,不過此時的腓力一世因為私生活問題被教皇絕罰了,也無緣十字軍。所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西歐的大公爵、大伯爵們,比如洛林公爵、圖盧茲伯爵、勃艮第伯爵、佛蘭德斯伯爵、普利亞公爵等等。
這些大封建領主的目的我覺得還是比較單純的,上面我也提到了,諾曼底公爵為了東征,甚至抵押領地,其他封建主也是花費大量資金籌備軍隊,可以說主要就是靠宗教狂熱驅動的。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把西歐內部的不安分因素轉移出去。這個不安分因素就是騎士。
9到10世紀,西歐處于各種外部威脅之下,南邊是阿拉伯人、東邊是馬扎爾人、北邊是維京人,所以造就了西歐封建主豢養了一大批以戰爭謀生的騎士。
到了11世紀,西歐的外部威脅都消退了,騎士們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變成了一個個閑散游民,為了謀生,他們變身強盜劫匪,襲擊農民、商人和教士,對各大封建主和國王的統治造成了嚴重威脅。
教皇、國王和封建主能夠統一意見發動十字軍的一個重要動機,就是禍水東引,把這股難以駕馭的武裝力量引向伊斯蘭世界。
不過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普利亞公爵博埃蒙多。博埃蒙多是南意大利的諾曼人,上面不是說了嗎,諾曼人一直試圖東征拜占庭,但敗在阿萊克修斯的外交攻勢下。十字軍東征又給了諾曼人一個好機會,博埃蒙多想以此擴大諾曼人在亞德里亞海以東的勢力。
接下來是騎士階層。上面不是說了嗎,騎士以戰爭謀生,然而這一時期西歐沒有外部威脅了,騎士就失去了謀生手段。開始時這些騎士以“私戰”的名義打家劫舍,雖然名聲不好,但也能糊口。
但后來,教會和大封建主發起了上帝和平與休戰運動,極大限制了騎士的劫掠行為,東征劫掠異教徒成了他們正當而且是唯一的出路。
除此之外,到了中世紀的盛期,西歐的繼承制度由原來的諸子均分變成了長子繼承制度,除長子之外,領主其他兒子都沒有領地和財產繼承,很多人只能遁入修道院。這些空頭貴族希望通過東征在遠離西歐的地方獲取新的土地和財富。
最后是平民階層。參加東征的不光貴族和騎士,在這些正規軍東征之前,有將近10萬的貧苦農民在隱士彼得的鼓動下,浩浩蕩蕩向著圣地出發,結局可想而知,這些人大多死在東征的路途之中,幸存下來的也被塞爾柱人當作靶子射殺了。
為什么這些貧苦大眾比王公貴族更急于東征呢?傳統唯物觀點認為當時西歐人口快速增長,土地資源有限,加之封建領主對農民的沉重剝削,導致西歐的農民難以生計,只得向東進發,去教皇口中“那個留著奶和蜜的地方”尋找新的希望。
這種觀點沒有錯,但我這是深層次的原因,是間接的,直接的表面原因就是,貧苦大眾思想單純,認知狹窄,沒有教會、貴族那么復雜的動機,在西歐也沒有太多的產業,所以很容易被宗教的狂熱所調動起來。即使到了現代,底層百姓也是最沖動、最容易受人所擺布的。簡單來說,貧苦大眾參加十字軍其實就是頭腦發熱,意氣行事,為了信仰不考慮后果。
第一講,我先簡單講講十字軍爆發原因,以及不同勢力、各個階層參加的東征,很多觀點只是個人之見,有不當之處也屬正常,后面我會針對每次的東征展開做下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