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是由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法師共同把它從印度的梵文,翻譯成中國的文字。
迦葉摩騰、竺法蘭,迦葉和竺是姓,摩騰和法蘭是名。他們都是中印度月氏國人。根據佛教的傳記,迦葉摩騰又稱竺葉摩騰或者攝摩騰,那是音譯的不同,其實三個名是同一位法師的德號。
迦葉摩騰法師本來是婆羅門種族,從小非常聰敏,博學多聞,而且非常有善根,喜歡研究佛經,出家以后,對于佛教的經典與戒律都非常精通,經常在各地弘揚佛法。
有一次,他游化到西天竺(即西印度,古時候印度的版圖非常大,分為東、南、西、北、中五部分,稱為五天竺),到一個弱小的國家,宣講《金光明經》。
就在這時,旁邊強大的鄰國想要攻打這個小國,就隨便找個借口來興師問罪,企圖把它消滅掉。可是,奇怪得很,敵國每次攻入國境時,不是發生什么事故,就是有什么波折障礙了兵馬,怎么樣也不能順利前進。敵國的軍師感覺非常奇怪,懷疑這個國家一定是在耍什么法術,阻止他們大軍的進攻。于是,便派了一個精明的密探,混進城去,了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當偵探到處去探訪以后,發現城里其實什么防御都沒有,只是見到人山人海,大家圍著一位法師,恭恭敬敬地傾聽他說法。正是迦葉摩騰大師在宣講《金光明經》,所有國家的大臣和老百姓,都聽得津津有味。
當時,正講到地神王是怎么樣的護國愛民,并且強調假如我們能夠愛護國家和人民,就能夠全國上下一條心,這樣也會感動天神護法保護我們的國家,什么樣的外患都不能來侵略。
密探聽了非常感動,趕快回去報告。最終,敵國放棄了侵略行為,反而自動來求和,并且請問佛法。
迦葉摩騰法師因弘法而消弭了鄰國強大的武力侵略,化險為夷,這也是講經的功德,也是他的道德、威儀和神通所感召的。這是迦葉摩騰法師還沒有到中國以前,因弘法而擔當了一位偉大的和平使者的事跡。
我們不要以為到寺廟來,都是為了求保佑呀,求平安呀……有的人甚至說:念念佛就好了,還要講什么經,實在是麻煩。但是,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講經的功德非常大,試想,講經能夠感動護法龍天來保護國家,使敵國無機可乘,可見講經和聽經都不是白費功夫的。
我們無論是參加佛學講座,還是聽講經,縱然聽不懂,也必須以虔誠恭敬的心來聽。要知道,在講堂里面,有天龍八部來護持道場,同時要相信,能夠聽經,一定是有很大的福報。
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法師,受到漢明帝的使臣禮請,來到中國的都城洛陽,駐錫在洛陽雍門外新建的白馬寺,就在這兒翻譯佛經。他們帶來的梵本經典,依歷史的記載,有六十萬言。第一部翻譯的經典,就是《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兩位法師共同翻譯出來的。
除了這部經而外,他們還陸續翻譯了《法海藏經》、《佛本行經》、《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二百六十戒合異》等五部經,再加上《佛說四十二章經》共有六部,合計一十三卷。可惜,后來其他的五部經都遺失了,兩位尊者翻譯的經典,現在僅僅保存著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流傳世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